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春季大棚播种育苗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芦笋论文,大棚论文,春季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芦笋,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宿根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可收获15年左右。芦笋以嫩茎供食用,幼茎出土见光后呈绿色,称绿芦笋,主要供鲜食;培土软化则呈白色,称白芦笋,多作罐头食品原料。芦笋除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锰、钼等,能调节人体机体代谢和增强免疫能力,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特殊的药理效应,常食有抗疲劳,延年益寿时作用。现将芦笋春季大棚播种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
芦笋多春播,也可秋播。春季3~4月份可在塑料大棚中播种育苗,5~6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季开始采笋。
二、选择优良品种
可根据组培方式和市场需求,选用适宜的品种,国产品种可选用冠军、硕丰、京绿200旧、井岗701、井冈红等优良新品种,出笋粗壮、整齐,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也可选用进口的阿波罗、格兰德、杰西、紫色激情、特来蜜等杂交一代优良品种。
三、浸种催芽
播种前浸种催芽,可以提高发芽率和缩短发芽时间。芦笋种子皮厚坚硬,角质化强,吸水困难,发芽缓慢,为促进芦笋种子发芽,在播种前需用55℃的温水浸种30分钟,水温降至室温后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吸足水分捞出,将水沥干,可直接播种。也可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的温度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2~3次,出芽后即可播种。
四、播种育苗
1.平畦育苗。苗圃地选沙质壤土,每亩施腐熟堆肥2000~2500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钾肥15公斤,深翻入土精细整地后作畦,做成宽1.3~1.5米的畦。当4~5厘米深处地温达到10℃以上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与畦长垂直开沟,沟距20厘米,深2~3厘米。种子沥干水分后拌以细干沙或细土即可播种,在播种沟内每5~7厘米播1粒种子,播后稍镇压,上盖松土2~3厘米厚,再薄盖一层薄膜,用于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2.营养钵育苗。应提前准备好苗床、营养钵和营养土,营养钵的直径一般为8~10厘米。配制营养土用30%腐熟农家肥、30%草炭、20%陈炉灰、20%无病农田土,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磷酸二铵1~2公斤,过筛混匀。每个营养钵内播一粒种子,播深2厘米,覆土2厘米厚,浇透水。
五、苗床管理
1.温度。芦笋发芽适宜的温度25℃~28℃,出苗后25℃,最高不超过30℃,最低温度不低于8℃。定植前7~10天开始大通风炼苗,使其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达到健苗标准,有地上茎3条以上,地下贮藏根5~7条。
2.水肥。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否则应及时浇水,出苗后幼苗根系弱小,旱时及时浇水。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随水浇施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如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沼气液,也可随水施入尿素及氯化钾等。使苗在生长后期能充分积累同化养分培育壮苗。
3.中耕锄草。出苗后,立即将地膜揭除。齐苗后疏苗,保持苗距7~10厘米。育苗期间要勤锄草,及时中耕松土。适当培土,使鳞芽发育粗壮,防止苗株倒伏。
4.病虫害防治。用多菌灵、芦笋清防治茎枯病、褐斑病,用抑太保、锌硫磷等防治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