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固态废弃物,通常具有腐蚀性、毒性,其存放需要大量的空间。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治理现状,防治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源的消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加上我国长期以来采取“能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导致工业固体废物规模越来越大、总量越来越多。工业固体废物危害大、难处理,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彻底解决,同时在治理与防治过程中,涉及到经济、环保、科技等诸多领域,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协作、积极配合。
1、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概述
1.1 土壤危害
工业固体废物所具有的“固相性”特征,决定了它存在较大的存放难度,在产生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依赖人工建筑空间展开有效存放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露天堆放”就成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常态,但这存在很大的危害性。一旦保管不当,容易出现渗透液中的有毒物质泄露问题,例如在露天堆放情况下,经过地表水、雨水的冲砂渗透到土壤中,不仅污染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还会进一步造成土壤成分破坏,危机生态系统。同时,在整个土壤危害形成的过程中,工业固体废物渗漏的有毒物质并不会快速分解,而是进行不同程度的积累,直到土壤的吸附能力达到临界值;数据表明,一节镀镍铬电池泄露的有害物质,就能够污染1平方米左右的土壤,由于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重金属物质等并不会消失,最终会通过农作物、水产品等转移到食物链中,人或动物食用被污染的土地上产出的农作物,就会出现严重的健康危害。
1.2 大气危害
工业固体废物所产生的大气危害同样不容忽视,甚至相比于气态污染物,其危害更为严重。
第一,工业固体废物中存在大量粉末状物质,在风力作用下飘散到空中,或者通过焚烧炉悬浮于空气里,包括酸性气体、重金属、颗粒物等。
第二,工业固体废物露天摆放或运输不当,造成的有毒成分挥发,会严重危及人体。
第三,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地下之后,通过一系列反应形成有毒气体,如甲烷、一氧化氮等,造成大气污染,遇到明火也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
1.3 水体危害
工业固体废物造成的水体危害,一方面是针对地下水而言,在填埋过程中,工业固体废物中的渗透液进入到土壤,进而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生产、生活高度依赖地下水的城乡,工业固体废物有毒物质渗透造成无法饮用,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尤其严重的是,地下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弱,污染往往是长期性的。另一方面,针对地表水而言,工业固体废物会通过降雨、降雪、风力等方式,进入地表水系的江河湖海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毒素积累。
2、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现状
结合近年来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现状,主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种类增加、处理难度较大。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涉及的产业范围也比较广,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处理难度也在增加。一些新出现的工业固体废物,与当前环保部门具备的管理能力不匹配,治理与防治均存在滞后性,由此导致污染问题不断扩大。
第二,专业性差、缺乏分类机制。相比气体、液体工业废弃物而言,固体废物的处理需要专业有效措施,甚至一些固体废物本身还具有二次利用价值,不能部分种类、统一填埋或焚烧处理,这既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容易出现新的污染现象。
第三,资金匮乏、治理工作缓慢。整体上,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导致在污染治理、工艺改良等方面资金投入匮乏,无法有效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同时,我国环保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管理机制,加强污染数据统计和运用,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四,能力不足、整体水平滞后。目前,我国在固废处理方面,尚缺乏专业技术,固体垃圾得不到较好处理。如果单纯地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治理负担,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还要加强适应本土化的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模式探索。
3、工业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3.1 积极优化生产工艺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本质上是一种“副产品”,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有望将这种“副产品”的产出率降到最低,并尽可能减少其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性。
第一,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改进生产技术,废除传统工业中的旧设备以及工作技术,这样能够进一步简化工作步骤,也能从源头上把控工业废物的产生,减少工业废物的数量。
第二,在具体的工作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操作,这样能够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越来越多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后就被当作工业废物处理。
第三,在具体的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性能,还要积极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环保污染压力,目前的很多新能源项目都符合绿色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较小,进一步促进重工业转型。
3.2 不断完善协调机制
工业固体废物预防为主、治理为辅,要做好事前规避机制,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及措施管路,从根源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采用有效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彻底清除。对于彻底解决固体废物的问题,除了优化生产工艺还要完善协调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对相关工艺技术要进行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缓解生产中技术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工业固体废物要形成专业的监督管理小组,将各个工业生产固体废物污染场所进行记录,下发整改通知;最后,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利用新技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3.3 强化合理利用资源
从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来看,资源浪费的现象也是最为严重的,很多工业生产在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引下滥用资源,而且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源没有任何的节约意识,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固体废物产生。所以,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必须要加大资源节约,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保证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例如,西北的各个煤矿企业就得到政府环保部门的大力督查,找到具体工作中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改进固废处理技术,减少焚烧填埋。采取关闭煤矿,进行大力整改的措施,来保证环保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这样也能进一步使得资源浪费的问题得到缓解。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经济领域的解决思路,例如通过“PPP”模式建立政府、私人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基于公私合营模式开发工业固体废物的经济价值,在经济价值层面满足持续性推动的需求。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我国已经推介1043个PPP项目,而“废弃物处理”是公益性较强的参与环节。
4、结束语
客观上,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在防治方面,除了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实现“废物消化”之外,更应该从“源头”入手,贯彻全生命周期理论在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应用,从工业原料、设备、工艺等综合角度出发,在生产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的可能性,通过技术手段、工艺优化、流程改造等方式,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同时,还要从开采资源方面入手,杜绝随意开采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通过生产过程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在“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规划下,“生态文明”建设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入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双文.浅谈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及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10):138-140.
[2]刘大海.工业固体废物现状及环境保护防治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7):55-57.
论文作者:闫海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固体废物论文; 工业论文; 土壤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我国论文; 资源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