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宫腔镜手术;体温;不良反应
近年来,微创技术体系日渐成熟,其逐渐被应用到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宫腔镜手术就是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术式[1]。大量灌注液体是宫腔镜手术中常需要采用的操作,但由于液体温度过低,灌注入患者体内时,会导致患者体温明显降低,而体温下降会进一步促使子宫内膜血管的正常收缩受到抑制,机体的耗氧量会急剧上升,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为此,本研究提出在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实施术中液体保温护理,为验证其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开展了相应实验,现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对象资料
抽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需于我院行宫腔镜子宫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凭借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32例,年龄23~68岁,平均(47.62±4.13)岁;研究组32例,年龄25~67岁,平均(47.50±4.66)岁。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其具体措施如下:护理人员首先将术中需要用到的灌注液与冲洗液提前放置于恒温箱中,于37℃下进行保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麻醉,护理人员取出恒温箱中的生理盐水注射液进行灌注,为避免灌注液中毒,液体流量水平需控制在240~260ml/min,膨宫压力需控制在80~120mmHg,同时于臀部下端放置广口的液体收集瓶以接收宫颈溢出的液体。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时刻灌注患者的体温状况及灌注液容量,避免液体过少引发静脉空气栓塞。
1.3研究指标
于麻醉时、术中2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体温,同时观测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寒战、低体温、感染等不良反应,其中寒战的判定标准为患者主诉存在寒冷或肢体颤抖;低体温的判定标准为患者体温低于36℃;感染的判定标准为患者切口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炎症症状,可检测到病原菌入侵。
1.4统计学方法
将计数、计量单位数据录入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分析,以百分率、均数±标准差表示,卡方、t检验,P<0.05提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分析
两组患者麻醉时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术中体温、术毕体温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对比()
3 讨论
宫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疗效得到诸多医师与患者的肯定[3]。在进行宫腔镜手术时,多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调控,这是因为低体温会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凝血功能失常,同时其会使得儿茶酚按的分泌量提升,增加血液粘度和血管阻力,促使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此外,低体温会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血管收缩,从而影响机体的血氧饱和度,最终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促使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4]。
临床上通常是采用温度调控、术前铺毯、术中盖被等常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体温正常,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常需要灌注大量的液体,且液体温度往往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当其进入机体时,会致使患者体温也相应降低。
为此,本研究提出采用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即具体内容即是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冲洗液、灌注液进行保温,同时严格控制液体的回收量与灌注压,从而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一系列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时体温差异不显著,研究组术中体温、术毕体温均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发生寒战、低体温的患者例数更少,提示该方法对于体温的控制切实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综上所述,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可以有效调节患者体温,避免低温过低引发不良反应,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其在临床上是值得借鉴与推广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雷春芳. 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98-99.
[2]徐善玉, 吴泉玲, 方淑慧. 液体保温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6):120-121.
[3]陈进, 董革. 保温护理对宫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 2017, 30(4):3251-3251.
[4]徐美红. 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21):106-107.
论文作者:李海玲 张竹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体温论文; 患者论文; 液体论文; 手术论文; 宫腔镜论文; 寒战论文; 行宫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