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中古典园林的运用探讨论文_陈建芬,金建乔

现代建筑中古典园林的运用探讨论文_陈建芬,金建乔

绍兴市上虞昌旺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独特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发展上独树一帜。如今,面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现状,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如何吸收与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并满足现代人对休闲与审美的需求,是目前园林景观事业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文章对中国观点园林及现代建筑特点进行介绍,进而具体分析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环境和建筑两方面组成的。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展可追溯到周朝。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这时的园林活动处于启蒙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初步确立了“自然的审美观”,此时的园林活动进入了自觉阶段;到宋代则发展到高潮。并出现了《园冶》等与园林艺术相关的著作。总的来说,中国的古典园林与古典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造园艺术随着古典文学起伏沉沦,并作为文学在物质形态方面的一种展现。此种缘由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以绘画、诗词和文学为依托,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合,使得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如天开”;园林中强调的是“诗情画意”的意境,抒发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通过各种造园手法寓情于景,做到“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这种追求下,山水则成为园子的主题,而建筑在某种程度上退而居其次,反而成为园林的附属品。

二、现代建筑特点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也随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建筑迅速崛起,各种建筑理论也是百花齐放。

同时、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和人口的迅速膨胀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满足住的需求,现代建筑开始寻求高度上的发展,超百米的建筑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建筑主要强调的是比例与均衡,以及追求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建筑环境反而微不足道,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林立的的建筑群就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典范。

另外,现代建筑理论起源于欧洲,现在国内各大学建筑教育模式也沿袭了西方建筑教育模式。而谈到西方现代建筑,自然要谈到西方哲学史。建筑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作为建筑发展的基础,指导着其发展的方向。因此,现代建筑理论中虽然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口号,但由于其美学始终强调的是线条与比例,追求一种秩序,平衡与对称,因此现在建筑始终脱离不了这种内在的因素,这和中国古典园林内在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从此,很多人认为古典园林已趋于毁灭,它与现代建筑的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就不可能再有发展的前景,它只是人对于古代的一种追忆。

三、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又开始回归到对自然的追求中。在这种需求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其回归自然的理念,与现代人们的生活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古典园林艺术里各种概念开始逐步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贝聿铭先生是现代建筑大师,但同时他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感情。在贝先生的笔下,很多成功的设计均蕴含着中国古典建筑理念。1982 年建成的香山饭店,作为上个世纪古典建筑艺术根植于现代建筑理论的典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以两棵800年的银杏树为中心展开的建筑群坐落在香山山脉的沟坳处,建筑与景观穿插渗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坐落在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之临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更加体现了其对园林艺术的深厚造诣,用贝先生的话来说:“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他的做法与说法,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如何使现代建筑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大门。

正如伍重设计悉尼歌剧院时吸收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一样,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吸收古典园林设计精髓。这样,才能在中国建筑的老根上发芽、开花。“亭与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它作为建筑的开放空间联系着园林的景观与建筑,同时作为交往空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建筑中,强调空间秩序,在空间处理上强调作为辅助空间的交往空间,在对交往空间的处理上,或采取半开放、或采取开放的手法,而这些空间也往往作为建筑设计中的过渡空间加以处理,同时也作为建筑设计中的精髓部分。留园是古典园林中的经典,其入口做法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视线会被极度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走到景区主要空间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时就会想到陶渊明的诗句“临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窄,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现代建筑中,往往采用高大空间与狭小空间相结合的手法,这是由于现代建筑在强调的空间组合和形式美规律中,同样强调了空间的对比。这与古典园林的观点相一致。古典园林中这种空间对比手法非常灵活,现在也深受建筑师的喜爱。很多在中庭设计中引用这种手法,再加上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令人兴奋的空间关系。古典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它的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中都会有所体现,但由于其设计手法极其丰富,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美学,如何能够吸取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精髓,使设计不仅是取于表象、于符号,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四、古典园林在现代设计中的案例

在国外,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的情况下,人们对中国的园林艺术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就连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竟也另辟一小片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加以表现,走到那里,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感到亲切。

在国内大家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自然山水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因此,居住环境亦朝着所谓的人文方向发展,古典园林艺术在景观方面体现的就会更多一些,万科在小区环境方面做得很好,其开发的小区很多都运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例如西山庭院,这个位于西山山脉附近的小区,小区内理水叠山,创造出一个亲近自然的闲庭雅园,虽然设计手法比起古典园林来说粗糙了很多,但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而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则在建筑上及园林上均沿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手法及空间处理方法,让人倍感亲切。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的开发公司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均大幅提高,更多的住区内环境宜人,很多小区均可感受到山水人文等气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古典园林这棵老树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但古典园林艺术和古代文化的孕育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设计时寻求其文化脉络,做到借助传统的营造手法、空间处理方法及人文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设计不是停留在“取其形易浮、取其意易涩”而不得完善的尴尬处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走向新建筑》、《建筑空间组合论》

论文作者:陈建芬,金建乔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现代建筑中古典园林的运用探讨论文_陈建芬,金建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