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针灸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相关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分成参考组与观察组,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需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参考组,且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考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选择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针灸;生活质量;治疗效果
在目前临床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当中,急性脑梗死患者十分多见,患者多为年龄相对较大的中老年人,且患者发病后的残疾率、死亡率都会较高[1-2]。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数量出现了增多,且患者的发病年龄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很多患者患病之后,身体功能出现了明显的障碍,且神经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患者还会出现多种类型的并发症,这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威胁其生命安全[3-4]。我院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选择不同类型的方案,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11月之内收治的患者当中择取74例急性脑梗死病变对象进行分析,此次研究得到相关部门审批,且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入组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的方式均分作参考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象。参考组中男性20例,女性为17例,年龄为47—72岁;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21例,女性为16例,年龄则为49—7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资料比较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常规方案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溶栓、脑水肿减轻处理、颅内压降低治疗、血管扩张治疗等。如果患者出现身体系统感染的情况,需要让其接受消炎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医生选择患者地仓穴、下关穴、颊车穴、足三里穴等进行针灸,选择平补平泻手法,施针得气后留针30min,患者每日接受1次治疗,每周治疗6次,需要接受4周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参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临床疗效分成无效、控制以及显效,患者治疗总有效为控制+显效。无效: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未见任何改善,部分患者情况出现加重;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一定程度恢复;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此外,对两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选择SF-36量表进行统计,量表共有8个维度,总分值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需利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接受X2验算,计量资料(±s)接受t值处理,若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
2.2 患者生活质量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部病变,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上该病,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血栓发生的部位、血栓大小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无法接受科学、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就会出现进展,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5-6]。在此背景下,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神经内科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为溶栓等常规治疗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方案仅能在患者发病早期达到较好效果,这就造成患者的治疗受到时间的限制,且一些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脑部出血的情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我院选择加入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在我国传统医学当中,急性脑梗死患者被归入“偏枯”、“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与身体素体本虚相关,再加上患者存在内伤机损的情况,受到痰、风、瘀、火等诱因的影响后,头部经气在实际运行当中就可能引发痛风症状。我院医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针灸治疗当中选择相应穴位施针,针刺地仓穴、下关穴、颊车穴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针刺患者足三里穴则可以达到益气补中、活络通经、化湿疏风、祛邪扶正的目的。总体而言,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后,可以通过针刺穴位而对患者大脑周围的神经干进行刺激,并且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患侧肢体的功能,且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脑组织与脑细胞都会得到相应的保护。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在对比数据之后可看出,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整体疗效更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体现了这一方案的优势。
结语:
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具体治疗方式选择而言,让其在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式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浩然.通络涤痰饮联合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IB及NPY水平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9(05):1105-1108.
[2]王然.针灸治疗8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165-166.
[3]李福强.针灸康复治疗措施对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3(06):39-41.
[4]沐榕,许剑雄,薛捷红,刘楠,俞征宙,林培春,王宇,陈莉,张逸仙.针刺加麦粒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IL-18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8,49(06):25-27.
[5]梁明鸿.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辅治急性脑梗死对患肢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0):1201-1202.
[6]刘惠璞.针灸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4):95-96.
论文作者:姜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脑梗死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效果论文; 方案论文; 方式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