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来讲其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核心技术为三维数字技术,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对建筑各产业链做出有效的协调,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起建筑物的信息数据模型。而当下在装配式建筑方式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与新型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进行了合理的相互融合,从而得到了十分优秀的控制效果。本文主要对新型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对将其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整体结构中的实际价值以及具体的应用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应用
一、引言
当下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正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进步和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从根本上将,传统的建筑施工行业由于污染问题严重,对建筑资源的消耗量较为庞大,并且有着不可忽视的浪费率,在当下受到全社会的争议。与此同时,当下所提倡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所需要耗费的工期相对较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较少,并且建筑资源的使用率相比于传统施工方法而言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上升,其在工程模式的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使得新型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取缔了过去所应用的现浇式建筑施工方法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下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将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之中,可以明显提升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加强施工过程以及生产方面的整体效率,为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实际价值
(一)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在实际进行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时,各个预制构件之间存在的预埋以及预留设计等项目通常情况下都要依靠设计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配合,如果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很难达到事先预期的效果。随着当下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设计平台的不断创建,负责设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对设计数据信息进行精确检索的方式,对初期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修改以及优化,在将云端技术与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之间融合进行使用,科学有效地将碰撞功能以及自动纠错功能的实际作用进行准确的把控,以此来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能够准确且有序的展开。还有一点就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所用到的预制构件样式较多,并且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授予工程设计人员、构件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不同的权限,使其能够将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与建筑工程融合的优势全方位发挥出来,以此来降低工程项目的经济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能够加强预制构件设计工作的有序性
将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运用在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确保项目数据信息的共享以及开放。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把设计好的工程方案上传到服务器中,再把云端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预制构件的资源库,比如门窗资源库等。在工作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上传使资源库中积累一定数量的资源,将类型相同的预制构件进行相互比较,确定标准以及构件定位,这不单单能够使建筑结构之中预制构件设计的有序性得到保证,而且还能够加强装配式建筑的丰富性,从而使工程项目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多元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有效预防设计工作中的误差问题
由于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有着精细化的特点,正因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装配偏差问题。也就是在具体的情况之下,合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对预制构件的具体尺寸、钢筋间距以及其他各项数据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建立三维视图,直观地将预制构件展现出来,确认其契合度符合标准,并且可以更好地对各个节点的安全程度做出管理和控制,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工期出现延误。
三、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1)对设计质量的影响:从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角度来看,在实际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包括预制构件的预埋以及预留等方面的设计,而负责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协同配合的方法加强建筑工程的设计效率。在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从整体上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初始设计方案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在对冲突的信息作出筛选,通过这种方式防止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种类以及样式方面都相对较多,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工程图纸作为设计核心,在此基础之上与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进行相互融合,以此来确保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的效果,尽可能的减少设计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2)防止建筑工程设计出现误差问题:将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之中,首先能够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以及预制构件的精细化程度有所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误差问题出现的概率。
(二)预制构件生产环节
(1)设计流程:以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为导向,预制构件的生产设计时期核心组成架构。若要更好满足此目标,则可依据BIM模型内的尺寸信息,借助构件设计计划的科学拟定,向施工单位提供相关信息数据,以便可保证各信息间的系统性、协调性与同步性。
(2)模型设计及制作: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BIM技术的科学使用,可显著增强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等环节的效率。例如: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结束时,可要求设计者对各配机构间的信息予以整合,以便更好达到预期效果。
(三)施工环节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设计期间,其分类生产、存储等作业的施行,需要诸多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撑,但应对其常见漏洞予以精准把控。即在此过程中,BIM技术的使用,往往多集中在构件生产、运输等领域,通过对各信息间的读取,依照相应电子信息表,逐步减少由传统人工、物流管理等条件下引起的各类偏差,还可从源头上预防预制构件设计和管理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婷.浅谈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与发展[J].居业,2018,No.124(05):98-99.
[2]茅骏杰,朱亮,蒋永明.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8.
[3]刘丹丹,赵永生,岳莹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7(15):41-44+106.
论文作者:孔祥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建筑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