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房屋建筑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建筑裂缝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建筑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甚至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质量,减少裂缝出现具有重要意义,预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对于满足建筑物理收缩以及膨胀需求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后浇带施工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后浇带的功能以及作用,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有关部门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或收缩,故而出现隐患性裂缝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将结构暂时划分为多个部分,严格遵照结构设计图和施工规范来对横梁、地板和墙体进行留设裂缝,并及时对其进行混凝土填充,才能得到满意的预期效果,让多个分化性的结构呈现出整体状。本文首先阐述探讨施工后浇带的功能并对具体做法做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介绍,例如材料的选择、温度的选择等等。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一旦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对构建形成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能够事先进行裂缝的预留,再在一定的时间(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整体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队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对由于连接成为整体后的结构体的后期沉降引发的内部应力进行计算。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2建筑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2.1后浇带施工时间
后浇带施工时间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性收缩问题通常在60天之内发生,针对不同结构、高度的建筑,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大不相同。例如,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中,需对建筑地基的沉降状况进行测量,在建筑发生沉降之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影响后浇带施工时间的主要依据为载荷量,若进行裙楼的后浇带施工,由于其工程量较小,后浇带浇筑以及施工的时间则会比较提前。
2.2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材料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质量,同时还应当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必须进行科学选择,通常情况下应当将其选择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此外,一般情况下,位置应当选择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位置的选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项技术的应用质量。在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施工人员应当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保证施工材料的干净状态,因为在施工中,施工材料可能会存在积水的现象,所以施工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后浇带构建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同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应当使用无收缩类型的混凝土,只有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将后浇带施工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保证建筑施工结构整体性,但是并不能通过该方式来分割建筑工程结构,让建筑工程结构整体缺少模块感。如果建筑层数不超过22层,则建筑受力效应钢筋是不能被切断或者切割的,只有通过该方式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结构整体性,同时也可以让建筑结构更加满足当前工程施工安全需求。如果建筑工程通过后浇带的方式进行施工,梁、板跨度不大时,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之后在后浇带施工浇筑时,再将其焊接到一起,减少楼板结构下垂弯曲几率。同时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在设置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时,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图纸有留设,可以按照施工图纸的情况来施工。但是在处理图纸间距时,可以不按照施工图纸留设来完成施工,要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开展情况进行。
2.4后浇带混凝土建筑技术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浇筑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并排除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域的杂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要保障两侧构件表面的湿润程度,保障其可维持一天以上的湿润度。针对后浇带施工中的钢丝网,要对其进行积水、杂质的清理工作,避免其出现锈蚀情况,导致后浇带质量受到影响。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清除周围松散的混凝土,避免其出现连接裂缝,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科学连接。若浇筑类型属于水平后浇带,需要控制钢丝网承受的侧压力,在保障钢丝网稳定基础上,实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在振捣过程中,要利用振捣器,控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混凝土浆流失情况。
2.5处理垂直施工缝和控制施工温度
想要在最合理的时间实施混凝土浇筑后的冲洗工作,就需要在施工设计时,专门安排相关的时间、指定工作人员实施检验,在完成检验后需要专门检验人员的亲笔签字确认,才可以施工,同时就把专门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在设置后浇带温度方面,需要选取合理的温度实施浇筑工序,这样才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新老部分可以相对好地实施结合。依据资料数据显示,10℃是最合理的施工温度,这也是热力理论学科里物体膨胀和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后浇带混凝土要在完成浇筑后的2-3d内结束,便于避免混凝土的干裂问题,所以,这项工作通常会选取在早晨或者傍晚时段完成。
2.6后浇带的保护
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水和杂质在后浇带施工缝中作长期停留。一般情况下,为了对后浇带进行保护,都要在后浇带缝的两侧或两端采用设置挡水砖或者将防水砂浆涂抹在后浇带的内壁上。除此之外,在做完后浇带的施工处理工作以及清理工作之后,还应该用铁皮封盖或木质的模板盖在其顶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铁皮封盖比木质模板更佳)。并且还应利用砂浆来做一个挡水带来对其进行保护。在四周建立起临时性的围栏。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施工顺利以及施工现场的整齐平顺,防止出现堆积垃圾以及钢筋被污染等情况,从而为施工带来不便。
结语
总而言之,后浇带施工可有效避免其出现裂缝情况,提高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在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充分了解施工图纸,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后浇带施工,并重视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工作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解决后浇带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后浇带施工技术,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进而实现提高整体建筑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07:96+100.
[2]姜付根.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21:51-52.
[3]张海玉.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02:84-86.
论文作者:柳怀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