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主体性思想论文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主体性思想论文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主体性思想

弓永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分三个层次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费尔巴哈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直观性的缺陷。同时也指出了唯心主义抽象发展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并与其划清界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这对于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如何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着眼受教育者的客体性、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和方法论的遵循。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唯物主义;干部培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最早是以序言的方式发表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著作中。为了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从费尔巴哈以前的旧哲学存在的弊端为切入口,以实践问题为着力点,与费尔巴哈以前的旧哲学划清界限的同时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拉开了哲学史上“哥白尼革命”的序幕,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相互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的第一条又是叩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殿堂大门的敲门砖,它是打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通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路的金钥匙。

一、《提纲》实践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提纲》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虽然马克思曾经是一个静黑格尔派,但也并没有完全对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的旧唯物主义奉为圭臬,而是一针见血指出了费尔巴哈以前旧唯物主义哲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直观性,即他们把客观世界单纯地看作认识对象,而不把它首先看作是实践的、改造的对象,把事物、人、现实等当作同人的实践活动毫无联系的纯客观的对象去理解或者离开实践把人本身只看成是用消极的感性直观去认识对象的感受主体,否定了实践的意义。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①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文化程度、家族史、病程和糖尿病类型等。②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由Fitzgerald等[4]制定的《糖尿病知识问卷》改编而来,内容涉及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和胰岛素注射并发症,共25题,总分100分,<60分为差,60~80分为中,81~100分为优。该量表经专家评定,内容效度指数(CVI)=1.00,经预实验测得评分表的 Cronbach's α为0.75。

肉鸡饲养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储存一定量的饲料供应肉鸡食用需求,若养殖场环境存在高温、高湿、通风不畅等问题,极容易引起饲料的发霉变质,肉鸡食用后容易导致黄曲霉中毒或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肉鸡的身体健康和肉质,导致肉鸡患病,提高养殖户养殖成本,影响肉鸡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马克思继续讲到“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被旧唯物主义所忽视的意识能动性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另一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旧唯物主义将实践排除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之外,只认识前者,也就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不懂得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也不懂得人是在变革的实践中去认识世界的,所以说意识的能动性被旧唯物主义忽视了。唯心主义看到了意识的能动性但是却离开了实践来考虑意识的能动性,将意识的能动性绝对化了,这样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所以不能正确认识意识的能动性。

最后,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马克思又进一步谈到“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这一著作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的突破和创新,一方面要确保在教学中发挥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用于教学客体,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其中,巩固“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培训活动之前,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走访等形式开展学员需求摸底调查,具体了解当前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当前的理论缺口有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二、思考

(一)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干部培训工作的前提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就党校事业而言,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就党校课程而言,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课;就党校课堂而言,授课教师是引导领导干部提升境界、提高修养、锤炼党性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多方面在于授课的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能够充分运用教学手段以及讲课艺术,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在《提纲》第一条里,马克思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观点和立场,从而为实践的唯物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当中,实践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是贯穿于其始终的一条中心线索。

此外,利用多年积累的数字化成果与高精度还原技术,集团还与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巴金纪念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等文物保护、艺术机构展开了合作。

(二)着眼受教育者的客体性:干部培训的重要基础

客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要指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过程当中,要积极探索领导干部成长成才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痛点,走出一条提高保证理论武装到位,又能够有效处理现实问题的教学新路子。一方面,要确保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始终贯穿其中,另一方面又要有所侧重。例如,对于区县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应放在政治理论和现代知识教育方面,尤其是要注重对其路线、宗旨教育和管理创新、思维创新的培养,以坚定信心;对于街道、乡镇领导干部,则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政治理论和岗位有关的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加强对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等思想观念的教育,以增强他们奋发有为的决心;对于中青年干部,则是要把重心放到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知识的培训,以激发他们办事创业的热心。

(三)重视参与社会实践:干部培训工作的最终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践的历练对干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实践也是干部教育培训最好的课堂”。党校课堂一方面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开放式教学,引导学员带着问题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蹲点调研,积极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以知促行,帮助群众解决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后,再以行引导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持,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涛.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理解[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马拥军.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再理解[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3]庞乃燕,彭俊华.重温经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J].临沂大学学报,2019(02).

[4]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走向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31(2019)05-0059-02

〔收稿日期〕 2019-08-20

〔作者简介〕 弓永艳(1986-),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教务部助理讲师。

(责编:李 园)

标签:;  ;  ;  ;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主体性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