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低压台区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加强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问题;措施
引 言
目前供电所核心工作主要涉及低压台区管理、故障抢修服务及电费回收等。工作之重点在于低压台区管理,它涉及到经营、生产、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每个指标都很重要,关系到基层农电员工切身利益,该指标和他们的工资利益直接挂钩。
1 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线损影响因素
一是电源点布局不合理,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路压降大,损耗也大。二是导线、电缆线径较细发热造成电能损耗,导致台区线损异常。三是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多于20%,则会致使线路中电流大幅升高,导致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耗增加,造成台变运行不经济,导致线损率过大。四是电力设备不断增多而出现无功补偿装置不足的问题,导致线损的增加。
1.2 管理线损影响因素
1.2.1 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不能有效推动工作
企业制度不健全、目标不明确、激励机制缺失、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目标难以实现。组织是企业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而人在组织中起主导作用,人员责任意识淡漠且能力有限,服务态度好坏,都必然体现在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如信息技术系统日常监控、运维不到位,工作质量差,直接影响采集成功率,人为造成线损统计不准。
1.2.2 抄表管理不到位造成线损统计数据不准
虽然用电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系统的数据无缝对接,实现抄表、结算自动化,避免估抄、漏抄和错抄的发生,解决人工抄表不同步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准确率。但在抄表例日发生采集成功率较低而补抄又不成功现象时,仍需要抄表员到现场抄表,如果抄表人员未及时到现场抄表,则存在现场抄表和系统抄表例日指数存在差异;抄表员未按规定每三个月一次的现场巡查,不能及时发现计量装置损坏或故障等问题的引起计量数据异常;审核人员、催费人员未发现或忽略电量突增突减异常数据波动等,都会造成抄表及线损统计数据不准。
1.2.3 技术系统数据管理更新不及时导致线损统计数据失真
台区变户关系现场与SG186营销系统、用电采集系统内客户数不符,新增客户特别是新上小区客户未及时录入sGIS6营销系统、用电采集系统,出现“漏户”现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客户数据信息和sGIS6营销系统客户数据信息不一致,导致数据统计时便出现线损异常。现场公变互感器变比与sGIS6营销系统、用电采集系统内不符。现场终端资产号与sGIS6营销系统、用电采集系统内终端档案不符,这些都将引起线损统计数据失真。
1.2.4 计量装置或采集设备管理滞后导致采集成功率低
台区关口或台区小用户的采集终端、智能电表未安装或故障,造成无法采集数据或采集失败,导致线损异常。采集器接线错误,导致智能电能表数据无法上传。公变互感器故障或二次侧接线错误,导致二次回路电压或电流异常,引起线损异常。台区计量装置电流互感器配置不合理,容量与用电负荷不匹配,长期轻载计量,导致计量装置误差较大,线损统计数据不准确。
1.2.5 窃电现象依然严重电量损失较大
一些用户法治意识淡漠、利欲熏心,恶意窃电谋取不当利益,造成线损增大,严重损害国家和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措施
2.1 突破束缚,精细管理
治病要找“根”,改变原来传统的、不精细的管理方式,改用分相管理法,以用户所在的三个相别为单位进行分类管理,使管理层次更加细化。采用分相管理后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整个台区低压线损知晓的情况下,三个相别的线损也能一目了然。仅仅了解整个台区的线损情况,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数据太笼统,还不够详细,不能够真实反映出整个台区的运行情况。分相管理后,能够得到各个相别的电量、线损等数据。这样使台区管理者对整个台区运行情况了解得更加详细。二是使各个相别的运行情况具有可比性。采用了分相管理后,由于管理单位的缩小,管理单元也就比较细致。可以通过对各个相别的运行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得出三相的电压、电流等参数。从而能够得出每相的电压合格率、过载情况。能够比较细致地反映出各相的运行情况,利于台区用户的用电管理与维护。三是可以根据用户用电情况,结合各相线损率、电压质量进行调相,管理更加科学。每个用户用电负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定期将负荷增加比较大用户接入负载较轻的相别。这样不仅提高电压质量,同时对三相平衡用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四是工作量加大,计算数据量加大。台区管理方式由以前的以台区为单位的管理,变化为以相为管理单位,无疑将增加管理项目,并且数据处理量也加大。
2.2 针对台区总计量、用电客户计量故障引起台区线损异常的治理
(1)台区总终端及用电客户表计的上线率和采集率达100%,为提升线损管理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所在确保所辖公用变压器100%终端安装及上线采集的基础上,于2016年底全部完成了所辖6 000多户用电客户智能电能表的更换。通过供电所辖区内智能电能表100%上线及采集运行,开展专人日监控制,及时通报智能表计上线及采集情况,实现了计量故障的及时知晓,提升了故障处理效率。(2)表计故障的及时处理,是台区线损管理水平提升的保障。在通过智能电能表运行监控平台,发现未上线或未采集的台区终端或客户表计故障点后,及时开展原因分析,有的放矢进行处理,力争其100%上线并适时进行采集。对发现台区终端发生故障、未上线或不能采集的,管理责任人必须做到处理故障不超日。对客户表计发生故障、未上线或不能采集的,管理责任人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做到2日内处理完毕。
2.3加强低压电网建设,给予技术降损有力支撑
第一,在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应科学布置电源点、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造成浪费。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km,0.4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0.5km。
农村配电变压器设计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要求进行设置。第二,加大供电线路线径,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提高线路经济运行。第三,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做好平衡公变及线路三相负荷,合理配置和投切无功装置,减少损耗。
2.4 针对窃电售电损失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治理
对具有长期性的窃电行为,供电所应充分发挥智能监控平台的作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对发现的零电能量户及用电能量不稳定的客户开展用电检查工作。二是对异常线损台区开展普查。管片人员根据对异常线损台区用电客户用电负荷掌握的情况,结合表计反映的用电能量,进行初步筛选后,认真开展进户线检查,以查找出漏电点。三是设立反窃电举报有奖制度,防止临时性作业出现间断性的窃电行为。四是供电所组织大力开展反窃电宣传,公开反窃电举报有奖制度,重奖反窃电举报有功人员,严格依法依规处罚窃电行为。五是设立管片责任人制度,建立电力设施监督维护网络。
结束语
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线损的高低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按照“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的管理原则,其中低压台区线损管理是重点、难点。因此,我国相关单位一定要时刻关注线损问题,加强精益化管理,为我国用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编.台区线损异常治理一本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卿曦.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治理及方法研究[J].2017(6):20-21.
论文作者:李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线损论文; 低压论文; 异常论文; 抄表论文; 客户论文; 故障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