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校 150088
摘要:小学阶段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学就是数学,由于数学内容比较抽想性,小学生思维状况呈现为直观性,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生活情境方式,这样能把原本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利于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小学数学过程中怎样巧妙利用生活情境,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教学;措施
引言:由于新课改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对生活情境巧妙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1.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教师过度重视考试成绩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不断深入,所以部分小学数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主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2课程安排比较死板
传统教学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修改,进一步导致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固有的教学体系,所以教师在课程安排上比较死板,几乎就是按照课本知识教学,虽然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不能加强教学效率。
2.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意义
2.1要帮助学生知道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生活情境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如果教师让学生使用纯理论性的内容进行分析,就会存在较大困难。但是如果把理论知识有效的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锻炼的作用。
2.2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
数学教学中充分的把生活情境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中,能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这样能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
3.有效措施
3.1对课堂教学情境巧妙的创设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个性,所以通常情况下具有着比较强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其思维跳跃活动,根据其特征,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情境积极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和自身比较熟悉的事物,将其合理的融入到教材中,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例如:教师在对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小李的家人在星期天出门购物的过程中,在超市中购买了比较多的东西,请同学们计算下小明这次购物一共花了多少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超市所出售的商品价格大部分都包括小数位,所以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还要加深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了解,同时还能进一步拉近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创造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情境,能加深学生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2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
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可知,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数学知识概念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对数学的学习出现厌烦心理,并且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学习重点以及知识的讲解,通常情况下在后续教学工作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强调。为了能够对该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教师在对知识概念性内容讲解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上使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要切实的贴近学生认知语境,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对“年、月、日”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利于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把语言尽可能的简化,在对时间讲述的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学生可以联想今年属于哪一年?在平时表达年月日的过程中实先说年,还是月?之后让学生带着联想把年月的理解更加准确。例如:请想一下,一年有多少学期?一学期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个星期?一个星期又有几天?通过这些切合学生实际活动以及简单耳朵问题,能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年月日知识,同时还要加深记忆。
3.3善于使用生活情境进行知识巩固
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和教材内容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把小学生知识巩固环节和个人生活相互联系的主要措施可以充分的体现在其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通过利用生活情境对课后作业进行布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学生的欲望。例如:教师在对多边形相关结合知识讲解后,就要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寻找或者收集一些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物品,同时还要对其提问,在平时生活中应该使用的课文是什么形状的啊?杯子又属于什么形状?让学生生回答或者正方形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待布置完作业后,第二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学生拿出的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探寻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探寻的过程中进行总结以及分析,同时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图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生活化情境,能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诗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3]鲁静.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张文兰,李喆,员阁,连云梅.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18-121.
[5]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42-43.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6月总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数论文; 生活化论文; 知识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6月总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