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成果推进民生建设论文_杨静

共享发展成果推进民生建设论文_杨静

中共郑州市上街区委党校 河南郑州 450041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可以预见,“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发展成果;民生;就业;幸福指数;利益

一、加快推进民生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民生建设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38年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是我们党不断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也就是民生建设的历程。回顾30多年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生建设的恢复发展阶段:生存型民生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恢复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和初步发展时期(从党的十二大到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两个历史时期。

恢复时期:我们的祖国在刚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民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先生产、后生活”的民生思维方式和民生建设模式、解决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2亿多人的贫困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由此生存型民生得以确认。

第二阶段民生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阶段:发展型民生

这一阶段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也给民生建设创建了更为有利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使民生建设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阶段民生建设的开拓创新时期:和谐型民生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并把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机的统一起来,意味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实现以经济指标的“单边突进”的单一小康水平,向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指标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来转变,从“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转变。更重要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回应社会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从改革制度入手,使民生建设在制度框架下有序展开,把民生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加快推进民生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财富配置失衡呈持续化趋势

(1)劳动报酬比重持续走低。现在每年的GDP是往上升,而老百姓在GDP中分配的份额逐年下降,据上海证券网报导:从1996年开始,中国居民收入比重在不断下降,相反,政府收入比重和企业收入比重不断上升,收入初次分配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到2007年,居民、政府和企业三者收入比重变为57.9%、19.5%和22.6%。与199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2个百分点,提高了4.3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2)基尼系数持续高位运行。中国基尼系数2009年为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呈逐步回落趋势。2014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2015年为0.462,创12年来最低。尽管如此,超越0.4警戒线的这一数值仍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负面社会情绪开始集中显现)心理结构急需调整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社会生活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结构急遽变迁冲击民众的心理结构,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着生存风险,特别是处于金字塔下层的社会成员,由于所拥有的财富少,很可能会产生压抑、烦躁、焦虑、厌世、仇视、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在这些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往往能够引起部分人的共鸣,使公众郁结的不良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因小事引发冲突等行为日渐蔓延,

第三,人口结构挑战持续而深远

1.就业结构:

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存在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按照人社部2013年的数据,中国每年大概新增劳动力2000万,而每年新增工作岗位1000到1200万,其中30%是自然更替,有人退休、有人补进来。经济学教科书讲失业有四种状态;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但中国还有总量性失业,即劳动力太多,怎么安排也有失业。

2.年龄结构:

首先,大家看数据: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的老年人队伍在不断加大,目前为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透露,中国老龄化的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左右,届时老年人口将接近4.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其次,挑战了我们未富先老这么一个国情。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过程是在长达100年的时间内完成的,社会财富积累达到非常富有的程度。而我国在20年的时间里,老年人口比例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和急剧上升的态势;再次,挑战了我国医疗健康和社会化养老服务。

3、性别结构: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用行政命令控制人的生育政策,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再加上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和现代医学科技的作用,使男婴出生率远远高于女婴。这一状况给社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结不了婚的青年男子,由于生理上的需要,不仅会刺激非法性产业泛滥,使艾滋病等疾病难以控制,而且会导致强奸案件、骗婚案件等社会问题加剧。另一方面,为了完成让孩子结婚这一使命,通过中介到周边落后国家和地区走私新娘,这些异国新娘由于文化素质和语言障碍等原因,生存空间和家庭美满度受到限制,其子女容易沦为弱势群体,这无形中又降低了我国人口质量,产生恶性循环的人口结构性矛盾。

二、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建设和谐宜居新上街

(一)调整思维方式,把惠及全民作为基本取向

1、以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安排为保障

共享发展,就是通过补齐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留死角。我们整天看新闻,中央财政2015年为教育、医疗投资了多少多少钱,投资再多我们老百姓看不到,享受不到,这就不叫民生。所以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好处。因此要共享发展核心是通过国家层面上的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2、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出发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要求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出现多样化趋势。比如,自然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国家的、社会的,还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3、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

经济发展同幸福指数不同步,值得社会警惕。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增加人们生活的幸福。如果有发展没提高,多数人享受不到发展实惠,这说明社会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这种情况应该纠正。当前我们的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逐年增加农民等生活水平较低人口的收入,使更多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实惠。相信只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目的,人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不断提升。

(二)加强社会合作意识建设,以增进人民团结为根本

1.全社会须摒弃“无条件同情弱者”的意识。

中国人与生俱来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先不问事情由来功过与否,必然有人会无条件支持弱者。例如马路上汽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人命,围观群众第一感觉都是指责汽车司机驾驶野蛮,但追其原因其实责任可能是非机动车,没有人去考虑其乱穿红灯在先。还有现在流行的“扶不扶”的现象,这些问题,已经俨然成为咱们中国在改革发展中同情弱势群体的一大诟病,伤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有条件地同情弱者”的意识,即要区分哪些弱势群体是值得和必须同情的。

2.社会各阶层形成完善的利益妥协意识。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很多改革举措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赢得了赞誉。但是,一到落地阶段,就开始触及一些部门、地方和群体的实际利益,一些被改革者对改革的热情迅速下降,甚至会暗中阻止改革措施的落实。就像现在出现的上访、堵政府大门、扯白条幅等事件。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改革既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东西,也会使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对一部分人有利,对另一部分人可能不利。如果每个人只坚持要求推进对自己有利的改革,而拒绝承担改革的代价,则社会必将陷入内乱,改革也无法推行。

总之,坚持共享发展,推进民生建设,要从老百姓身边的事抓起,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一个公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论文作者:杨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共享发展成果推进民生建设论文_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