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心灵的窗户——上海市黄浦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浦区论文,上海市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中小学生论文,健康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确定上海市黄浦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我们于1995年3月,采用华东师大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标准,对全区1613名中小学生作了调查。被试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校类型是:小学有中心小学和一般学校;中学有区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评价
(1)占被试80%以上的学生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本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基本上是健康的。任何夸大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存在,都是有害的。
(2)占被试13.45%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见表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为数不少的“少数”。据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初步了解,他们日常表现的共性为多动、品德不良及“怪症”。
表一 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分布
年级 学生人数存在心理问题人数 问题学生%
小 学 381 69
18.11
预备班 150 9 6.00
初 中 781 88
11.27
高 中 301 51
16.94
合 计 1613217
13.45
(3)从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看,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见表二)。
表二
“恐怖倾向”,表面上看,是当学生遇到未曾经验过的场面时,产生过度的害怕和焦虑。实质上这是由于受到家长过度保护宠爱和管教过严之后孩子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与应变性的结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恐怖倾向”这个心理障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冲动倾向”,表现为坐立不安,有时会有莫明其妙的冲动。除了个别先天具有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的学生之外,多数是由内部心理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身体症状”是指强烈的心理焦虑引起的生理反应,如心跳、胸闷、头痛、出冷汗等。这些类似疾病的“病痛”,症状同时出现时,大多是焦虑、过分紧张的情绪在起作用。
综观这三大问题,反映了我们的中小学生,一方面被家庭过分地娇养、照料;一方面又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巨大升学竞争压力,在学校生活单调、紧张氛围中,造成过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派生出种种不良心理。
▲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年级差异
(1)问题学生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小学(四、五年级)、高中、初中、预备班(见表一)。这反映了当前中小学的真实情况。小学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8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都为考上重点中学而“拼博”。高中学生由于既要会考,又要高考,也有极重的心理负担。预备班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群体,他们已经过了“关”,而距新“关”时日尚远,负担最轻,心理问题当然最少。
(2)处于前三位的心理问题,因年级不同而略有变化。小学生(四、五年级),“对人焦虑”为第二位,表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比较大。“学习焦虑”成为高中学生第三大心理问题,反映了高中学生较重的学业负担。(见表二)
▲有心理障碍中小学生的性别差异
从总体来看,性别差异不大,从具体问题项目来看,也无大的差异。
相应的对策
▲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从调查结果来看,直接反映过重学业指标的“学习焦虑”,只有高中处于第三位,其它年级这个项目的百分比似乎不高,但实际上“学习焦虑”都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由于过份烦恼和紧张,会使肠胃功能失常而引起腹泻、便秘、恶心等病症。当医生诊治时,却发现这些器官的功能良好。诸如此类的心身症就是所谓的“考前症候群”。我们现在都在谈论过重的学业负担,实际上,过重的心理压力会造成更大的负担,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从根本上纠治学生的心理障碍。具体措施是:
(1)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在比较放松中吸纳知识与技艺,不会有过重负担。并将会逐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这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长对子女要有恰当的期望
现在80%以上的家长,希望子女从小学考进重点中学,而当孩子读高中时,90%以上的家长又会期望孩子考进大学。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家庭作业,请家教,到处补课。这种期望既脱离实际,又超过许多孩子的实际心理承受水平和能力。我们要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恰如其分的估价,提出恰当的目标,减轻学生的来自家庭的压力。
(3)全社会都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教育界的一种弊病,如今这种“片面追求”却成了用人单位的时髦宣传。一些高效益单位的用人、招工条件成了清一色的“大专以上”、“大学本科”。这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任何单位都应有不同学历层次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宣传媒介也不要过分渲染高学历的作用,应强化全面素质的要求。社会应该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作点贡献,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转变观念,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则是根本。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以下几点刻不容缓: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人,一个有个人价值的人,一个有无限潜能的人。这个学生观,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面对现实,又难以接受。作为一个清醒的、成熟的教育者,理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否则心理疏导也只是一句空话。
(2)实现角色的转换
教育者经常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角色,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讲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平等、同感的非权威性,帮助学生自己作决定的非指导性,尊重学生、实现师生双向沟通的探讨性。从权威性、指导性、讲授性转变为非权威性、非指导性和探讨性,必须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教育者变成辅导者。
(3)转变思维模式
我们对待学生,往往是顺着“教育你——打通你——帮你寻找答案”的思维模式行进。现在要代之另一种思维模式:“倾听、诱导、支持”。倾听,是了解的手段,更是无条件接纳的表现;诱导,是帮助学生自己理清问题脉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支持,一旦看到学生找到了相对正确的答案,表示支持并加以强化训练。
▲以各种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百分之十几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但是短时间的、自生自灭的心理问题可以说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就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大面积普及心理学常识
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采用上课、讲座的形式,仍不失是一种效率高,教育面广的好方法。
(2)继续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
不少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仍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欲使个别咨询的有效开展,关键是培训工作。要建设一支爱学生、懂理论、会操作的咨询员队伍。
(3)推广集体辅导、伙伴辅导
以同班、同组同学,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享,来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为同龄人容易相互理解,也比较愿意相互倾诉内心的悄悄话。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转轨,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教育部门与全社会必须联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