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论文_詹全明

浅谈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论文_詹全明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学 315100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本文通过举例、分析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其他国家地区课程文件中的描述,以其内涵和特征为基础,探讨并提出了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包括基础性和发展性、跨学科性和探究性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一概念已经逐渐成为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日益被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关注。

目前,我国高中学段均实行分科教学,与科学相关的学科有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这与国际科学教育界的普遍认识和实践相一致。而我国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以分科(物理、化学、生物)为主,仅有部分地区推行了初中综合理科改革,例如浙江省全面开设综合科学课程,而上海市是合科制与分科制并存。初中学段的核心素养尚未颁布,但可基于高中课标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文件和研究进行理解和思考。

二、核心素养的理解

《意见》中指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为了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廓清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研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前提。综观相关文献发现,“核心素养”与许多词语既有区别又有着共同的涵义,所谓殊途同归,体现了达成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生活情境、社会场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共同教育期望。就目前学界的讨论来说,“核心素养”指的是“Key Competence”,或以复数形式“Key Competencies”表达。将本意为“能力”“胜任力”的“competence/competency”译为“素养”,是在我国本土文化背景之下赋予了它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素养”涉及内在品质和外部行为,有着区别于能力(ability)和技能(skills)的特殊内涵,也与“科学素养”的“literacy”和我国这十几年重点关注的“素质”有所不同。但在理解和生成适于本土文化的“核心素养”内涵和结构时,我们所追溯和参考的关键词涵盖了能力(ability/competence)、性能(capability)、技能(skills)和素养(literacy/competence)等。

三、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以物理学科为例

《意见》指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并不只是适用于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学科或特定的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性素养,因此具有跨学科性、整合性的特征。但这并非意味着核心素养不能通过分科教学加以实现,相反,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需要落实到学科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有的学者认为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体现,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后形成的带有科学学科特征的关键性成就体现。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要素构成。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其他主流观点,可以看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强调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形塑、发展学生的品格,直指面对所有问题(与科学直接相关的或非直接相关的)的科学态度和责任。由此说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以综合性、整体性的视角进行描述,指出了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共性特点。该学科核心素养以“物理观念”表达了物理学科的特性,指出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这一要素是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体现和载体,也是其他要素形成发展的基础。可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既具有科学学科特性又兼具广义而泛在的表达。

四、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1.基础性和发展性。根据前面的分析,科学学科素养应当既具有核心素养的一般特征,又体现着科学学科的独特内容和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相较于高中时期对知识复杂性和学科分类的要求,在初中学段的科学学习,主要突出的是对自然世界和人造世界的认识和初步理解,对科学现象、科学问题能够进行初步分析和解决等等。

由此可见,初中科学应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分科学习奠定基础,包括知识、方法及态度等多个领域,因此该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应具备基础性。同时,由于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客观局限性,初中学习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尚不够深入,因此为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素养形塑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即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具备发展性。

2.跨学科性。在初中阶段,开设科学课程,是从综合性视角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其中特别强调科学学习领域的跨学科整合设计。诸如项目学习、主题式任务、探究式教学等各类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为科学学科素养的习得和养成所进行的尝试和实践。国际科学教育中,在高中之前的各年级,大多以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等。

3.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技能(skills)、提升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是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科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应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挑战所需的必备技能。几十年来,“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和“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

现今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以“核心素养”统领所有学科的目标。这种关键词之变,并非对旧有理念的完全抛弃,相反,在与科学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始终突出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的核心价值。前述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仍以“科学探究”为关键素养,强调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等四大要素。

据此,基于对核心素养和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课程文件中的描述,探讨发现,科学学科的本质和实践特征决定了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应具备基础性和发展性、跨学科性、探究性等重要特征。

未来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科学概念,学生更需要具备掌握科学知识来识别问题的能力,并根据人类活动的实际情况,得出有根据的结论,从而深入了解世界并作出决定,这反映了科学素养的基本诉求。他们还需要了解科学作为人类知识和探索的一种形式的特征,并意识到科学和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物质、智力和文化环境。最后,他们需要具备道德和态度,从事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为一个反思的公民。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坚实基础包括发展推理和分析技能、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对不同的环境、具有开放和探究的头脑、愿意探索新的领域和学习新事物。以上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技能与习惯,也即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3,30。

[2]罗玛 王祖浩 香港初中科学课程的跨学科设计[J].化学教学,2016,(07):19-22。

[3]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education-system/21st-century-competencies。

[4]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3,30。

[5]钟启泉 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5。

[6]胡卫平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5):1-3。

[7]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Science syllabus(Lower secondary——Express course and Normal (Academic)course)[S],2012:5。

[8]OECD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 2006[EB/OL], http://www.oecd.org/dataoecd/63/35/37464175.pdf。

[9]香港课程发展议会 科学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S],2002: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15。

论文作者:詹全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论文_詹全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