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研究的一些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研究的一些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文选论文,爱国主义论文,第三卷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这一论断从新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以这一论断为重要线索,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有着多方面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其主旨则始终在于人们力求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或民族,以应有的雄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而论,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直接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二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的挑战。在这种情势下,要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爱国主义主旨,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再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对于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来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它的必然要求。

首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维护的民族独立,要靠社会主义来保证。一个民族能否完全做到独立,是衡量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否的首要标志。正因为这样,在民族未获得独立以前,争取民族独立是爱国主义的首要任务;在民族获得独立以后,维护民族独立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曾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其独立地位的赢得和巩固,完全是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指出,使中华民族结束丧权辱国历史的,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有觉悟、有信心彻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不在人家面前称霸,也不许人家在自己面前称霸;既不打人家的牌,也不许人家打自己的牌。社会主义中国自建立以来,面对各种形式的外来压力和威胁,一贯成功地维护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地位,始终象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东方,平等地和世界各国交往,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民族的独立仍然要靠社会主义制度来保证。邓小平同志曾提醒我们,西方敌对势力之所以反对中国搞社会主义,除了阶级的偏见以外,更重要的,是企图使中国丧失主权和独立,变成任由他们驱使的附庸。所以,我们越是珍视中华民族来之不易的独立地位,就越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增进的民族统一,要靠社会主义来维护。实现和强化民族内部的统一,是每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也是爱国主义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曾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既是西方列强得以瓜分、奴役中国的重要原因,也是这种瓜分、奴役所造成的恶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历史,实现了大陆范围内的民族统一。作为一种真正坚持社会平等的先进制度,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之一,在于它消灭了剥削和压迫,使国内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之间有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并进而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共同的意志等等。正是依靠社会主义所提供的以诸多“共同性”为基础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才有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曾有过不幸历史遭遇,封建宗法思想残余又相当浓厚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无论是统一局面的形成,还是统一局面的巩固发展,都决然离不开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告诫说:在我们国家,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就统一不起来了”,“不是同台湾的统一问题,而是大陆内部的统一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主张以“一国两制”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也同样要靠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试想,如果大陆放弃社会主义,连自身的统一也成了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从何谈起呢?

再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求得的民族富强,要靠社会主义来实现。一个民族要真正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是要使自己富强起来。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就要受欺,这几乎是一个法则。近代中华民族就因为积贫积弱而屡遭外敌入侵,其后遗症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摆脱贫弱落后,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是近代中国也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解决的最大课题,而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要是指中国的独立和统一,有赖于社会主义;那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则主要是指中国的繁荣富强,有赖于社会主义。确认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民族富强之路,不止是因为中国缺少让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而且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它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事实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几十年来,尽管其间出现了几次大的失误,但毕竟已初步实现了繁荣昌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唯其如此,才一度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更大的振兴,要以更强的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仍要靠坚持社会主义。否则,就会走下坡路。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第206页)还说:“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第311页)可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可靠的民族富强之路。

二、坚持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必要基础

社会主义就其历史必然性和它所依赖的国际条件而言,无疑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然而,在人类社会仍按地域划分为国家的情况下,对于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或民族来说,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则又是自己的事情,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第3页)这实际上也就告诉人们,坚持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必要基础。具体分析一下,我们对此就会更加明了。

只有坚持爱国主义,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牢牢站稳脚跟。毫无疑问,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以中国作为载体的。中国的主权和安全若受到侵害,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必然要受到损害。因此,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同捍卫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站牢脚跟,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社会生活中,必须做到象邓小平同志强调的那样,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现重大挫折的情势下,尤其应当如此。近几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为了实现扼杀中国社会主义的阴谋,蓄意打着“人权”的幌子,并利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机会,千方百计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第3页)在当代严酷的国际斗争中,正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表现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坚强性格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民族的尊严和荣誉,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如参天大树昂首挺立。今后,无论国际风云怎样变幻,我们都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爱国主义立场,象维护自己的眼睛那样,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以确保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更牢地扎下根来。而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倒,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就一定是美好的。

只有坚持爱国主义,充分尊重我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获得丰厚的土壤。按客观规律成功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关键是要以中国国情为基本出发点。而坚持从国情出发,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尊重我们民族既有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民族历史传统,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世代相传的社会历史因素;民族现实特点,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比较独特的社会现实因素。它们既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给予国情以深刻的影响,不可漠然视之。尊重民族历史传统,就是要合理地继承它;尊重民族现实特点,就是要从本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坚持这样做,是热爱祖国的重要体现,也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蓬勃生机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不仅是基于按劳分配原则承认人们收入上的差距,也是鉴于中国区域特点及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们之所以把加强农业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头戏”,这不仅是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也是鉴于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我们之所以反对效法西方民主制度,这不仅是基于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区别,也是鉴于西方民主制度同中国传统的民主价值观念相抵触;我们之所以坚决抵制西方腐朽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基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应有的特性,也是鉴于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不相容的,如此等等。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兴,除了别的重要原因之外,也是与我们充分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是分不开的。

只有坚持爱国主义,极大焕发振兴中华的自力更生精神,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获得不可穷尽的伟力。在人类历史愈益成为世界历史的情况下,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当然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中国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多年来,邓小平同志每次提到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总是既强调对外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不要过多地指望人家。这反映了伟大马克思主义爱国者的远见卓识。须知,象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在如此艰巨的伟大事业面前,人家可供我们学习和利用的东西再多,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离开自力更生,企图完全依赖外力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可能把学习和利用外国搞到点子上,甚至还会误入歧途。所以,中国社会主义最深厚之伟力,存在于我们民族自身,有赖于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各族人民是富于创造的人民。改革开放16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从根本上来说,无一不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为振兴中华而焕发自力更生精神的结果。在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各族人民越是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力就越是不可穷尽。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各族人民的崇高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一项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坚持爱国主义,并把二者融为一体的全新事业。一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就是说,它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同志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表现形式上是“中国特色”的。而“中国特色”的真谛,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就要坚持爱国主义。主要包括:尊重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谋求中国的繁荣和进步,重视利用各种国际条件但主要依靠中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除了前文阐述的它们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外,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它们在内容上具有互补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来说,它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是它赖以推进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坚持社会主义,表明我们国家和人民将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坚持爱国主义,表明我们国家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将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应有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力,努力本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决定和处理中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使社会主义真正按照民族振兴的需要和各族人民的意愿发展起来。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略。一个是根本前提,一个是根本方略,二者“同舟共济”,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代替不了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只有同时并举,紧密结合,彼此才会威力无穷,才能起到应有的历史作用。否则,它们中无论哪一方被忽略了,都不仅会大大削弱对方的威力,而且将严重损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二是它们在运行上具有贯通性。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运行过程中,是互相渗透,彼此包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在坚持爱国主义实践中获得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往往抽象化,并企图按照某种统一的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结果使它的生机被严重窒息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我们在坚持爱国主义实践中,给它赋予了中国气派。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那种把爱国主义贯注其中的社会主义,才是充满活力、虎虎有生气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要坚持的爱国主义,就大陆范围而言,本身就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得新鲜血液,进入更高境界的爱国主义。比如,我们讲的热爱祖国,是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我们提倡的爱国献身精神,是指按照社会主义原则造福祖国、造福人民的爱国献身精神;我们所谋求的祖国统一大业,是要在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按“一国两制”原则来完成的祖国统一大业。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若不将社会主义渗透于内,它就缺乏政治灵魂,就难免要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误区,就会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障碍。

三是它们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尽管彼此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则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体说来,坚持社会主义,是为了使现代化建设有正确的方向道路,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有统一的行动步骤,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爱国主义,是为了有效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立足中国实际搞好改革开放,并使全民族所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显而易见,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拧在一起的。还有必要指出的是,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凝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无论坚持社会主义,还是坚持爱国主义,其实质都是为了更全面、更准确、更有力地把这条基本路线坚持下去。实践表明,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真正能使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路线,真正能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路线,真正能使中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从根本上坚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和伟大实践,也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

标签:;  ;  ;  ;  ;  ;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研究的一些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