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外贸专业公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论文,两个论文,专业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外贸经营活动已逐渐由垄断经营向公平竞争方向发展,逐步摆脱了过去受计划控制,在长官意志下增长的模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外贸专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出口下降以及外贸企业的亏损额和亏损面不同程度的增加。据业内高层人士评述,目前国有外贸企业的总本经济效益不理想,有盈利的企业只占30%,能够勉强维持的占40%,亏损的占30%。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的变化。
从客观上看,人民币汇率、贷款利率、出口退税率和物价上涨率是影响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使目前许多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退税后)已经超过汇率水平,使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削弱,外贸企业出口的亏损面日趋扩大,国有企业的出口进入步履维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取消了过去一直执行的对外贸优惠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利率给外贸的竞争也带来了压力。另外,出口退税率的一再下降,加大了企业业已很高的出口成本,并且出口退税拖欠的局面虽有好转,但还没有根本转变,都从多方面给出口企业造成严重打击。从通胀角度说,尽管物价上涨幅度得到了较大的控制,但仍然在不断地削弱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上述“四率”因素中,出口退税率和物价上涨率是非正常的,他们对外贸发展造成了破坏性影响,抑制了出口,出现了外贸企业始料不及的极端扭曲的结果,必须通过政府提高自己管理经济的能力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给予解决。再分析汇率和利率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化的风险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以自觉的态度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补上驾驭汇率风险这一课,及时作出理性的思考、判断和决策。从贷款利率角度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固定利率,并对外贸企业实行照顾,这种旧体制下的安排随着外贸体制的变化,也必将逐渐消失。
二是外贸专业公司现行的经营机制、经营方法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外贸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的体制性困境。
国有外贸企业是连接国内工厂和国外客户的桥梁。在计划经济时期,外贸与工厂之间实行的是出口收购制和进口拨交制。公司在对外成交前,预先向国内供货工厂以买断方式购买出口商品,外贸出口企业和工厂是收购与被收购关系,工厂不直接同国际市场发生关系。这种出口收购制无法按照客户的要求安排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就会造成大量库存,资金积压。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场上,作为连接海外客户的桥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少外贸公司的海外企业只是充当了佣金商、中间商的角色,而没有真正成为当地的进口商、批发商,所以也无法赚到应有的市场利润。这种经营机制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逐步被打破,更多的生产企业拥有更多的进出口权。但是由于传统做法的“惯性”运动,更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建立一定的货源基地和一支善于在国际市场上拼搏的优秀人才队伍,不少外贸专业公司还不能完全实现转轨,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从而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另外,传统外贸体制的一些后遗症也开始显露出来,例如,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外贸经营单位过度分散,缺乏规模经营效益,自由资金不足,经营资金中贷款比得过大,外贸企业办社会,冗员过多,这些都成为外贸经营机制转换的重大阻力。
三是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狭窄,缺乏回旋余地,存在恶性竞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制成品出口已占全部出口的85.5%,出口商品质量也有所提高,但上档次的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相当低,九六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482亿美元,将近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但其中附加值高的成套设备和高科技产品仅占10%,大量出口产品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浅加工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
再说我国目前出口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众多生产厂家竞相生产同类产品,众多外贸公司竞争经营同类产品,各地方、各企业出口商品趋同,导致出口市场单一。非常容易饱和,外贸企业缺乏自己的货源基地,没有供货优势,更谈不上价格竞争优势,这样,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出口,只能靠不断卖低价。从而就使得原来创利和赢利都很好的商品,变成了严重亏损的商品。某外贸公司开发出口的抽纱被罩,刚开始出口时每套卖86 美元, 现只卖到16美元,形成了严重的亏损。其竞销过程体现了某些产品外贸出口出现的恶性循环:低价竞销——压生产厂家降价——偷工减料、降低质量——再降低价格,从而致使肥水外流,企业亏损。
外贸专业公司要走出困境,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追求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为主的思想观念中尽快地解脱出来,真正将一切工作转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消除那些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的程度国家自然会出台扶持政策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效益第一的思想。作为一个具体的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免遭破产的厄运,关键在于企业自身。
二、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就是要把外贸企业原来那种主要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政府部门行政指令被动经营的制度,转变为适应市场要求“四自”的独立经济法人,形成灵活自主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积极进取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奋发严格的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规范经营管理制度。
三、切实改变经营方式。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内外经济互接互补的要求,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已彻底改变,外贸经营主体已趋于多元化。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外贸企业采用收购制的经营方式由于在成本上无法与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竞争,对国际市场的反映不如生产企业,对困难的消化程度、消化能力不如生产企业,同时,由于外贸出口商品的结构必须转变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更大比重的成套设备出口为特点的结构,贸易洽谈更为复杂,售后服务要求更高,也要求生产企业更多参与。所以外贸经营方式必须要由传统的收购制向代理制转变。
规模经营是改变经营方式的另一目标,规模经营可以节省大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显著的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的规模经营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基础,也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可靠保证。
四是调整资本结构
外贸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外贸企业整体经营功能的发挥。所以建立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外贸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五是重视经营管理。
要实现集约化经营,必须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管理。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同时要突出财务管理中心环节,密切注视利率、税率、汇率波动产生的影响,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努力盘好盘活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的调度与运筹,加快资金运转。此外,还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尽力降低包括经营、管理、财务在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加强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估,降低换汇成本。在流转过程中做到单单核算,笔笔跟踪,确保效益。
六是培养竞争优势
为了走出困境,更好地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外贸企业必须认真重视培养自己新的竞争优势,按经济规律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包括信息优势、整体竞争优势、人才优势等。
七是优化产品结构
对外贸易经营后劲来源于新产品开发,有了新产品,就为新市场、新客户的拥有,新效益的获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出口产品多是低附加值的,纺织、轻工占大部分,棉纱、棉布、自行车、箱包、鞋帽、玩具出口占的比例很大,国外经常提出反倾销,所以,这些产品的国外市场是很有限的。外贸企业应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要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廉、有廉我新。要优化产品结构必须在市场调研、设备更新、花样翻新、设计创新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以科技为先导,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依靠科技,抓好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发展新产品,提高档次,以新以优取胜,加速实现出口商品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转变。
八是建立多元市场。
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港、澳、日、美、西欧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为了减轻对这些市场、特别是欧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内发达国家的依赖,减少由市场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增强我在国际市场的回旋能力,对付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战略,逐步实现我国进出口市场的分散化。
九是培养优秀人才
随着国际大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由单一的货物贸易转向货物贸易、资本流动、技术和服务贸易并重的多元贸易时代,适应这个要求的国际贸易人才不仅要精通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并且要具备工程技术、金融、保险等综合知识,更要有研究国际贸易中新问题的能力。外贸企业要大力培养技术贸易型人才,调整人才结构,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