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主推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肉牛论文,主推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母牛提前(20~24月龄)产犊技术
(一)技术概述。青年母牛体重达到成熟体重的50%~60%时,青年母牛就能出现发情表现并具有受孕能力。通过对4~5月龄断乳母牛犊进行饲料调理5~8个月后,使其提前进入初情期,经1~2个情期后进行配种,从而使后备母牛实现提前妊娠、产犊。
(二)增产增效情况。缩短后备母牛的饲养期,提高生产效益。与传统技术相比,能使母牛产第一胎的时间提前12~24个月,增加能繁母牛的利用年限(1~2年,多生1~2胎),充分发挥母牛的繁殖潜力、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生产或育种进程。
(三)技术要点。
1.断乳母犊的培育。对3~5月龄的母牛犊(体重不低于110千克)适时断乳;断乳母牛犊有充足粗饲料的同时,补充营养平衡的精料,使日增重保持在0.8~1.5千克;认真做好断乳母牛犊的疫苗免疫和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
2.发情和配种。经培育,青年母牛在8~10月龄即达初情期,做好发情观察和记录,在第二次发情时进行人工授精或用本交配种。对发情表现不明显或不发情的牛只,采用外源生殖激素诱导发情,适时配种。
3.配种、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配种后1个月内,保持母牛处在安静清洁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应激,利于胚胎着床。对妊娠母牛给予均衡的营养供应,日增重控制在0.5~1千克。日常保证母牛有足够的运动场所。分娩前两周将母牛转入产房,做好接产准备。
4.难产的处理及新生犊牛的护理。进入预产期,对有分娩征兆的母牛加大观察次数,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难产,及时助产。母牛产后应提供易消化的青绿饲草和均衡营养的饲料,以保证其产后恢复和泌乳。
正常分娩的新生牛犊,通常无需特别护理。对于助产的新生牛犊,在第一时间内清除口鼻内的黏液,使其出现正常呼吸并及时让牛犊吃到初乳。对个别不习惯牛犊吮乳动作(母牛表现出躲闪或踢)的初产牛,进行保定调教。对于病、弱牛犊进行人工哺乳,并积极治疗。
牛犊出生后7~10天内增加巡视次数(每天不少于两次),重点注意产后母牛是否健康和牛犊是否正常吃乳等。牛犊在出生两周后,即使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也有采食和饮水的行为,做好牛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供给优质易消化的精粗饲料让其采食。发现疾病时应及时诊治。
(四)注意事项。做好牛病的防治工作;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和配种记录;做好母牛的难产及新生牛犊的护理。
(五)适宜区域。适用于有母牛饲养的养殖场(户),牛日增重情况视品种差异需作调整。
二、牛犊提前(2~3月龄)断乳技术
(一)技术概述。通过对妊娠母牛不同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使其生产出健康正常的牛犊,同时,对哺乳期牛犊进行科学管理和疾病预防并及早采取科学的诱食措施,刺激牛犊消化系统的发育,使牛犊及早出现反刍从而实现提前断乳。提前断乳是一项常规技术,只要掌握技术要点,就能保证母牛及牛犊的健康成长。
(二)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对牛犊实行提前断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牛繁殖力、降低母牛的饲养成本,从而提高母牛的养殖效益,同时可使牛犊的生长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明显缩短后备牛的饲养时间,节约饲养成本。
(三)技术要点。为培育出健康、生长良好的提前断乳牛犊,在生产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做好母畜的饲养管理
(1)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应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疫苗。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结合该场的流行情况,针对性地选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做好牛场内的粪污、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管理,防止蚊虫滋生。对于普通疾病,在饲养管理中主要注意和观察每头牛的采食、饮水是否正常,有无病理性临床表现,及时发现生病牛只,进行治疗。除特殊情况外,注意在疫苗接种和药物驱虫时应尽量避开母牛的妊娠前期、后期(配种后一个月内和临产前一个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各种应激影响胚胎着床和造成胎儿流产。在对妊娠母牛进行治疗时,尽量避免使用和少用对胎儿有致畸、影响胎儿生长和容易引起胎儿流产的药物和生物制剂。
(2)注意母牛的营养。根据当地饲草资源、各期母牛的营养需要和体重变化情况,合理搭配日粮,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母牛的哺乳期特别在产后,适当增加精料和青绿饲草的投喂量,以使母牛及时恢复体况和有足够的乳汁供给,保证牛犊正常生长。
(3)临产母牛的管理。做好产房、产地的消毒后,铺以柔软、清洁垫料。根据输精记录和观察分娩征兆,临产母牛进入产房和单独在产地内饲养,适当增加观察次数,以便及时发现难产。对发生难产的母牛及时助产,确保母牛及牛犊平安。产后3~4天(最好一周),母牛及牛犊如能建立良好感情,方可与母牛转出产房或产地。
2.哺乳犊牛的饲养管理
(1)做好新生牛犊的护理。对于助产的新生牛犊,第一时间内清理干净其口、鼻内的羊水等黏液,保证其正常呼吸后,让母牛舔干牛犊全身的黏液。对于正常分娩的牛犊,如果呼吸等正常,无须进行人工护理。及时让牛犊吃到初乳。通常,牛犊在出生后30分钟内能自行站立,并能自行觅吮母乳。对于少量不能吃到初乳的牛犊,进行必要的人工辅助,帮助牛犊及时吃到初乳。
(2)做好牛犊的疾病防治。牛犊在出生后,各种器官、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容易发生疾病,要尽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清洁、舒适。每天要对牛犊细心观察,注意粪尿、被毛、吃乳、运动、精神等方面是否正常,有异常情况要及时诊断治疗。对母乳不足的牛犊,在加强母牛营养的同时,找其他泌乳性能好的母牛进行代哺部分牛乳。需要强调的是牛犊腹泻的病因复杂,极易造成牛犊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所以,要通过对牛犊加强饲养管理、环境设施的消毒等措施,做好牛犊腹泻的预防。
(3)哺乳期牛犊的诱食。牛犊在出生7~10天后,即出现饮水、采食行为。所以,在牛犊出生10天后,每天在小牛料槽内放置少量易消化的青草或优质青干草和精饲料,供牛犊自由采食,刺激牛犊消化系统的发育,使其出现反刍,为提前断乳奠定基础,同时,供牛犊以清洁的饮水。精料的投放应遵守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牛犊粪便情况逐渐增加投喂量,以牛犊的粪便正常为前提,切忌一次投放一天的精料和贸然增加投喂量,否则容易引起牛犊消化不良和胃肠臌胀,导致牛犊腹泻或死亡。
(4)提供牛犊充足的光照和足够的运动空间。光照和运动对促进牛犊的骨骼生长、消化系统发育,提高采食量,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在哺乳期应保证牛犊有充足的光照和自由运动的空间。
(5)做好牛犊活动场所的清洁卫生。采取必要措施,限制牛犊在牛舍或活动场内活动,避免牛犊在牛场内到处乱窜,防止牛犊在外误舔异物、污物,误饮脏水。定时对牛犊活动场所进行清扫、消毒,防止牛犊误食异物、细菌而发病。
经过精细地饲养管理,大部分牛犊在哺乳期生长发育良好,到2~3月龄时即可断乳,对于少量生长发育不好的牛犊适当延长断乳时间。
3.断乳牛犊的饲养管理
(1)适应期的饲养管理。断乳后牛犊与母牛分开,饲料完全由饲草、青贮、精料取代,牛犊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饲料,这段时间通常称为适应期或过渡期。为使牛犊尽快适应,在饲养管理上可采用如下措施来缩短适应期:
分群饲养、忌大小混群饲养。不采用拴系饲养时,容易发生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大牛犊抢食小牛犊的饲料情况发生,常造成小牛犊精料采食减少,更有甚者,在投喂精料时引起体型小的牛犊不敢采食,严重影响体型小的牛犊的生长发育。所以,尽量避免大小混养。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还应根据牛犊的生长和采食快慢情况,不定期对牛群进行调整,才能保证每头牛犊正常生长。
在饮水上随时保证有清洁的饮水。有条件的可采用自动饮水器,如果采用饮水槽供水,槽内容易落入异物、饲料等杂质,导致槽内起青苔,易引起细菌滋生,影响饮用水质量,容易使牛犊生病。需要视饮水槽的清洁情况,不定期清理槽内异物,对饮水槽进行清洗和消毒。
适应期的饲料饲草供应。刚断乳时,粗饲料以易消化的优质牧草、青干草为主,辅以少量青贮料。投料原则:少量多次进行添加,这样既能保证牛犊的采食量,也不会造成饲草的浪费。在保证牛犊采食量的条件下,逐渐减少青干草或青草的投喂,适当增加青贮料的投喂,直到完全由青贮料取代。精饲料的投喂也得遵守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牛犊的粪便正常为前提,逐渐增加投喂量和减少投喂次数,直至牛犊每次能采食1~1.5千克精料,而不出现腹泻或消化不良后,采用每天两次投喂精料的饲喂方法。在哺乳期采取诱食的牛犊,经一个星期左右即能适应。
(2)断乳牛犊的疾病防治。认真做好对断乳牛犊粪尿、运动、精神等方面观察,做到有病能及时发现,及时得到治疗。大部分抗体内寄生虫药或多或少会对消化系统有不良反应,所以,对断乳牛犊的驱虫宜尽量避免在适应期内给药,防止牛犊腹泻的发生。定期做好牛犊舍、生产用具的消毒,可有效防止由螨虫、真菌等引起的接触性皮肤病的传播和发生。对于断乳牛犊的预防接种,在无特殊情况下,建议在断乳两个月后进行,以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为保证免疫效果,断乳牛犊进行首次免疫10天后,应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按正常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就能很好地起到对传染病的预防作用。
(四)注意事项。注意母牛各期的营养平衡,做好牛只的疫病(特别是牛犊腹泻)防治。
(五)适宜区域。所有具有母牛养殖的肉牛养殖场(户)。
三、肉牛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
(一)技术概述。根据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目的,按照营养调控技术和不同饲料搭配原则设计全价日粮配方,并按照配方把每天饲喂的各种饲料(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通过特定的设备和饲料加工工艺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制成营养全价的日粮。
(二)增产增效情况。可增加肉牛采食量,有效降低消化系统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肉牛日增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TMR的育肥期牛,平均日增重提高11.4%。
(三)技术要点。
1.配方设计及原料选择。根据养殖场饲草资源和肉牛年龄、体重,设计日粮配方,原料种类可以多种多样。
2.加工制作方法。机械加工:若是立式TMR搅拌车,可按日粮配方设计,将干草、青贮饲料、农副产品和精饲料等原料,按照“先干后湿,先轻后重,先粗后精”的顺序投入TMR设备中。卧式TMR搅拌车的原料填装顺序则为:精料、干草、青贮、糟渣类。通常适宜装载量占总容积的60%~75%。
采用边投料边搅拌的方式,通常在最后一批原料加完后再混合4~8分钟完成,原则是确保搅拌后日粮中大于4厘米长的纤维粗饲料占全日粮的15%~20%。添加原料过程中,防止铁器、石块、包装绳等杂物混入搅拌车。
人工加工制作:将配制好的精饲料与定量的粗饲料(干草应铡短至2~3厘米)经过人工方法多次掺拌,至混合均匀。加工过程中,应视粗饲料的水分多少加入适量的水(最佳水分含量范围为35%~45%)。
3.效果评价。精粗饲料混合均匀,新鲜不发热、无异味,柔软不结块、无杂物,水分最佳含量范围为35%~45%。
4.投喂方法。移动式TMR搅拌车:使用牵引式或自走式TMR设备自动投喂。
固定式TMR搅拌车:先用TMR设备将各种原料混合好,再用农用车转运至牛舍饲喂,但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
饲喂时间:每日投料两次,可按照日饲喂量的50%分早晚投喂,也可按照早60%、晚40%的比例投喂。
5.饲料与管理。原料保证优质、营养丰富;混合好的饲料应保持新鲜,发热发霉的剩料应及时清出,并给予补饲;牛采食完饲料后,应及时将食槽清理干净,并给予充足、清洁的饮水。
(四)注意事项。牛舍建设应适合全混合车设计参数要求,饲料原料应多样化,准确称量各种饲料原料,按日粮配方进行加工制作,控制日粮适宜的含水量,根据牛不同生产目的、年龄、体重进行合理分群饲养。
四、青贮、黄贮饲料加工调制技术
(一)技术概述。青贮、黄贮饲料是指将切碎的新鲜贮料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家畜饲料的有效措施。
(二)增产增效情况。随着畜牧业发展,我国人多地少、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另一方面在广大的农区,由于农民受陈旧意识影响,以及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相对落后,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秸秆被遗弃在田间地头,造成饲料资源的巨大浪费,农作物秸秆加工调制技术亟待解决。该技术旨在解决我国农区农副产品及秸秆加工利用问题,利用此项技术将农副产品和秸秆经过简单的加工调制就可制成反刍动物营养适口的饲料。此项技术这几年通过在宁夏大面积示范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一方面解决了反刍动物饲料匮乏问题,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农民又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
(三)技术要点。
1.收割。一般全株青贮玉米在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收割,半干青贮在蜡熟期收割,黄贮玉米秸秆在完熟期提前15天摘穗后收割,豆科牧草在开花初期,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收割。
2.运输。要随割随运,及时切碎贮存。
3.切碎。青贮原料一般铡成1~2厘米,黄贮原料要求比青贮切得更短。
4.调节水分含量。一般青贮饲料调制的适宜含水量应为60%~70%。若原料过湿,就将原料在阳光下晾晒后再加工,且在装窖的前段时间不加水,待装填到距窖口50~70厘米处开始加少量水。如果玉米秸秆不太干,应在贮料装填到一半左右时开始逐渐加水。如果玉米秸秆十分干燥,在贮料厚达50厘米时就应逐渐加水。加水要先少后多、边装边加、边压实。
5.装填与压实。贮料应随时切碎,随时装贮,边装窖、边压实。每装到30~50厘米厚时就要压实一次。制作黄贮时,为了提高黄贮的质量,可逐层添加0.5%~1%玉米面,或是每吨贮料中添加450克乳酸菌培养物或0.5克纯乳酸菌剂,另外还可以按0.5%的比例添加尿素,或每吨贮料中添加3.6千克甲醛。
6.密封。贮料装填完后,应立即严密封埋。一般应将原料装至高出窖面30厘米左右,用塑料薄膜盖严后,再用土覆盖30~50厘米,窖顶做成馒头型或屋脊型,不漏气、不漏水。
7.管护。贮窖贮好封严后,在四周约1米处挖沟排水,以防雨水渗入。多雨地区,应在青贮窖上面搭棚,随时注意检查,发现窖顶有裂缝时,应及时覆土压实。
8.开窖。青贮玉米、高粱等禾本科牧草一般30~40天可开窖取用;豆科牧草一般在2~3个月开窖取用。
9.取料。开窖后取料时应从一头开挖,由上到下分层垂直切取,不可全面打开或掏洞取料,尽量减小取料横截面。当天用多少取多少,取后立即盖好。取料后,如果中途停喂,间隔较长,必须按原来封窖方法将青贮窖盖好封严,不透气、不漏水。
10.饲喂。青贮饲料是优质多汁饲料,开始饲喂家畜时最初少喂,逐步增多,然后再喂草料,使其逐渐适应。
(四)注意事项。原料含水量要适宜,控制在60%~70%。一定要压实、封严,尤其是边角。制作时辅助料要喷洒均匀。
(五)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所有农区。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