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评价论文,脆弱性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脆弱性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脆弱性分析和评价”的研究成果少,“脆弱性”概念很少被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仅涉足企业管理中个别环节、个别方面的脆弱性研究。

如在企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方面,Pidgeon、Rudolph和Repenning、张良森等国内外的学者就企业文化,干扰的集聚规模,企业成长速度等与组织脆弱性的相关性以及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展开探讨和研究[1-3]。在企业脆弱性分析与评估方面,金辉等、宁钟、池信云、王锐兰、王强等分别从团队管理,供应链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非盈利组织融资以及企业遭遇外部突发事件等角度对脆弱性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4-8]。亦有文献专注于研究特定项目投资面临的脆弱性问题,如张宏亮,李鹏对“脆弱性”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通过分析5个英国PFI项目,识别出PFI项目的一些特点,指出PFI项目的这些特点一方面提高了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将增加项目的脆弱性[9]。

但现有文献中绝大部分都未能对“脆弱性”作出正确界定。在这些研究中,所谓的“脆弱性”往往被混同于可能触发危机事件的各种因素,即“危险源”。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关于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极为罕见。本文拟在界定“脆弱性”的基础上,将这一概念引入企业危机管理中,构建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脆弱性”的概念界定

脆弱性概念来自医学,首先来自患病的意义。脆弱性概念可以扩展到人体研究情境。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2002)的第13条就是有关“涉及脆弱人群的研究”。该准则的评注说:“脆弱人群指那些相对(或绝对)无能力保护自身利益的人。更正式地说,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权力、智能、教育、资源、力量或其它必需的素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10]

当前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研究、自然灾害中承灾体的脆弱度评价等领域,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界定,认为,一个系统的脆弱性代表这个系统对抗灾害事件的程度和能力[11-13],系统脆弱性独立于灾害事件[14]。Watts和Bohle认为系统的脆弱性可以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这个系统暴露于灾害事件的程度,对抗灾害影响的能力和从灾害事件中恢复的能力[1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脆弱性”应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会诱发危机事件,但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它将直接影响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且危机事件对“承受体”的作用可能导致后者“脆弱性”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承受体”与“危机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体现着两者之间的一种关联。既然如此,那么企业“脆弱性”亦不应理解为企业危机事件的诱发因素,而应看作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一旦危机事件发生,企业有效应对危机,控制危机影响范围和程度,从危机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

事实上,企业“脆弱性”、“危机事件”和“危机结果”可以看作是一条因果链上的不同节点。这条因果链起始于“危险源”而终止于“脆弱性”,即一系列危险源的存在为因,危机事件的发生为果;进而危机事件与企业固有的“脆弱性”相互作用为因,危机最终结果为果;再进一步,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为因,企业新的脆弱性水平为果。如此便构成了企业“脆弱性”与“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

企业的脆弱性结构是一个复杂系统。故此处引入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以期对企业脆弱性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分析。

(一)复杂系统脆性理论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是由钱学森院士等人发起的系统科学研究新领域。中国科学家自1980年提出建立系统学的任务以来,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复杂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目前普遍认为,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非线性、进化和涌现性、层次性、巨量性。但是,在复杂系统运行时,对于一个子系统由于外部干扰的不确定性和内部进化的不完善,一个极小的干扰就可能使其突然崩溃,进而导致整个系统进入无序状态而产生崩溃,这就引出了的脆性的概念[16]。

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它是随着系统的演化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当它的一个子系统(不是孤子系统)遭受足够大的外力(其中外力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外力,还包括信息,物质流等外界因素)打击时,会破坏原来的有序状态,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无序状态,该子系统崩溃。由于该子系统会与其它的子系统交换物质和能量,因此它的崩溃会使其它与其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子系统的有序状态遭到破坏,最后产生崩溃。依次递推,随着崩溃子系统数量的增多,层次的扩大,最终将导致整个复杂系统崩溃。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其根源在于子系统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故其始终伴随着复杂系统存在,并不会因为系统的进化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消失。

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的定义,李琦等学者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建立了一种包含外部环境输入和系统内部组成的复杂系统脆性结构模型[17]。他们认为,复杂系统的脆性由脆性因素、脆性事件、脆性结果三要素组成,指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脆性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脆性事件为充分条件,有关领域承受相应的脆性结果(系统崩溃)的可能性。复杂系统脆性结构模型是建立在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作为主要特性基础上的,其脆性结构的要素有脆性风险、系统结构、脆性事件、脆性因素。因此,复杂系统的脆性结构模型是由脆性风险、系统结构、脆性事件、脆性因子组成的四层结构。

(二)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

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本文构造了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见图1。

企业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见图1中的a)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

一是危机爆发,形势严峻,企业资源受损严重,对危机的反应迟钝,企业崩溃或迟迟难以恢复,最终导致脆弱性水平升高。

二是危机形势较为严峻,企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损,对危机的应答较为及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得以恢复,脆弱性水平基本维持不变。

三是危机形势相对和缓,企业资源轻微受损,对危机的应答灵敏迅速,短时间内企业得以恢复重建,最终促成脆弱性水平降低。

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固有的脆弱性水平(图1中的b)。

图1 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

图1是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的示意图,其中企业这一复杂系统被分解为“人力资源”、“产品研发”、“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产权制度”等6个子系统,受各自不同因素影响,每一子系统皆有其内在脆弱性,现分述如下。

人力资源子系统是指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组织目标。人力资源子系统内在的脆弱性水平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管理团队具备的素质,知识和经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与否,员工队伍学历构成和岗位安排,员工队伍稳定性,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等等。

产品研发子系统是指在研发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对研发进行的团队建设、流程设计、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活动的总称。产品研发子系统内在的脆弱性水平一般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研发活动投入,研发项目成功概率和产业化可能性,新技术独创性,新产品竞争力,产品享有的保护权,等等。

战略管理子系统是指企业按照战略管理过程的要求而设立的战略管理组织、机构、制度等的总称。战略管理子系统内在的脆弱性水平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战略目标合理与否,战略决策是否可行,战略适应良好与否,等等。

财务管理子系统是指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来计划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评估和分析其合理性,一般认为其包含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运用管理和收益分配等职能。财务管理子系统内在的脆弱性水平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现金净流量构成和水平、企业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企业成长性,等等。

市场营销子系统是指对思想、产品及劳务进行设计、定价、促销及分销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从而产生满足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子系统内在的脆弱性水平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新技术创造新需求的可能性、市场占有份额、营销网络和渠道畅通与否、客户忠诚度、品牌认知度等。

产权制度子系统是指以适应性为核心特征,以成本最小的产权形式为追求目标,为此进行的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调整等一系列活动。产权制度子系统内在的脆弱性水平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产权界定是否清晰、明确、管理上的集权程度、组织结构的适应性特征,等等。

图1说明了脆弱性在企业危机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机理。首先是某一个或几个危险源(例如企业的主打产品已属即将被市场淘汰之列,管理层却仍懵然无知,战略决策失误)相互作用,引发危机事件(例如产品大量积压,资金难以周转)。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将直接作用于企业各子系统,而各子系统则以其固有的脆弱性(例如资本结构脆弱,短期负债率居高不下)来承受危机事件的冲击,并与之共同决定了此次危机的最终结果(例如企业高层反应迟钝,措手不及,财务子系统濒临崩溃边缘,企业终日疲于应付到期债务,各项资源受损严重,迟迟得不到恢复);危机的最终结果又将反过来影响企业各子系统的脆弱性水平(例如人力资源流失,财务状况恶化,融资信用丧失)。于是,最初的市场危机又引发了后续的财务危机、信用危机,等等。而每一次危机事件的后果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脆弱性水平。另外需特别关注的一点是,外部环境因素亦会对企业固有的脆弱性发生作用。如身处新兴高科技产业的企业,其团队、管理、技术、财务等方面的脆弱性水平均较高;而身处成熟的垄断行业的企业,其各方面的脆弱性水平则较低。再如,位于洪泛区而远离地震带的企业,就洪灾而言其脆弱性水平无疑较高,就地震灾害而言其脆弱性水平相对较低。

三、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脆弱性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可预测性原则。根据企业脆弱性的定义,脆弱性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才会显现出来的一种性质。也就是说,只有在危机事件真实发生后,才能通过观察危机的严重程度、发展进程、企业资源的受损状况、企业对危机的应对速度、企业恢复重建所用时间等等,来确定企业真实的脆弱性水平。但若是每次等到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来评价脆弱性水平,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评价的意义,不利于企业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危机管理。因此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选取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脆弱性水平,从而能够从侧面对其加以反映的因素和指标来加以预测。亦即是说,选取的指标要有可预测性。

2.重要性和综合性原则。影响企业固有脆弱性的因素和指标有很多,在诸多的因素和指标中要尽量选择那些对企业脆弱性影响较大的因素,而对在一定条件下对脆弱性可能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确切或显著;或虽对脆弱性有着轻微影响,但数据收集成本过高的那些指标则不选取。同时,指标的设计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综合性,理想的指标应能涵盖多方面的技术经济内容,能从多角度反映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全面反映企业脆弱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指标数量,避免混乱和过高的成本,便于分析和判定。

3.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要求各相关指标的统计口径在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在同一企业不同历史时期之间都应尽可能统一。脆弱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相比可能是相对脆弱的,但它与第三个企业相比脆弱性水平可能又较低。任何一个指标值只有在与同行业其它企业同一指标的对比中,才能看出本企业脆弱性目前在行业中的相对水平;只有在与过去若干时期同一指标的比较中,才能判断本企业脆弱性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动速度。因此,在企业脆弱性指标的选取上,应更多地借鉴一些现成的公认的技术经济指标,以保证所选指标的普遍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4.适应性原则。企业脆弱性指标体系应能体现其所处行业及企业本身的经营特点和发展水平。若所选取的指标不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不适应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无法确切反映企业固有的脆弱性水平。

5.可操作性原则。有些指标,在理论上应将其视作企业脆弱性水平的标志之一,但在实务上或因数据取得的困难,或因指标计算的复杂,又或指标本身的难以量化,而无法将其纳入企业脆弱性指标体系。例如,人们危机意识的建立与加强理应看作企业脆弱性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因难以对该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而只能另谋他法。

6.独立性原则。影响企业固有脆弱性的因素很多,在指标体系中应设法排除指标间的相容性,消除重复设置指标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不合理现象。

(二)企业脆弱性指标体系

考虑到企业内在脆弱性水平的一般影响因素,并遵循上述基本原则,本文构造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四、结论与展望

企业脆弱性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在界定“脆弱性”的基础上,将这一概念引入了企业危机管理中。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构建了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对“企业脆弱性”这一新领域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一是文中提出的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是一个框架模型,模型的细部设计需要进一步的推敲和完善。

二是在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企业外部环境”分目标的分解因缺乏公认的标准,故仅停留在子目标层次上,未能进一步细化到指标层。这一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三是文中建立的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尚有待实践检验。我们将对该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工作,以确保其科学有效性。

标签:;  

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