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英语论文

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调研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现状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3年秋季始,全国各地普遍使用了初中英语新教材(多种版本),笔者有幸深入九个市(县)的数十所学校听课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目前我们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现将笔者对调研情况的思考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文言文”教学现象为何难以绝迹?

初中英语各版新教材大都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它们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重视发展学生语言的流畅性。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富有情景的对话活动,所用语言活泼、生动。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无疑对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就笔者观察,不少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充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些优秀的教师,充分施展其听、说、读、写、演、画、唱的特长,对新教材的把握和应用可谓得心应手。

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学校,尤其不少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仍沿袭旧的教学方法。他们常常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应付课堂内的一切,将精彩生动的语言材料支离破碎地加以分解,逐词、逐句象教“文言文”那样把它们译成汉语,接着是花费大量时间去演绎讲解所谓的“语法规则”和“原理”,甚至把功能项目也作为知识点来讲解,并不断地在黑板上加深拓宽。他们对语言点的分析深入细致,旁征博引,而完成这一系列程序教师所用的却是汉语而非英语。我们姑且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现象称为“文言文”教学现象。

克拉申曾提出过著名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他认为,人们习得语言是由于理解了听和读的内容,而不是注意语言形式。他还认为,最好的输入不必按语法的顺序。

新教材的编著者力主扩大语言输入,他们认为,这种可理解输入一旦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语言能力必定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在教材中增加信息量,在课堂上增加听说英语的机会则成了扩大语言输入的最主要途径。

而在“文言文”式的教学中,由于缺少有效的语言输入,大部分学生被拒于语言实践活动之外,其结果只能造成外语学习上大批的失败者。事至今日,各部门在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材教法的改革上都已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为何“文言文”教学现象仍难于绝迹?笔者经过思考,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部分教师素质与教材要求不相适应。笔者曾在94年夏对某地11所农村初中61名英语教师情况作了调查,具有英语专科学历的仅11人,占调查总数的18.2%。那些“半路出家”的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差,又习惯于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偏重语法和词汇讲解,忽视课堂交际活动。二是我们的测试形式除增加了听力测试外,没作更大结构上的改革。有些练习材料与试卷仍把考查重点放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这一导向客观上也使部分学校的“文言文”教学现象得以继续存在。

笔者认为,要消除这种现象,首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不达标教师的培训。培训的重点应放在英语口语、语言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其次,必须进一步改革测试方式,考试中增加听力测试与口试势在必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张慧芬教授在对比了国际上有影响的英语测试题TOEFL和IELTS后指出,TOEFL试题中分列式试题较多,结果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有的美国大学教师发现很多TOEFL高分的学生并不善于交际,甚至怀疑其通过作弊获得高分。IELTS是交际性测试,笔试题包括听、读、写三个部分,无单项语法题,口试由英国文化委员会直接派教师到世界各地进行,因而只会做语法选择题而语言交际能力差的学生很难获得高分。如果我们的考试能借鉴IELTS的方法,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扭转“文言文”教学现象。

二、表演为何常常失败?

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运用直觉和情感,能以最迅速的方式和最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渗入大脑。由于课堂教学中的表演形象直观,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因而各版新教材均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为表演进入课堂创造了条件。笔者也曾在许多公开课上看到许多学生妙趣横生的表演,他们达到了艺术性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的境界,但在大量的随堂听课中,笔者却鲜见表演成功的范例,常常是仓促起来表演的学生,或面面相觑,木讷地背书;或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或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宝贵的时间在飞速地流逝,教师急得心焦火燎,负面效果显而易见。

其实,交际有两个方面,一是吸收信息,二是传递信息。听和说是口头交际的两个方面,听可视为输入的形式之一,而说也可视为输出的一种形式。陈贤纯先生曾指出,学外语不可能输入与输出等量。克拉申也认为人们习得语言总有一个沉默期。在这个沉默期里,他们靠听和读输入语言,以后会突然讲得较流利。说的能力是在有足够输入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为输入形式之一的说尚且如此,而高于说这一层次,辅之以动作、表情、艺术化了的“说”,即表演更应注意输入的质和量。笔者认为这是课堂上教学表演失败的主要原因。

章兼中先生在论及学校英语实践活动的特点时也指出:“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一点外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之外,几乎看不到有真实的自然交际情景。”他进一步指出,“缺乏信息差距,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就会失去交际的目的性和失去交际的意义。”笔者认为这可视为表演失败的又一原因。

在缺乏足够语言输入,缺少信息差距的情况下,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学一句,用一句”是绝对行不通的。对搞好课堂教学表演,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大语言的输入量。除了课堂教学外,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相应的外语节目,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学习外语的初始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可不急于要求学生表演,应先训练学生的听力反应,在听懂、读懂上下功夫,以后可逐渐过渡到简单问答,一直到学生能开口说外语。即使到此时,表演仍应视为“有组织,有准备的操作,而不是即席性的交际”。只要注意到了以上几个方面,表演成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传统的都应抛弃吗?

有人认为,当我们接受新的交际教学法时,就应与传统的教学法彻底决裂,因此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传统的东西一概被抛弃了。笔者认为,对传统教学法应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实行“扬弃”而非“抛弃”。传统的教学法之所以成为传统,一定有其优秀的部分,我们切不可将“婴儿连同脏水一齐倒掉”。

例如对传统的“念和背”,笔者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都离不开记忆,缺少“念和背”,要学好外语是天方夜谭。

所谓“念”,是指大声朗读。大声朗读英语,由于口舌的活动,会产生机械记忆,帮助记住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形成。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的反应,是语言训练的熟悉程度。语感产生的原理是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使学习者在神经元上留下“声音映象”,这种内在映象遇到外界语言刺激,使“听觉与概念相通”,熟悉的语言流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意义概念、语言片断像屏幕一样在眼前展现。

传统教学中另一个强调的“背”字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不少名家也纷纷反对死记硬背,而笔者认为,“背”对于缺少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单词的拼写不可能完全在交际过程中完成,必须依赖于日积月累的“背”。当然,记忆单词也可以利用规律及多种有效的方法,张思中先生所倡导的“相对集中”教学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对于一些优秀的、经典的语篇及会话,笔者认为青少年学生也应花气力、下功夫背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母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缺少语言环境的第二语言呢?笔者一向认为,“背书”也是一种输入,是记忆的过程,背书时输入的“语音形象”和文字符号中的形义及已有的各种知识融汇,会共同作用于大脑,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和思维等。因此,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和模仿力强的特点练习背诵,不仅对现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一部分学生将来进行对第二语言的深层研究都是有益的。

说的能力除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外,与一个人的文化层次、阅历等也有很大关系。“念和背”得多,输入量大就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只有储备得多,才能在交际场合中得体地选择适当的语句,才能做到思如泉涌,话如泉涌。作为一孔之见,我们把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研及其思考和盘托出,旨在抛砖引玉。我们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下去。

标签:;  ;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