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吴晓华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吴晓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原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本文探讨了如何使初中历史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可以说,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做好学情分析,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学情分析,一切教学目标如同空中楼阁,不能得以实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围绕学生教师会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会的知识常常存在密切联系,只有了解学生以往的知识情况,设置的教学活动才能不过于简单或过于拔高。(2)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包括阅读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确定提供哪些史料能够突破重、难点。(3)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获取学情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不同难度的环节,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特长。教师还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获取学情。

二、悬念处预留空白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猜测和期待的目光去探索文章真谛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为此,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留下一段空白,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集中起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此时整个课堂表面上平静,而学生们却在积极思考,处于“心事浩茫连天宇”的心理状态,收到了“无声处时亦有声”的教学效果。即使我们真要“好中求优”时,也决不能由教师单方仲裁,而要像魏书生那样,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充分利用活动课教学

历史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历史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活动中,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特点,给了学生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空间,对学生历史学法的探索和历史事件分析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学生自己策划和准备活动的内容,就会主动地搜集历史资料,不断丰富和分析自己掌握的历史信息,在活动中对历史内容进行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历史问题的探究、史实的调查、史料的搜集和历史信息的处理。历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实践,让他们不再觉得历史无用,通过学有所用的活动课,自己发现历史的大用处,从而学会用历史经验分析现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在素质教育和大力实行新课改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再走死记硬背的老路子,而是要真正让学生爱学历史、爱用历史。

笔者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时,就充分利用了活动课教学,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思想,给学生分组,各组分别代表一种思想观点。然后让学生为自己所代表的思想进行辩论,阐述各家的学术思想。这次活动把百家争鸣的格局直观地显现出来,学生在史料的查询和了解中了解到古为今用的“仁”“法制”等思想,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活动效果。

四、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历史课堂讲解模式下,“你说我听”,如果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教师不但可以运用声音和文字“说历史”,还可以利用图像、动画、视频等让学生“观历史”,对于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和多样化有很大的优势。

笔者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大量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学生,不仅包含了教材的内容,还在历史逻辑上有所体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知识点主要是书本信息,而战争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通过给学生播放《大国崛起》系列片,让学生对近代的屈辱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以中国再次崛起的过程让学生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后续的现代史的讲解也会起到铺垫作用。

五、重视史料的运用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生命性和生动性,历史教材由于篇幅、教学重点等的限制,主要是历史事件的简单讲解,而对于历史事件的史料例证则引入较少。历史教师要对史料充分重视,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史料辅助学习,学生从史料中发现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探究历史的脉搏,寻找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发现历史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融入历史学习中。

史料的运用要讲究策略,如果运用不合理,则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史料,有些教学内容在教材上只有历史结论的体现,而没有讲解历史过程,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寻找一些佐证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在史料的讲解中,教师要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逐句阅读,寻找关键,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典故等,要帮助学生解疑。其次,教师要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读懂读通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史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史料内容回答问题。例如,笔者在讲鸦片的危害时,给出了史料,让学生从具体历史资料中了解鸦片究竟是怎样损害身心健康、怎样导致吏治腐败、怎样导致战斗力下降、怎样使大量白银外流、如何使清政府陷入统治危机的,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综合的”、“生成的”和“基于合作”的艺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总结。只有这样,我们从民族振兴角度来讲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才犹如一汪清泉,用心耕耘,一路花香。

参考文献:

[1]但武刚主编 .《吕叔湘文集--教学案例赏析》. 商务印书馆. 2011年7月.

[2]刘硕 . 关于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一期 .

论文作者:吴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6月总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吴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