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企业论文,智力论文,结构优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2)03-0083-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172047)。
一、智力资本的构成及其会计核算
智力资本的构成和会计核算是探讨智力资本管理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基础。智力资本在每一个企业中都存在,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物,现行的企业如果没有智力资本就不能运行,它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但它不同于财务资本可直接按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智力资本能在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上完全反映的话,那么智力资本也是包含在股东权益中,它所对应的资产是智力资产(无形资产)或通过摊销而转化的其他资产。一般研究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是通过研究智力资产(也称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来表现。这里提及的智力资产并不包含企业的所有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的使用权就不是智力资产)。
1.智力资本的构成
许多文章和专著标题所标明的是对智力(知识)资本的研究,但其内容全是集中于智力资产研究(如参考文献〔1〕、〔2〕、〔3〕、〔4〕),实际上,智力资产与智力资本是相对应的,所以本文也侧重讨论智力资本对应的资产方的智力无形资产(简称智力资产)构成,来考察企业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将智力资产分为5类: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源资产、品牌信誉和顾客网络资产、信息系统资产、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1)知识产权资产包括:专利、版权、设计权、商业秘密、 专有技术、特许权、商标等,其中专利、版权、专有技术可以自创或外购,在会计核算上一般反映为其开发成本或外购成本,但不是知识产权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其余项目无法计算其成本,如商业秘密、设计技术、非外购专有技术等。
(2)人才资源资产包括:人才专业资格结构、教育培训制度、 人才晋升制度、专业评价制度、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人才成长环境等。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去创造,但按会计核算的惯例都是列入当期的期间费用,人才资源资产在会计报表上往往没有反映其成本。
(3)品牌信誉和顾客网络资产包括:企业产品质量信誉、 售后服务信誉、重要顾客维持制度、营销网络和顾客、公司品牌效应。这些资产的创立是通过长期积累和经常性的维护和补充而形成的,发生的费用一般在当期就摊入销售费用。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一般反映少量未摊销的广告费用。
(4)信息系统资产包括:软件系统,企业信息化的程度、 数据库和数据应用分析软件、内部互联网、外部互联网的信息。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一般作为固定资产记账,这里考虑的是那些未入账而更能发挥作用的信息资产。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资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资源,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5)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管理文化和价值观、 管理制度、权责管理和激励制度、业绩度量和评价、团队合作、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程度。这些项目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上均不做计量、确认和披露,但它们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基础资产。
对智力资产按5类分类的目的, 是便于评价不同类型智力资产利用和管理的效率和贡献,以促使企业智力资产良性循环。
2.智力资本会计核算难点与实际需求
现行会计能否对上述5 类智力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传统的会计方法不是为了核算智力资本和智力资产而设置的。在知识经济下,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特别是投资人希望有一种工具能对企业的智力资产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做出较准确评价,然而,现在的会计财务报告仍然沿袭500年前发明的复式记账方法来反映企业资产、 负债和权益财务资本以及经营成果,并不反映智力资产的价值,也不反映企业未来的真正价值。更不用说用传统会计方法能构建解决企业智力资产的计量和核算的模式。现行会计模式在智力资产这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发展,例如1995年5月, 斯堪迪亚公司在公司内部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智力资本年度报表作为公司财务报表的附件而正式面世;我们也对上述5 类智力资产为企业效益的贡献评价作了初步探讨。但是,对智力资产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难题。
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在这一改变的推动下,西方以工业社会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将转向以知识社会为特征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明了对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具有迫切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如果不抓智力资产的投资和管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就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大多数企业也从关注企业有形资产保值增值转向对智力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要对智力资产和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先对企业智力资产和资本进行一定的计量和核算。
3.智力资产创造价值的财务度量指标
关于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想沿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对企业智力资本进行度量,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然而,企业智力资产所创造的贡献(价值)却完全地反映在企业损益表的纳税付息前利润(EBIT)中,怎样利用EBIT和有关财务指标来间接度量企业的智力资本,这是本文所要考虑的问题。
不管什么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贡献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这种贡献可用下列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和评价。
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率r=EBIT/Z-r[,0]
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价值=r*Z
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增长率G=(本期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价值/上期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价值)-1
G的增长率值也可以考虑取3年或5年的(几何)平均增长率。
上述的公式中,Z:企业会计账面总资产;EBIT :纳税付息前的利润;r[,0]:市场(或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EBIT/Z)或是评价用的资产利润率目标值。
在r[,0]是取同行的平均水平时,财务指标效益贡献率r有三种情况:①r>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比同行平均水平好,说明该企业在某些智力资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鉴别方法可用下面的基本指标评价法来确定;②r<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比同行平均水平差,表明被评价企业存在着某些薄弱和不产生效益的智力资产,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鉴别出那些智力资产需要再投资,哪些只要在管理制度上改进就可产生更大的效益,这需要对智力资产效益贡献作综合的研究;③r=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处于同行平均水平,表明被评价企业在某些智力资产需要加强管理或增加投资才能发挥它们的优势。
如果假定r[,0]是财务资本最低要求的报酬率目标值, 上述的财务度量指标从财务的综合度量角度来看可以度量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的贡献。但要对上面的5大类智力资产的贡献分别进行评价和度量, 需要将用于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综合评价的明细指标与这里的财务度量指标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二、激发智力资产创造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企业智力资本实际上是企业资本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在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上还未能全面反映,但它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必定会产生影响。我们认为,企业智力资本创造的企业价值占企业内在总价值比例越高的企业,其股东权益收益率就越高。当然,有的企业表面上似乎存在智力资本,但由于管理水平低和激励制度不健全,智力资本无法发挥作用,按照我们下面的判别模型,此情况下企业智力资本的贡献是负值,也就是此时企业智力资本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产生反作用。
1.激励智力资产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模型
下面,我们想用一个简单的净资产收益率模型来分析。以自有资本收益率为基础扩展到在考虑激励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条件下的模型。为简单性起见,这里假设股东权益的目标收益率为g,企业的债务比为u(负债/总资产=D/Z),则u<1,D=u*Z。本文把债务比率u看作资本结构的量化表述,企业的总资产Z=自有资本(净资产)E+借入资金D。企业借款的平均利率为I,总资产收益率为J=(纳税付息前利润+智力资本激励支付(包括各种奖励))/Z,企业税率为T。这样容易计算出总资产收益率目标值为k=g(1-u)/(1-T)+uI。由此可得到如下的命题:
命题1 :假设对智力资产创造价值(或称智力资产贡献)的奖励条件为:当企业实际总资产收益率J>K且k≥r[,0],奖励额为v(J-k)Z(v是大于0且小于1的奖励比率,而且是智力资产贡献增长率G的函数);当J≤k就不奖励。同时也假设企业代理人在这种奖励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则有如下的结论:当平均利率I=g/(1-T),负债率u不影响k,代理人对举债不产生任何兴趣;当平均利率1>g/(1-T),则代理人(经营者)愿意寻求更低的负债率u使k变小,以至能够得到更多奖励;当平均利率I<g/(1-T),则代理人愿意寻求更高的负债率以取得更高的奖励。
将k=g(1-u)/(1-T)+uI关于u求一阶导数得
k′=I-(g/(1-T))
当I=g/(1-T),则k′=0,即k=g/(1-t)关于u是常数,因此代理人怎样选择u都不影响k值。当I>g/(1-T),则k′>0,即k关于u是单调递增函数,也就是,负债率越小,总资产目标受益率也越小。因此,在此情况下,代理人偏好于股权融资。由此命题1的第2个结论得到证明。当I<g/(1-T),则k′<0,即k关于u是单调递减函数,也就是,负债率越大,总资产目标收益率k越小。因此,在此情况下,代理人要得到更多的奖励就要寻求更高的负债。命题1的第3个结论得到证明。
命题1中v是关于智力资产贡献增长率G的函数, 指的是激励制度可根据需要构造v是G的单调增加函数,如v=0.1+5G。这样的激励可以保障企业代理人对智力资产更有效的投资和管理。
当然,即使I<g/(1-T),企业的负债也不是越多越好。下面将把代理人激励和净资产收益率结合考虑,考察是否存在一个最佳的债务比率的问题。根据前面对变量J、Z、T、u和E的描述, 这些变量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如下: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B=(J*Z-I*u*Z)(1-T)/E (1)
其中E=(1-u)Z,当考虑到企业亏损时不要纳所得税,和实际总资产收益率J>k(目标总资产收益率)给于奖励v(J-k), 否则不给奖励,从而得到:
当J>k(超目标有奖励的情况)
B=((1-v)J+vk-uI)(1-T)/(1-u) (1-1)
当uI<J≤k(未超目标没有奖励,但还盈利的情况)
B=(J-uI)(1-T)/(1-u)(1-2)
当J≤uI,也就是企业亏损时
B=(J-uI)/(1-u)(1-3)
当J<uI时,本期企业净资产收益率B<0, 也就是举债侵蚀全部的利润和逐步侵蚀企业的自有资本。
如果考核经理的业绩,企业自有资本收率B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在u>0(即有举债)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代理人)会比无举债的情况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争取有盈利并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经理也可能尽量避免举债减轻自己的压力。经理(代理人)对举债的反应,还可以从下面的进一步分析得到说明。
2.举债与智力资本贡献的关系
下面着重分析:J>k(这里k≥r[,0],g是常数)情况下, 企业债务比对企业经理努力程度影响。先求B关于负债率u的导数
由于(1-T)/(1-u)[2]>0,要企业增加举债获得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必须要求dB/du>0,即((1-v)J-I)>0,也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1-v)J大于借入资本的平均利率I,企业举债股东才有利益。另外也说明智力资本的分享的报酬比率v<1-(I/J),举债增多时同时对财务资本的股东和智力资本承载者双方都有利。经理要从举债经营得到利益,必须努力提高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既提高总资产收益率J,使得(1-V)J>I。否则,(1-v)J-I<0,即dB/du<0,此时净资产收益率B是关于u的递减函数,这时借入资金越多(即债务比u值越大)净资产收益率B就越小。
从上述分析可得到举债和激励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关系命题:
命题2:在命题1 的智力资产贡献激励条件和净资产收益率公式(1)的前提假设条件下,智力资产创造价值的奖励与举债关系有如下的结论:
(1)当(1-v)J>I时,企业可以增加举债, 能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根据命题1,当平均利率I <g/(1-T),则代理人愿意寻求更高的负债率以取得更高的奖励,此时股东与代理人在举债增加时双方均有利;但在实施智力资产贡献激励比率v情况下,当I>g/(1-T),代理人与股东对举债有不一致的选择,代理人不愿意增加举债。
(2)当(1-v)J=I时,企业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债务比率,如果经营业绩前景好还是可以增加举债,若前景不理想时,应抓经营管理和使智力资本发挥作用,争取获得理想的业绩(1-v)J>I。
(3)当(1-v)J<I时,企业应当减少举债, 可有利于企业渡过难关。
在I>g/(1-T)时股东与代理人对举债由不同的行为:代理人不想多举债,而股东想多举债。其原因是此时股东的目标收益率过低,只要适当调整使g>I(1-T),就能解决这个冲突问题。
在盈利能力强(总资本报酬率(1-v)J>I利息率)的条件下,根据国际的经验: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的平均债务比为73%,日本本田公司曾经高达85%,但并没有发生什么债务危机。其秘诀是总资产收益率J高于平均利率I。因此,当企业智力资本发挥作用前景好,企业负债经营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债务越少越有效率。当然也不是举债越多越好,应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企业的经营确实进入一定的困境时((1-v)J<I),若拟采用减低智力贡献激励v,未必能获得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 因为智力资本承载者(包括代理人)奖励报酬减少,可能减少努力, 导致盈利能力J进一步下降使抵消了v的减少,权益资本报酬也没有得到提高。 如果实质上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必须采取重大的资产重组措施。
从上述的资本结构优化分析,揭示了激励制度影响和促使资本结构优化,也表明了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由此也得到了如下的综合结论:
命题3:任何一个企业均存在着一个较优的资本结构。 选择适宜的智力资产贡献激励制度能促使企业代理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这里的结果,仅仅是一种理论逻辑模型推理结果,实际的资本结构优化应当针对具体的企业和具体智力资本贡献的大小提出不同的优化方案,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佳化。
三、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结构优化实例分析
考虑激发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条件下的资本结构优化模型,揭示了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着一个较优的负债比率。但是,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要计算最优的债务比还是相当困难的,有时同类的高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政策也是不可比的。因为企业的负债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经理人员的风险偏好和企业智力资产(包括商誉)是否估价入账的影响;同时,债务比程度也受企业的竞争对手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是现实存在的,但很难确切估计这些影响因素。在传统的实际财务工作中,解决这些困难的最好方法是最小化资本成本兼顾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但对实际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往往是综合利用优化资本结构的手段(如适当地资产重组),而不是简单地增加股本或减少举债。下面通过两个特殊的具体例子的分析,导出两个较一般的结论。
1.把企业专利、专有技术和部分商誉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为资本入股的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
表1是某高科技的新材料制造公司的财务信息,2000年6月的负债率52.85%,有形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有形资产)高达63.13%。
从表1的前2年净利润看,该企业是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均超过6%,可以说企业具有超平均经营收益的能力。 但负债与有形资产的比率较高,平均超过68%,2000年上半年通过股权融资,有形资产负债率降到63.13%。假定2001年下半年的经营情况基本一样, 则2001年净资产收益率跌到4.12%。与盈利最好年景1999年相比,其净资产收益率下跌了4.94%。表明了改进资本结构并不能保证改进企业的业绩。根据前面分析的结论和假定2000年度企业对智力资本的奖励比率为v=15%,此年度按上半年利率计算其财务杠杆支点I为5.91%(按年计算),表现为总资产收益率(1-v)J=5.89%*0.85=5.01%<I,这时企业的有形资产债务比u=63.13%是一个相当高的举债经营企业,从理论上说债务比应当继续减低,减低多少比较合理,是否继续发行股票融资?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认为,在优化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一些其他的配套策略,如降低三角债和提高经营效率等措施。
注:此表为某上市企业上市前的数据,这些数据略有整理,特别是,“建议优化”这一栏是根据我们提出的优化方案计算而得到。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2001年数据大全光盘》,上海教育出版社。
根据表1的企业2001年具体情况为例, 我们建议作如下的优化策略:①考虑贷款减少6000万元,相应调整付款政策压缩应付款保持信誉,确保有形资产负债比在45%;②企业通过内部适当挖掘潜力,增加销售收入,适当节约成本和费用;③应收账款压缩到3515万元和调整可变现资产用于偿还负债。则付息纳税前的利润为1765万元,减去利息后,税前利润为1415万元,减30%的所得税424.5万元,净利润为990.5万元,按优化后的净资产为14548万元计算由此本年净资产收益率8.22%, 总资产收益率(1-v)J=7.74%*0.85=6.58%,超过平均利率4.24%。是一个盈利率相当高的企业。如果销售量继续上升和成本继续下降,有望有更高的收益率,和缴纳更多的所得税。对于这类企业,国家不用增加任何资本投入,只要将一些应收款收回用于偿还借款,加上对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和增强激励制度来挖掘企业潜力,这个企业的资本结构就可以得到优化,也是一个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因此,从实例分析和本文命题2的结论可得到如下推论:
命题4 :假设企业的大部分智力资产已评估入账和实施适度的治理资产贡献激励制度(如命题1所描述的),则①当J>I/(1-V),企业可以使度增加举债有利改进净资产收益率,但有形资产负债率应当控制在70%以下;②当J<=I/(1-V),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调减负债比率)的方法,首先应考虑对可变现的资产(如应收款)转变为现金偿还借款来实现负债减少,其次考虑增加股本融资。
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务中,除了上述命题所权衡智力资本激励比率v(维护比例)和已入账的智力资本所占的比例外, 还应当考虑提高有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果,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2.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没有估算入股的企业的财务资本适当比率分析
下面举另一个典型的股份制企业为例,该企业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均没有评估入账,也没有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 其有关数据汇总如表2:
资料来源:同表1。
上述数据表明,该企业业绩是相当好的,完全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增加投资项目,股东可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例如,以上表的2001年为例,6个月的总资产收益率为28.17%,如果企业债务比增加0.2,负债率u提高到50%,智力资产贡献奖励比率v为0.15,净资产收益率目标为18%,借款平均利率按I=5%计算,则
负债率0.3(调整前)总资产目标收益率为k[,1]=g(1-u)/(1-T)+uI=19.5%
负债率0.5(调整后)总资产目标收益率为k[,2]=g(1-u)/(1-T)+uI=15.4%
通过调整负债,智力资产贡献奖励额可增加额v(k[,1]-k[,2] )=0.15*4.1%=0.615%
净资产收益率可增加百分数为:
〔T*0.2*I/(1-u)〕=0.30*0.2*0.05/0.48=0.625%
其中所得税率T=0.30。如果u值再增大一些,原股东的收益会更高。但是,该企业管理当局偏好发行股票再融资。我们认为这种偏好出于以下三个原因:①我国股份企业还没有对股本的资金成本进行核算,也不核算智力资本所产生的收益贡献,从表面上认为股本是比借款有较低成本的资金,一般按发放股利计算成本;②根据上面的测算,高盈利的企业,对于债务比增加0.2,其净资产收益率才增加0.625%。对于此案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已达40%以上的企业,考核业绩对经理来说是不在乎的。如果智力资产贡献奖励大部分归给经理人,代理人就会考虑增加举债来提高代理人的个人收入;③就目前来看,股东对企业的控制似乎比债权人(如银行)要求的更少,就没有给代理人造成压力,也没有给代理人上述智力资产激励制度,由此导致企业代理人更偏爱发行股票融资。
命题5:当企业的智力资产没有入账且J远大于I(如J>15%),若企业没有实施命题1所述的智力资产贡献激励制度, 则企业举债增加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较小,尤其是企业代理人仍然偏好股权融资。
就目前的经营者奖励和激励制度很少与企业股份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建立起有效的关系,导致经营者不关注企业的智力资产的利润贡献和净资产收益率。如果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年薪和有关智力资产贡献激励制度与企业效益挂钩比较紧密的话,那么肯定可改善股份制企业智力资产管理的模式和减少往一级股票市场“圈钱”的偏好。
从上述的两个典型例子的分析和所推导的结论,可知道拥有智力资产较高的企业智力资本对资本结构优化影响比较显著,在考虑优化资本结构中不仅需要考虑企业的智力资产入账的情况,而且需要考虑企业经营情况和资产重组。企业股东和董事会在这方面应当考虑到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配比,采用适度的举债政策可以形成对经营者一定的激励,引导企业经营者合理和高效率地利用企业的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研究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①智力资本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可以应用财务指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和效益贡献增长率来度量。②基于效益贡献的度量和考虑智力资产贡献的激励制度,建立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模型,分析其模型揭示了在正常的情况下,适宜的智力资产贡献激励能够促使代理人优化资本结构。③从两个典型例子的分析,在考虑智力资产贡献激励情况下,企业代理人会寻找更有效的手段(如资产负债综合重组优化)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但如果激励制度和企业治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代理人仍然偏好股权融资。CK
〔1〕[美]安妮·布鲁金著:《第三资源智力资本及其管理》,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Edvinsson,L.and Malone,M.Intellectual Capital.Harper Business,New York,1997.
〔3〕金明律等:《一种成功的知识资本评价模型》, 载《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4〕范徵:《经济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 载《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9期。
〔5〕[英]经济学情报社等:《未来组织设计》,北京, 新华社出版社2000年版。
〔6〕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傅元略:《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的综合评价》, 载《会计研究》2000年第10期。
〔8〕彼德·F·德鲁克等:《公司绩效测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9〕R.S.Kaplan和D.P.Norton著, 王丙飞等译:《综合记分卡》,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