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发展移动数字图书馆要求强烈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已是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图书馆基本上是以传统图书馆为主,数字图书馆为辅助的局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发展成以数字图书馆为主,传统图书馆为辅的局面是非常有可能的。
提到图书馆,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书,堆积如山的书!提到学生,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背着大大书包的孩子。目前图书馆和学生书包中主要存放的还是纸质的书籍,而生产纸张将消耗大量的木材、水和能源,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而印刷书籍也会消耗大量的油墨等。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要废弃1400万吨废纸,英国每人每年要废弃250公斤废纸[1]。中国每生产一吨纸平均要消耗木材3.54立方米,消耗水118立方米,化工原料354公斤,煤1.4吨,电708度[2]。2007年中国大学生数量约为1700万,按每人每年消耗2公斤教材用纸算,这些数据将是惊人的,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和科研人员了。如果能用数字图书代替纸质图书,将节约大量的能源和木材,同时减少大量的污染气体。
现在所说的数字图书馆是以计算机设备为终端的,也就是通常是在PC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进行阅读,但受到移动性的限制,笔记本电脑虽然可移动,但是价格偏高,重量和体积也偏大,携带不方便。因而广大读者更希望能够随时轻松携带一些娱乐书籍在旅途中阅读,科研工作者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室和家里或野外工作时都能随时查阅众多相关的书籍,而学生们更希望能随时将所有的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学习工具书等带上,以备不时之需。所有这些都表明,“移动数字图书馆[3]”有了其发展的强烈需求。
2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移动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分支,它具备数字图书馆的一般特征,同时还要具备“可移动”的特征。这种“可移动”的特征表现在,普通用户和读者可以不必依赖于PC来实现数字资源的浏览、下载和阅读,用户和读者可以通过手中的便携数字图书阅读设备(如手机、MP3/MP4、PDA等手持阅读器以及笔记本电脑等)来浏览、下载、阅读和欣赏数字资源的一整套系统。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管理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杂志,也可以管理报纸、音频和视频资料。显然,移动数字图书馆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分是软件,就是生产、发布和服务系统,这一部分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模式,只需对现有的技术做适当的修改就可以满足移动数字图书馆的要求。本文不做讨论。另一部分是终端硬件,即移动数字阅读器。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1 移动阅读设备的要求
移动数字阅读设备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要求:①重量轻,体积小;②具有与书本幅面相当的屏幕;③能长时间阅读;④支持众多的电子文件格式;⑤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下载所需要的资料;⑥最好还具有能够方便地做笔记和标记,摘取电子读物的文字和图片等功能。
市面上可见的移动阅读设备有很多种,主要有:手机[4/5]、MP3/MP4、便携电脑、电子同典(如快易典)、学习机(如搜学王)、电子书、电子书包[6/7/8]、电子报[9]等。下面对这些移动阅读设备的性能做些比较。
普通手机、MP4、电子词典由于其主要功能不是针对电子阅读,而且屏幕较小,能支持的电子读物的文件格式也较少,也不能满足读者做笔记的要求,因而不太适合做移动阅读设备。
电子书和电子书包是近几年出现的移动阅读设备,其主要功能是电子阅读,开发了很多普通读者阅读时所需要的常用功能,不但能下载老师的讲课课件[7],而且还能在“电子作业本”上进行课堂练习。如果遇到不懂的题目,学生只需轻按功能键,就能收到老师的讲解与答疑。对老师而言,“电子作业”批改起来也便捷许多,只要把程序设定好,就能让电脑代劳了。调查报告显示:有80.1%的受访学生觉得“电子书包”非常便捷,有93.5%的学生认为“电子书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显然,主要适用于在校学生。目前主要是用作辅导教学,真正的教材类电子读物比较少,所以还不能真正称为“书包”。
电子报是以电子纸为基础的,需要通过其他设备加载报纸的内容的一种移动设备。“电子纸”[10]概念兴起于1980年代前后,目前的电子纸大致可分液晶型和非液晶型两大类。液晶型产品多半是由lcd厂商所开发出,其中代表厂商是fuji xerox和ink公司。而非液晶型领域较知名者为e-ink公司的电子墨水(electronic ink)监视器,以及sony的电解析型电子监视器。e-ink公司所研发的电子纸张,表面看起来与普通纸张十分相似,可以像报纸一样被折叠卷起[11]。电子纸实际上是一种如纸一样薄,可擦写的显示器。其工作原理如下[12]:当这种电子墨水被涂到纸、布或其他平面物体上后,人们只要适当地对它予以电击,就能使数以亿计的颗粒变换颜色,从而根据人们的设定不断地改变所显现的图案和文字,而且这种监视器具有记忆功能,只有颜色改变时才耗电,关电源后显示屏上的画仍可保留,因此非常省电。两颗AA电池即可供数周以上长期使用。2006年,中国也出现了首份便携式电子报纸《宁波播报》[9],此电子阅读器宽10余公分,长不到20公分,厚仅0.5公分,形状大小如一本普通32开的练习本,其容量相当于50至100份对开大报。由于电子纸的幅面大、重量轻、耗电低、可折叠等优点,其阅读体验将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过传统图书,因而电子报比较适合做移动电子阅读设备。但是由于它不能单独工作,目前还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掌上电脑和便携电脑由于其功能强大,价格高,尤其是便携电脑的尺寸和重量也偏大,所以也不太适合做移动阅读设备。
2.2 移动数字阅读设备的设想
结合现有的移动数字阅读设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使用特点,对未来的移动数字阅读设备提出了三个设想:
2.2.1 专用的阅读设备
根据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4月发布的《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14],按类别划分的电子图书阅读终端比例,使用手机和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总共占3.5%;按年龄分布,18岁以下电子阅读比例为17.3%,18岁至31岁电子阅读比例占57.3%;按学历分布,高中(中专)以下占比例为13.4%,高中(中专)占24.3%,大专和本科共占59.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进行电子阅读的主要成员是18岁至31岁之间的高校学生或刚毕业的大学生,而高校的一个特点是课程多,需要查阅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娱乐资料也多,与社会结合更紧密。因而针对高校读者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的要求急切,而且发展前途大。具体可以参照现有电子书包进行设计。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校教材的灵活多变,电子资源需要较快更新,成本增加。还需要解决阅读设备的电源可持续时间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使用高容量可充电电池,并辅助太阳能电池来适当缓解,同时可以考虑使用电子纸替代液晶屏。
2.2.2 通讯+阅读设备。
《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14]显示,随着手机性能、功能、链接速度、容量、普及量的不断上升和价格的不断下降,手机的阅读份额也在不断扩大。高校中已有55%以上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4]。如果在手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比较适合阅读的屏幕,并增强其阅读功能,同时也不影响手机的通讯功能,则必然促进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比较合适的做法是,给手机安装一个可以拆卸的大屏幕。Inventables公司曾推出了图1所示的可用于电子阅读的手机设备[13],其屏幕材料是电子纸。
图1 小手机,大屏幕[13]
2.2.3 娱乐+阅读设备
这种设备是在娱乐设备(如MP3/MP4等)上增强数字阅读功能,适合于普通大众。
3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展望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在世界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同时数字图书馆、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都为移动数字阅读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移动数字阅读器与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互相促进,最终移动图书馆将发展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