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净利润论文,上市公司论文,差异论文,深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表明,B股投资者主要依据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净利润进行投资决策,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的显著差异,是导致B股市价与A股市价相差悬殊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市A、B股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显著地小于沪市A、B股公司,可用于解释深市A股与B股的市价差异小于沪市的原因。
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为了吸收外资,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向境内投资者发行A股,还可以向境外投资者发行B股。这些公司在年度报告中,除披露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中国会计标准)确认的净利润外,还披露按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境外主要募集行为发生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国际会计标准)调整的净利润。如果按两种会计标准披露的净利润存在重要差异(以下简称“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还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列示调整项目并加以说明。本文主要对深沪两地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的系统性差异作一比较。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统计分布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首先对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进行描述。为便于研究,本文构造变量如下:
净利润1:B股上市公司按中国会计标准披露的净利润
净利润2:B股上市公司按国际会计标准披露的净利润
其中,中国会计标准指《企业会计准则》、《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各种补充规定等由中国财政部颁发的适用于B股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国际会计标准指国际会计准则或者B股境外主要募集行为发生地适用的会计准则。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净利润2-净利润1
第i家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第i家公司净利润2-第i家公司净利润1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n][,1]第i家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n
其中,n为全部公司或样本公司的家数。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分别按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披露产生的差异是形成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重要原因(李树华1997、李东平1998),我们还将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除以年末的总资产,得到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以剔除资产规模对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影响。
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n][,1]第i家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n]1第i家公司年末总资产。
其中,n为全部公司或样本公司的家数。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B股上市公司按其是否已公开发行A股,可以分为已公开发行A股和B股的公司和仅公开发行B股未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由于已公开发行A股和B股的公司有境内和境外两类投资主体,而B股市场与A股市场合并又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故本文主要研究该类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由于1996年《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规定的实施细则》实施以前,B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够规范,故本文以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A、B股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研究(但深圳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没有聘请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年度审计,未披露按国际会计标准调整的净利润,故从1997年的样本组中剔除)。有关数据均取自各B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详见表1、表2)。
三、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特征描述
表1显示,1997年度76个样本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为-1463.26万元。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排在中央位置的)为-905.90万元。上四分位数(排在75%位置的,即比它小的观察值占总数的75%)为-61.05万元,下四分位数(排在25%位置的,即比它小的观察值占总数的25%)为-2578.40万元。即有50%的观察值在-2578.40万元到-61.05万元之间,有25%的观察值小于-2578.40万元,而只有25%的观察值大于-61.05万元。1998年度78个样本中,有25%的观察值小于182.9万元,有50%的观察值介于-2115.2万元到182.90万元之间,还有25%的观察值小于-2115.20万元,均值为-603.17万元。1999年度80个样本中,有25%的观察值大小36万元,有50%的观察值介于-2310.41万元到36万元之间,有25%的观察值小于-2310.41万元,均值为-2088.40万元。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各年情况的横向比较来看,净利润双重披露存在明显的负差异,即按国际会计标准调整后的净利润普遍低于按中国会计标准披露的净利润。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额为负值的样本占样本总体的比例:1997年为77.63%,1998年为58.98%,1999年为70%。同时,各年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也为负数。
2.从各年情况的纵向比较结果来看,1998年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603.17万元)比1997看差异均值(-1463.26万元)缩小约2.5倍,1998年的四分展布与1997年相比明显右偏。这显然与中国1998年起实施了与国际会计标准更为接近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
然而1999年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2088.48万元)与1998年差异均值(-603.17万元)相比,扩大约3.5倍。1999年的四分展布比1998年左偏。即使考虑1999年均值受极小观察值群的影响与中位数相差较远的因素,我们剔除900909和900901两个极端值样本的影响,1999年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为-1462.58万元,还是可以得出1999年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较1998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的结论。
3.为了剔除资产规模对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影响,表2列示了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均值。表2的结果与表1基本相似,1998年与1997年比较,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明显缩小,而1999年与1998年比较,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出现扩大的趋势。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由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可见,净利润1与净利润2之间有较大差异,但此种差异究竟是随机性差异还是实质性差异要通过统计检验才能证实。从表1可见,各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我们对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采用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辨别上述差异的性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3、表4表明,1997~1999年,各年度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在0.001的水平下都是高度显著的,因此,无论是否考虑公司规模因素的影响,1997年、1998年、1999年净利润双重披露均存在实质性的差异。虽然1998年以后中国会计标准在许多方面已接近国际会计标准,但并没有消除净利润双重披露的实质性差异。仅仅用会计制度因素来解释上述现象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本文将通过深沪两地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比较,探讨形成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非会计制度因素。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地区间的比较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以在深圳本地注册的公司为主(简称深A、B股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以在上海本地注册的公司为主(简称炉A、B股公司)。本章通过对深A、B股公司和沪A、B股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比较,来探讨非会计制度因素对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影响。
由于深A、B股公司与沪A、B股公司为两组相互独立的样本,我们运用Mann-Whitney-Wilxocon检验,对两者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和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进行单边对比检验。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1997年、1998年和1999年注册地分别在深圳市和上海市的B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把样本划分为深A、B股公司和沪A、B股公司两组(见表5),运用Mann-Whitney-Wilxocon检验方法进行对比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运用Mann-Whitney-Wilxocon检验的结果见表6、表7。
1997年和1999年无论是否考虑规模因素的影响,深A、B股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都显著地小于沪A、B股公司。1998年深A、B股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显著地小于沪A、B股公司;但考虑规模因素影响后,虽然深A、B股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仍小于沪A、B股公司,却未达到统计显著的水平。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表1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统计分布 单位:万元
年份
样本
差异均值
中位数
上四分位
下四分位 四分展布
偏度
百分比%
1997
76 -1463.26 -905.90
-61.05
-2578.40 2517.35
1.24 22.37
1998
78
-603.17 -396.25 182.90
-2115.20 2298.10
2.92
41.02
1999 80
-2088.48
-526.35
36.00
-2310.41 2346.41
-3.19
30.00
注:1.偏度反映样本分布相对正态分布的偏移程度,正为右偏,负为左偏。
2.百分比是指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大于或等于零的公司占样本总体的比例。
表2 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
年份
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差异均值 标准差
1997 -0.006495825 0.016561
1998 -0.002588985 0.03407
1999 -0.008187646 0.023373
表3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Wilcoxon检验 单位:万元
报告年度
样本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均值 P值
1997 76 -1463.26 0.000[****]
1998 78 -603.17 0.001[****]
1999 80 -2088.48 0.000[****]
表4 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Wilxocon检验
报告年度
样本
控制资产规模后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均值
标准差
1997 76 -0.006495825
0.000[****]
1998 78 -0.002588985
0.001[****]
1999 80 -0.008187646
0.000[****]
注:[****]表示Wilcoxoin符号秩检验在0.001的水平下高度显著(左边检验)。
表5 深A、B股公司和沪A、B股公司样本数量
年份
1997 1998 1999
深A、B股公司 23
24
24
沪A、B股公司 33
33
33
合计
56
57
57
注:由于深圳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2017)1997年没有聘请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年度审计,故从1997年深A、B股公司的样本组中剔除。
表6 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对比检验
单位:万元
报告年度 Median 深
Median沪 T
1997
-463
-1711.7
0.0072[***]
1998 0
-924.5
0.0594[*]
1999
-44.8 -1107.3
0.0075[***]
注:[*]表示Mann-whitey-Wilxocon检验在0.1的水平下统计显著(右边检验);[***]表示Mann-Whitey-Wilxocon检验在0.01的水平下高度显著(右边检验)。
表7 控制资产规模后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的对比检验
报告年度
Median 深Median沪
T
1997
-0.00117
-0.01397 0.0172[**]
1998 0
-0.00445 0.1892
1999
-0.0002
-0.00696 0.0052[**]
注:[**]表示Mann-Whitney-Wilxocon检验在0.05的水平下统计显著(右边检验);[***]表示Mann-Whitney-Wilxocon检验在0.01水平下高度显著(右边检验)。
第一,深圳毗邻香港,深港之间来往十分方便。深圳证券交易所B股以港币标价与结算,深A、B股公司的B股投资者多为香港居民。由于人民币事实上在香港可以流通,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十分方便,所以很多香港居民通过境内亲戚朋友对深A、B股公司公开发行的A股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深A、B股公司受到香港投资者要求净利润披露与国际接轨的压力更大,净利润双重披露的差异较沪A、B股公司就更小。
第二,深圳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会计制度改革也不例外。1991年,当上海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在执行《国营企业会计制度》的时候,深圳的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较为接近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会计制度(试行)》,一些体现国际会计惯例的做法后来仍得以延续,从而为缩小净利润双重披露的差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深A、B股公司与沪A、B股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同。沪A、B股公司的国家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均值为39.61%,而深A、B股公司的该比例仅为24.97%(一般认为持股30%以上才能获得相对控股地位)。因此,沪A、B股公司较深A、B股公司国有成分更多,受以前计划经济影响更大,必然不利于执行体现市场经济特征的新会计制度。同时,国家股的不可流通性及所有者的实质性缺位,都会降低国家股股东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的有效需求。
结束语
Bao B.H和Chow.L(1999)以股票价格为因变量,考察了B股上市公司按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编制的两套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按中国会计标准报告的净利润相比,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净利润对B股市价有更高的解释力。Chenet.al研究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盈余数据是否对A股价格和B股价格都具有信息增量。他们的研究发现,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每股收益信息,对B股价格具有信息含量,对A股价格不具有信息含量。
本文研究表明,B股投资者主要依据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净利润进行投资决策,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的显著差异,是导致B股市价与A股市价相差悬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深A、B股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显著地小于沪A、B股公司,则可用于解释深市A股与B股的市价差异小于沪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