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简述论文_樊东慧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简述论文_樊东慧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山东 济宁 272000

摘 要:新生儿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因为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需要采血进行各种检查,而新生儿的血管充盈度很低,为采血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临床上最常用的采血方法为股静脉穿刺采血,但临床实验表明,采用该方式进行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较低,同时会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另外,采用该种方式会对新生儿产生较大的疼痛感,引起新生儿哭闹不止,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外周动脉采血方式逐渐被应用到新生儿护理中。本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外周动脉采血

前 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新生儿护理一直都是护理的难点和重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新生儿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日常护理工作中常常存在采血操作,然而对于新生儿来讲,因为血管充盈程度不理想,而且血管较细,所以采血期间发生各种问题的概率较高。另外在对新生儿实施股静脉穿刺采血时,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选择可靠和合理的采血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60例新生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1.32±2.68)d;出生时平均体质量为(3.01±0.32)kg。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1.54±2.33)d;出生时平均体质量为(3.16±0.21)kg。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采血方法

1.2.1股静脉穿刺采血

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取新生儿仰卧位,并用小沙袋将其臀部垫高,用尿布包好会阴部,以免排便时对穿刺点产生感染,穿刺侧髋部外展45°并屈膝90°角,暴露穿刺点,并用碘酒对新生儿的穿刺部位以及操作者左手指进行消毒。在新生儿腹股沟中、内1/3交界处,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波动点后,右手持注射器,于新生儿股动脉波动点内侧0.3~0.5cm处垂直刺入,并向上慢慢提针,边提边抽回血。有回血时固定针头,抽取所需量,拔出针头,并用棉球对针眼处进行按压3~5min达到止血效果。

1.2.2外周动脉采血

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取新生儿平卧位,新生儿采血的手保持平直的位置。护理人员用左手托住新生儿的肘关节,在前臂约5cm处托紧,用右手触摸新生儿肱动脉走向,寻找合适的针刺点,进行标记,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将5号头皮针与注射器进行连接,20°~45°对新生儿进行穿刺,回血之后对头皮针进行固定,并抽取所需的量。拔出针头时应用棉球对针口进行按压以进行止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人员采用两种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VAS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判定方法: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凝血、溶血、血肿以及呼吸暂停等情况。VAS评分标准:轻度疼痛,3分以下;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次采血成功率

对照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66.67%,低于观察组的90.00%(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高于观察组的6.67%(P<0.05)。

2.3VAS评分

对照组VAS评分为(4.96±1.48)分,高于观察组的(2.43±0.59)分(P<0.05)。

3讨论

对于新生儿来讲,其血流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以及躯干等部位,另外受到血管充盈度不理想以及血管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采血难度较大。在对新生儿进行采血操作时,股静脉穿刺采血是过往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股静脉穿刺采血存在较多的缺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股动脉、股静脉、神经并行,可能会损伤神经和动脉;另外,因为股动脉部位的位置相对较深,因此会对一次采血成功率造成直接影响,如果反复穿刺采血则会损伤血管,进而导致血栓股静脉作为大血管,如果采血穿刺不合理则会引起血肿;所以应用股静脉穿刺采血会让新生儿的临床护理风险增加;因此选择可靠、安全以及有效的采血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

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应该更加注重新生儿的护理问题。采血检查工作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项目,采血工作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但由于新生儿的血管非常细,充盈度不高,护理人员采血的难度非常大,提高了一次性成功采血的难度,同时,还会引发凝血、溶血以及血肿,甚至还会导致新生儿呼吸暂停,后果非常严重。临床上常采用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该采血方法引起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还会对新生儿产生较大的疼痛感,引起新生儿的哭闹,导致一次采血成功率较低。随着医学的进步,外周动脉采血逐渐被应用到新生儿护理中,相关研究表明,该护理方式在新生儿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较为显著。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要对观察组低,另外,不良的反应发生率与VAS评分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有效提升新生儿一次采血的成功率,并大大降低了采血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邵勤,刁玉巧.联合检测脐血与外周动脉血pH值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11):38-40.

[2]林毅,张仕铜,严海雅,等.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时两种自体血回输应用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16(1):38-41.

[3]宗小敏.关于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302-303.

[4]吴子谕,刘美英,徐灿,等.新生儿外周动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5,36(6):976-978.

[5]张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66-567.

论文作者:樊东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简述论文_樊东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