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对治疗癫痫有效

蝙蝠对治疗癫痫有效

一、蝙蝠治疗癫痫疗效佳(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兰[1](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陈鲁鲁,辛秀峰,费建林,徐安定,毕伟,郭黎[2](2016)在《重症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ODS)包含了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EPM)[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ODS得以更多地在患者生前确诊。国内报告的ODS多数与慢性低钠血症过快纠正相关[2],但是,低钠血症散在临床各个科室,非神经科医生对ODS认识不足,容易发生医源性ODS或延误诊断,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

李保敏[3](2009)在《新型抗癫痫药对MDR的影响及MDR1逆转剂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脑部疾患。癫痫的患病率约为5‰,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病率较高。其中大约有25%的癫痫患者对多种抗癫痫药物耐药而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对于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AHS(Ammon’s horn scelrosis,Ammon’s角硬化),其主要表现为海马CA1、CA3、CA4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存在神经元缺失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近年认为这种改变可能与线粒体的功能失调有关,并参与耐药机制的形成;(2)生理和药理学研究发现药物靶点的变化可以引起药物敏感性的改变,一线抗癫痫药物的主要作用位点是海马区神经元的电压门控通道,同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改变是多种癫痫的共同致病机制;(3)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参与耐药的形成,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以ATP结合的蛋白质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ABC)运输蛋白研究最多。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难治性癫痫的耐药机制与多种药物运输蛋白过量表达而导致的抗癫痫药物不能有效进入脑细胞有关,其中MDR(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倍受关注。有研究表明mdr1在癫痫模型脑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由反复癫痫发作引起。但癫痫患者,尤其是难治性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尤其抗癫痫新药是否对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的研究仍较少。近年学者们对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多以成年大鼠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为模型,对慢性癫痫及幼鼠模型的研究较少,但许多研究表明,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癫痫的产生、维持及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亦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儿童癫痫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因此,研究抗癫痫药对慢性癫痫幼年大鼠模型海马中mdr1表达的影响,更能贴近临床,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如上所述,多药耐药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gp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导致抗癫痫药物不能有效的进入脑细胞,从而使抗癫痫药物在脑内及神经元内不能达到有效的浓度,是引起癫痫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逆转多药耐药基因的过表达对于促进抗癫痫药物进入脑内、提高癫痫的疗效将会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对于多药耐药基因逆转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在癫痫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逆转剂对难治性癫痫多药耐药基因的逆转作用将会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前景。目的1.以海人酸致癫痫持续状态后形成的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幼年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对其表达的影响。2.利用海人酸制备的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幼年大鼠模型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大鼠海马中表达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3.探讨多药耐药基因逆转剂盐酸地尔硫卓对癫痫幼鼠海马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4.探讨难治性癫痫患儿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多药耐药基因逆转剂氟桂利嗪在小儿难治性癫痫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将出生后7d的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海人酸(kainic acid,KA)组33只和对照组32只,KA组给予KA1mg/kg(浓度0.5mg/ml)腹腔注射,对照组只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按照Lado幼鼠癫痫发作分级标准,腹腔注射后连续观察8h,癫痫发作达5级以上癫痫持续状态的大鼠若两周后出现自发性反复惊厥发作则为造模成功。将KA组中造模成功的26只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癫痫未治疗(EP)组13只、癫痫拉莫三嗪治疗(EP+LTG)组13只,对照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拉莫三嗪治疗(NS+LTG)组各16只。治疗组均于自发性发作出现一周后给予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治疗8周,然后将所有大鼠断头取海马,用RT-PCR法测定多药耐药基因mdr1a和mdr1b mRNA的表达。2.选用生后7d(P7)的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癫痫观察组38只和正常对照组32只。癫痫观察组给予海人酸KA1mg/kg(0.5ml/kg),腹腔注射致痫,对照组应用相同方法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待慢性癫痫模型建立后,癫痫观察组随机分为慢性癫痫(EP)观察组13只,慢性癫痫左乙拉西坦治疗(EP+LEV)组15只;对照组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生理盐水左乙拉西坦治疗(NS+LEV)组各16只。治疗组给予左乙拉西坦(80mg/kg)灌胃,治疗8周后,断头取海马,称重,RT-PCR法测定mdr1a和mdr1b mRNA的表达。3.将出生后7d的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海人酸组39只和对照组36只,KA组给予KA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海人酸组中存活大鼠31只随机分为癫痫未治疗(EP)组10只、癫痫拉莫三嗪治疗(EP+LTG)组11只,癫痫加拉莫三嗪及盐酸地尔硫卓治疗(EP+LTG+D)组10只。对照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拉莫三嗪治疗(NS+LTG)及生理盐水拉莫三嗪加盐酸地尔硫卓治疗(NS+LTG+D)组各12只。治疗组均于自发性发作出现1周后给予拉莫三嗪或拉莫三嗪加盐酸地尔硫卓治疗8周,然后将所有大鼠断头取海马,用RT-PCR法测定mdr1a和mdr1b mRNA的表达。4.应用RT-PCR技术检测MDR1在22例正常健康查体儿童和辅助治疗前后6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其中氟桂利嗪组36例,安慰剂组28例)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1.EP组、EP+LTG组的mdr1a和mdr1b mRNA表达均比NS组明显增高(P<0.001);EP+LTG组及NS+LTG组的mdr1a和mdr1b mRNA表达分别较EP组及NS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EP组、EP+LEV组的mdr1a和mdr1b mRNA表达明显增高于NS组和NS+LEV,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P组mdr1a和mdr1b mRNA表达高于EP+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LEV组与NS组相比,mdr1a和mdr1b mRNA表达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大鼠脑重下降15.3%(EP组0.137±0.018g;NS组0.158±0.015g,P<0.01);EP+LEV与EP组相比,升高8.1%(EP+LEV组0.149±0.013g,EP组0.137±0.018g,P<0.05);NS+LEV组较NS下降3.3%(NS+LEV组0.153±0.017g;NS组0.158±0.015g,P>0.05)。3.EP+LTG+D组的mdr1a和mdr1b mRNA表达低于EP组及EP+LTG组(P<0.05),NS+LTG+D组与NS+LTG组及N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难治性癫痫组患儿未进行辅助治疗前MDR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辅助治疗后,氟桂利嗪组MDR1 mRNA的表达低于安慰剂组(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安慰剂组MDR1 mRNA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高1.14倍。与辅助治疗前相比,氟桂利嗪组MDR1 mRNA表达降低(P<0.01),安慰剂组增高(P<0.05)。氟桂利嗪组与安慰剂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3.57%。氟桂利嗪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1.反复癫痫发作可使癫痫幼鼠海马中mdr1a、mdr1b mRNA表达增加。2.拉莫三嗪对癫痫及正常幼鼠海马中mdr1a、mdr1b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3.左乙拉西坦可使大鼠海马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减少,使癫痫大鼠海马的重量增加,但使正常大鼠海马重量减轻。4.盐酸地尔硫卓可以逆转mdr1 mRNA的表达。5.检测外周血MDR1 mRNA的表达可以评估难治性癫痫患儿对抗癫痫药物的敏感程度。6.氟桂利嗪对MDR1mRNA的表达有逆转作用,用于小儿难治性癫痫辅助治疗时,能减轻癫痫的发作,且小剂量氟桂利嗪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朱斌良[4](2008)在《海南岛翼手目(Chiroptera)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俗称蝙蝠,是世界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计有18科201属1107种,可分为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optera)。大多数蝙蝠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迄今为止,我国记录的蝙蝠种类有7科29属125种,占世界翼手目的11.3%。文献记录海南岛的翼手目的种类为32种,占我国翼手目物种的种类的25.6%,翼手目物种的多样性比较丰富。但由于蝙蝠栖息地的破坏与食用、贩卖蝙蝠等,使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在数量和种类上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对海南岛蝙蝠的种类做进一步的调查,并掌握蝙蝠的栖息地类型,弄清其受协因素与保护现状。从而提出保护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的措施,也为以后开展蝙蝠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依据。2007年6-12月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与野外调查三种相结合方法,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对翼手目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蝙蝠4科7属18种,占海南岛已有记录的翼手目种类(32种)的56.3%,占中国翼手目种类(125种)的14.4%,其中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为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分布新记录(待发表数据),具有比较高的翼手目多样性,其Shannon-Weiner指数( H′)为2.2333,Pielou指数( J )为0.7727,具有比较高的翼手目多样性。但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洞穴型蝙蝠占优势,为14种,占总采集种类数的77.8%,其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指数(J )相对较高,分别为2.0536和0.7105。采集到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中国特有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和南长翼蝠(Miniopterus pusillus)被列为易危种(VU);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中菊头蝠(R. affinis)、犬蝠(Cynopterus sphinx)、褐扁颅蝠被列为近危(NT)种,几乎符合易危(VU)种。犬蝠(C. sphinx)被列入《中国濒危红皮书·兽类》,但濒危等级未定。所采集到的翼手目物种,其区系组成以东洋型(12种,66.7%)为主,同时有少量的地中海型和南中国型种,季风型种的特点。经过访问调查得知,蝙蝠的受胁因素为人类活动对蝙蝠栖息地的破坏、不正当的捕杀、贩卖蝙蝠、食用蝙蝠以及化学农药的利用等。针对翼手目物种受胁因素提出4点保护对策:①加大对蝙蝠栖息地的保护;②完善相关保护法,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③加强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的科学研究;④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蝙蝠的保护意识。

丁佩兰[5](2004)在《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山豆根和苦参均为豆科槐属植物来源的常用中药,其中山豆根为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苦参为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两者药用部位相仿,而且成分相似,都含有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异戊烯基类黄酮和齐墩果烯型三萜等成分,但两种药材的临床应用却有明显不同,山豆根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而苦参主要用于皮肤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另外,在药材的质量标准方面,山豆根和苦参都以苦参碱型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或槐定碱)作为定性指标缺乏专属性,且苦参药材仅以含量相对较小的苦参碱为质控指标,不尽合理。为了阐明山豆根和苦参药材的化学组成差异,以完善山豆根和苦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并为两者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寻找新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以更好地利用槐属药用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天然药化和分析化学等手段对山豆根和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建立了其有效部位的 HPLC 指纹图谱,并对不同来源药材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的要求对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进行了研究。一、山豆根和苦参的化学成分1、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 物的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2 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以及与对照品比 较的方法,鉴定了其中的 30 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生物碱类成分(+)- 苦参碱(T1)、(+)-氧化苦参碱(T2)、(+)-槐花醇(T3)、(-)-14β-羟基苦 参碱(T4)、(-)-14β-羟基氧化苦参碱(T5)、(-)-槐果碱(T6)、(-)-5α-羟 基槐果碱(T7)、(-)-金雀花碱(T8)和 (-)-N-甲基金雀花碱(T9),黄酮 类成分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A(T10)、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B(T11)、山 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C(T12)、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D(T13)、山豆根色满 查耳酮 B(T14)、山豆根色满查耳酮 A(T15)、山豆根色满查耳酮 C(T16)、 芒柄花素(T17)、8-甲雷杜辛(T18)和(-)-三叶豆紫檀苷(T19),三萜类 i<WP=7>成分(+)-羽扇豆醇(T20)和(+)-槐花二醇(T21),小分子酚性成分番石榴酸乙酯(T22)、麦芽酚(T23)、香草酸(T24)、对羟基苯甲酸(T25)和咖啡酸十二醇酯(T26)以及大黄素甲醚(T27)、大黄素(T28)、flemichapparin(T29)和β-谷甾醇(T30)。其中化合物 T5、T10、T11、T12、T13、T14 和 T16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T22、T23、T27 和 T28 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T17、T18、T24、T25 和 T29 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 苦参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2 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结合单晶 X-衍射实验,鉴定了其中的 29 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生物碱类成分(+)-氧化苦参碱(F1)、(+)-别苦参碱(F2)、(-)-9α-羟基苦参碱(F3)、(-)-槐果碱(F4)、(+)-氧化槐果碱(F5)、(+)-莱蔓碱(F6)、(-)-13,14-去氢槐定碱(F7)、(-)-9α-羟基槐果碱(F8)、(+)-12α-羟基槐果碱(F9)和(-)-臭豆碱(F10),黄酮类成分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B(F11)、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C(F12)、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D(F13)、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A(F14)、苦参色满黄酮 A(F15)、苦参色满黄酮 B(F16)、苦参色满黄酮 C(F17)、5-去羟山柰素(F18)、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F19)、毛蕊异黄酮(F20)、鹰嘴豆素甲(F21)、大豆素(F22)和芒柄花素(F23),三萜类成分大豆皂醇 B(F24),小分子酚性成分番石榴酸二乙酯(F2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F26)和麦芽酚(F27)以及大黄酚(F28)和β-谷甾醇(F29)。其中化合物 F9、F11、F12、F13、F15、F16 和 F1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F25、F27 和 F28 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F18、F19、F20、F21、F22、F24 和 F26 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 抗病毒活性试验: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莱蔓碱、9α-羟基苦参碱、13,14-去氢槐定碱、12α-羟基槐果碱和金雀花碱在 0.2μmol/mL 时,臭豆碱在 0.4μmol/mL 时对 HBsAg 的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拉米呋啶(1.0μmol/mL 时抑制率为 29.6%),其中槐果碱、莱蔓碱和13,14-去氢槐定碱抑制作用较明显,在 0.2μmol/mL 时抑制率均大于 50%。槐果碱在 0.2μmol/mL 时对 HBeAg 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 34.6%,和拉米呋啶相当(1.0μmol/mL 时抑制率为 35.4%)。槐果碱、氧化槐果碱、 ii<WP=8>莱蔓碱和 13,14-去氢槐定碱对 HBsAg 和 HBeAg 的抑制率均较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乙肝疾病的药物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相应抑制率高,值得深入研究。4、 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采用 HPLC-DAD-MS 的方法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检测,发现本人分离得到的具有 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环取代的黄酮类?

刘镜斌,刘水清[6](2001)在《蝙蝠治疗癫痫疗效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笔者在农村工作多年,从本地一位已故老中医处学到用蝙蝠治疗癫痫的验方,治疗多例患者收效甚佳,现简要介绍给同仁,不妨一试。方法:每次取活蝙蝠3只,用开水烫死后,放在瓦上焙黄干,

二、蝙蝠治疗癫痫疗效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蝙蝠治疗癫痫疗效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重症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3)新型抗癫痫药对MDR的影响及MDR1逆转剂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拉莫三嗪对慢性癫痫幼鼠海马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创新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左乙拉西坦对慢性癫痫幼鼠海马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DR1逆转剂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一、基础研究 盐酸地尔硫卓对癫痫幼鼠海马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创新
        附图表
        参考文献
    二、临床研究 多药耐药基因在小儿难治性癫痫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氟桂利嗪对其表达的逆转作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语及答辩情况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4)海南岛翼手目(Chiroptera)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翼手目(Chiroptera)的种类
    2 海南岛翼手目物种调查
    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翼手目的起源假说
    2 翼手目的生物学特征
    3. 我国翼手目物种的研究概况
        3.1 物种的多样性研究
        3.2 栖息地
        3.3 食性
        3.4 环境因子对蝙蝠的影响
        3.5 冬眠
        3.6 我国蝙蝠在繁殖生态学上的研究和报道
        3.7 我国蝙蝠在回声定位上的研究
        3.8 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3.9 寄生虫和病毒
    4 海南岛翼手目物种的研究情况
        4.1 在病毒方面的研究
        4.2 活动节律、食性栖息地
        4.3 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与报道
第三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 地理位置
    2 地形地貌
    3 自然气候
    4 植被概况
    5 经济作物
    6 动物资源
第四章 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1 调查方法
    2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翼手目物种的多样性
        3.2 新记录:褐扁颅蝠简单介绍
        3.3 翼手目物种濒危情况
        3.4 翼手目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
        3.5 栖息特点
        3.6 翼手目物种的区系分布特点
    4. 讨论
第五章 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受胁因素和保护建议
    1 受胁因素
        1.1 栖息地的破坏
        1.2 食用、贩卖蝙蝠
        1.3 化学农药的利用
        1.4 栖息地微气候变化
        1.5 蝙蝠又是另一些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
    2 保护建议
        2.1 加大对蝙蝠栖息地的保护
        2.2 完善相关保护法,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2.3 加强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的科学研究
        2.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蝙蝠的保护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基金资助
致谢

(5)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
        一、 结果与讨论
        二、 实验部分
    第二节 苦参的化学成分
        一、 结果与讨论
        二、 实验部分
    第三节 抗病毒活性试验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抗病毒试验
        三、 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二章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节 生物碱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二、 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黄酮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二、 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生物碱成分 HPCE 定量分析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二、 方法与结果
    三、 讨论
第四章 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第一节 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
        一、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文献综述
        二、 化学对照品的确定依据
        三、 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工艺
        四、 化学对照品的结构研究
        五、 化学对照品的性质研究
        六、 讨论
    第二节 山豆根药材的质量标准
        一、 资源分布与样品收集
        二、 药材中对照品的含量测定
        三、 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四、 药材鉴别方法研究
        五、 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物检测
        六、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质量研究概况
致谢
附录
附图

四、蝙蝠治疗癫痫疗效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2]重症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陈鲁鲁,辛秀峰,费建林,徐安定,毕伟,郭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05)
  • [3]新型抗癫痫药对MDR的影响及MDR1逆转剂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李保敏. 山东大学, 2009(04)
  • [4]海南岛翼手目(Chiroptera)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D]. 朱斌良. 海南师范大学, 2008(07)
  • [5]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D]. 丁佩兰. 复旦大学, 2004(01)
  • [6]蝙蝠治疗癫痫疗效佳[J]. 刘镜斌,刘水清. 中国乡村医药, 2001(01)

标签:;  ;  ;  ;  ;  

蝙蝠对治疗癫痫有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