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何亚君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何亚君

武义县宣平溪水电工程管理处 32120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加快,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础处理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质量和各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作用,详细分析了施工特点与影响因素,并探讨了该项施工技术的要点与难点,希望能以此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进而为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施工特点;技术要点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体素质高,可靠性高。但是,极少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仍然存在管理或技术问题,这不利于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也不利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工程将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此外,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其他建设环节不同,一方面水利水电基础设施的设计影响因素很多,一方面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体质量的失败,因此,在水利水电基础建设中采用先进的人员管理技术和基础施工技术,保证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的质量。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分析

不同于一般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特殊性,涉及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落实建设项目。该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复杂,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设在水库、湖泊等水域,且大多设置在水流湍急的位置,施工质量与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易受环境因素制约,例如:地基需经过特别处理后才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与牢固性。(2)施工范围广,该工程是重要的利民工程,需要满足当地的用水灌溉及发电需求,因此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基础处理施工较多。例如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设施的基础施工。(3)施工技术更新速度快,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工作人员应及时掌握新技术与新材料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从而显著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4)施工要求严格。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复杂,任意一个施工细节都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存在的施工缺陷具有隐蔽性,只能在使用阶段体现,尤其是基础部分施工。因此需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

2.1 基础地基的稳定性

基础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是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旦基础问题发生,不仅会影响基础部件的抗滑能力,还会导致基础稳定性不足,严重威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础地基稳定性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施工期间应对混凝土基础地基进行加固,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2 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渗漏问题也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关键因素。施工人员应在保证地基稳定性的基础上,尽量解决渗漏现象。渗水和漏水等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各项功能,而且阻碍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水利水电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地基空隙过大是导致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基础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施工人员应定期检查基础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将渗漏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2.3 基础沉降作用

受环境因素影响,施工现场杂质的自然沉积和砂石沉积层都很厚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的沉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工程的完整性和坚固性。研究表明,基础沉降效应超过一定限度,将改变原有的工程结构,甚至破坏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有关人员应严格控制基础安置,并在合理范围内对其进行控制,以免影响施工安全,降低工程建设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3.1 锚固技术的应用

该锚固技术施工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特殊,一般建在人口稀少,靠近水域的地方,可以减少对周围人的影响。同时,为了方便灌溉,在减少耕地占用面积的基础上,还应尽可能靠近农田。为了解决施工条件的限制,锚固技术应运而生,在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在具体结构中,锚固技术需要将受拉构件的一端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固定深度通常是岩层。施工人员将其称为锚固部分,并且受拉构件的另一端应与地上建筑物连接。锚固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抗风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稳定性和鲁棒性。锚固技术还提高了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减轻了施工人员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有助于施工单位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地基处理中的重要应用外,锚固技术在堤坝,输电塔和路面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基础的稳定性。

3.2 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关键材料。其质量与施工效果密切相关。有关人员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埋设安全隐患。在制备水泥土时,混合后应均匀搅拌水泥和水。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情况确定混合比例,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混合和混合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要求的水泥土。水泥土的功能之一是加强基础,提高基础承载力,保证基础的坚固性和安全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为50厘米,可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调整。水泥土的质量与土壤质量和密度密切相关。在制备水泥土之前,应综合分析几个因素,尽可能保证水泥土的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施工单位应重视,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合理利用水泥土,提高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3 粉喷桩技术的应用

进行粉喷桩施工时应注意如下事项。其一是做好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应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光滑平整,必要时使用地面平整机辅助整理。其二是桩位的确定。合理确定粉喷桩的桩位是该项技术应用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人员应首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测量。线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量误差。还需要在桩的中心堆放桩并在施工后恢复桩痕,以避免增加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其三是桩顶与桩底高程的选择。在以往施工中,工作人员通常将其设置在离地面半米的地方。但是,由于施工需要和其他因素,桩顶和桩底高程不能按照传统经验设置,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错误。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误差。其四是桩身垂直度的设置。在粉喷桩施工中,应保证桩身垂直,最好不存在倾斜误差,并且即使存在,也不应超过1.5%。其五是外加剂的添加。外加剂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工作人员应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外加剂的种类和数量。石膏粉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应与水泥均匀混合。

3.4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显着提高了基础的强度和刚度。预应力施工技术和后张法施工技术这两种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种施工技术有很大差异,工作人员应做出合理的选择。前者在基础部分构造之前施加应力,从而最大化基本处理结构的质量。后者在相关部件强度达到五分之四时施加应力,这也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强度。另外,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在沉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桩基可以通过锤击或静压降低到一定深度。锤击方法应使用合适的锤击工具,利用静压法则应考虑地基承受能力情况。

4 结论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作用。项目的整体质量是护送。施工人员应清楚了解影响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从细节入手,采用锚固技术,灌浆技术和预应力管桩技术解决具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以免受到影响施工,它将掩盖隐患,为建设单位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191.

[2]罗菊香.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7,(19):141.

[3]井翔翔.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3341.

论文作者:何亚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何亚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