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家像产品一样的公司--访方正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优_方正证券论文

做一家像产品一样的公司--访方正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优_方正证券论文

像做产品一样做公司——专访方正集团CEO李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访论文,方正集团论文,产品论文,公司论文,李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方正集团产业布局加紧腾挪的一年,3月,方正证券注册地由浙江杭州迁入湖南长沙,为其与泰阳证券(原湖南证券)的合并做准备。5月,两者的合并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6月,瑞士信贷集团宣布,中国证监会已批准其和方正证券组建一家合资证券公司,从事保荐并承销A股、海外股市投资、公司和政府债券,以及财富管理等业务。

方正证券是方正集团旗下的证券子公司,据方正集团CEO李友透露,在证券业,方正会逐步导入瑞信的品牌,方正的品牌会淡出。“我们只会把方正的品牌用在我们的主业方向。”李友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方正在医药行业布下重子。7月10日,它宣布在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投资25亿元建设医药制造基地,用于生产原料药。两期工程预计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年销售收入将达50亿元,利税7亿元。两天后,西南合成公告称拟向方正集团控股的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收购后者的子公司大新药业股权。西南合成和大新药业是2003-2004年间方正在重庆收购的原料药生产商。2007年3月,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兴建北大国际医院,建筑面积为2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综合医院。“我们要形成的实际上是一个医药、医疗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李友表示。

但事实上,2007年方正集团销售收入和利润中,来自整个医疗医药板块的贡献很小,大约只有30亿元收入和1亿元利润。相反,方正证券2007年贡献了集团利润额的一半。

李友升任方正集团执行总裁和CEO已有5年,7年前李友投身方正时,头上顶着“资本运作高手”和“操盘手”的坊间称谓。此后方正集团曾以迅雷般的收购进入钢铁、证券、医疗、教育等行业,外界对方正的战略走向说法不一,一度有怀疑方正将放弃自己的IT主业和以技术立身的形象。今天,方正不仅在赖以起家的中文激光照排业务和传统的PC业务上保持了原有的市场地位,而且开辟了多个新领地:其2003年介入的PCB(印制电路板)在国内产量排名第一;2006年介入的芯片前工序制造在国内首屈一指;没有惊天大收购,但方正的国际化已经硕果累累,拥有3家海外上市公司;其在数字出版和打印技术上的技术储备蓄势待发;钢铁业务实现了由低端到高端的升级。近5年来,方正的规模和利润持续增长,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200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40亿元,净资产从50亿元发展到160亿元。专注于IT、医疗医药双主业,钢铁、证券两大辅业护航的产业布局已清晰成型。其中IT软件包括中日文出版、数字出版、电子政务和系统集成;硬件包括PC和终端设备、电路板和芯片三大业务。2007年,方正总资产达到35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在波士顿顾问集团的评选里,方正集团有潜质成为“给全球工业和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的21世纪跨国集团”。

曾被誉为“资本市场上狡黠机敏的才子”的李友,如今谈的内容几乎全部关乎商业模式、产品创新、核心技术。他可以极其细致的描述未来方正创新产品的功能特质和产业前景,也很有兴致围绕“产业链”、“服务模式”娓娓道来。7月初,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方正产业布局的取舍与选择背后的逻辑,以及他眼中未来的医院和出版业。

看起来,如果若干年后他所描绘的图景成为现实,方正无疑将成为“中国GE”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记者:方正集团赢利在2007年有大幅度的提升,方正的业务较多,具体是哪几块的业务赢利大幅度增加?

李友:去年方正的整体赢利大幅提升,按照我们的规划,去年方正是不应该有那么多赢利的。这其中,证券业务去年在方正的60亿利税总额里占了近一半。其他行业的30亿元赢利中,IT行业占了60%左右。IT业务从赢利来看,增长最快的主要是三块,一是PCB,二是分销业务,三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销售业务。2008年按照我们的预估来看,整个IT业务的赢利能力会持续进一步上升。我认为全集团综合赢利能力不会低于去年,或者最少与去年持平,因为IT和医疗医药在上升。到明年,我们的赢利能力还会有提升,因为除了其他业务外,我们的投行业务与瑞信合作,赢利能力会快速上升。

记者:目前与瑞信合作的详细进展如何,合作之后方正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下一步将如何做?

李友:今年5月12日,证监会批复同意方正证券与泰阳证券合并,所以现在方正证券是我们所有的证券业务合并到一起的实体。方正证券作为投资主体,与瑞士信贷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瑞信方正,方正证券占股67%。瑞信方正做的业务,就是整个方正证券在投资银行的业务,这是不允许同业竞争的,在方正证券本部我们不再做投行业务。同样,在中国区,瑞士信贷将来也不能以瑞士信贷的名义做投行业务,我们两家把我们投行的优势都放到了一家合资公司来做。证券业我们会逐步去导入瑞信的品牌,方正的品牌会逐步淡出,我们只会把方正的品牌用在我们的主业方向。国外投行和中国投行相比的优势。除了品牌、影响力以外,最重要的优势是他们的渠道优势。所以我认为它会增长很快,之前我们已经从业内100名之外做到了前10名。今后靠两家来做,我相信还会靠前。

记者:这次投资25亿元打造原料药生产基地,方正为何选择重庆,为何要做大原料药?

李友:现在全世界原料药的趋势是从欧美转让到印度或中国,原料药又分两部分,一个是化学原料药,我们放在西南合成;一个是生物原料药,放在大新药业。这样,构筑医药产业的时候,我们控制了这个产业的基础部分。方正在药这个产业链上的第二个重点,是北大医学部发展以原料药为基础的制剂。这是一个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就是以原料药为基础,以制剂为重点,以研发为依托。这种模式,基本上在国内医药这个板块我们还算是第一家。

我们在重庆做的原料药,主要市场在海外。目前已经把海外销售的总部放在了上海,盯住海外市场去做。从生产上,重庆这几年来高速发展,最近三四年的GDP增长了整整一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00%,这说明重庆企业的赢利能力在增强。四年前西南合成和大新药业是完全亏损的,现在也有好几千万的赢利能力出来,说明重庆的生存空间很好。这里有很多不错的医药企业,重庆一年的医药收入大概是200亿元。选择重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基于方正和重庆市政府这几年良好的合作和互动,我们还把PCB最尖端的产品,比如挠性电路板放到重庆来做。整个西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沉淀下来的技术人才非常雄厚,比如电子行业,在重庆有很多电子工业部遗留下来的研究所。我们参与到这里,也是对西部建设的支持。所以在药的方向上,我们整个产业布局是在北京研发,在上海向海外销售,在重庆进行生产,把这里建成一个生产基地。 企业无论进入哪个行业,你能不能做好这件事,非常核心的东西是研发能力。如果没有研发背景的支持,你做这个行业,我相信不会长久。方正做医疗医药行业,首先是在研发上有能力。北京大学的医学部有2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03年在重庆介入药品行业之后,我们发现,把它和北大的研发结合起来,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在原料药的生产、制造,销售有一定的经验。在有经验的前提下,我们和北大在研发上走到一起。这和我们运用北京大学在计算机领域的研发能力支持我们的IT业务的道理是一样的。

记者:也就是说,从更大的范围来讲,方正把医疗和医药放到一起作为自己的第二大主业,背后有一套更宏大的整体构想?

李友:早在2005年,方正便提出要建设IT与医疗医药双主业驱动的集团型公司。药业只是我们第二主业产业链上的一部分而已,只是这个部门现在是个生产型企业,但我不认为这部分今后可能就是我们在这个方向赢利最强的企业,因为无论在哪个行业,赢利能力最强的一定是提供服务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只是这当中一个环节而已,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绝不是简单做药,而是以医院为核心。

在医疗和医药产业,方正依托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公司,其股东主要是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要形成的实际上是一个医疗产业的产业链,以医院为核心,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研发后盾,做药品生产和研发、药业物流、设备租赁、医院管理、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等。这一产业链都是围绕医院来服务的。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国的大多数医院是公立的,医院里的仪器、房子、医生、护士、IT技术,一切都是它自己的。而在国际上,在东南亚、日本、欧洲,他们的医疗体制改革进行了很多尝试,唯一做成功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医院就是一个牌子,它的核心资产,就是它的医生。房地产公司给它提供房子(租赁);护理公司给它提供护士,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IT公司给它提供专业的IT服务。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国外的模式,我们花30多个亿在北京新盖好的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医院,也只有一个核心,就是医生,它的教授和医生是它唯一的财富。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公司给它提供房子,我们为它成立一个IT服务的公司。一个医院是否运转得好,今后有一个核心就是IT。我们现在去看病,要花很长时间,拿着片子到处跑,满世界去找人。如果IT服务到位,你到医生那里看病,只需要花两分钟,病看完的同时,你就可以取药了。你看病的同时,有护士在旁边协助。在海外一个医生大概配5个左右的护士及协作人员,中国是5个医生大概也配不了一个服务人员,所以服务质量非常差。你看病的两分钟内,所有的资料在医院网络上就生成了,跟踪、报告、诊断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医生在网上会诊结束之后,你只需要到取药的地方去拿药。而拿药的地方也是现代化的配送,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现抓,报名字拿上药就走。整个医院的效率完全和现在不一样。

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公司提供IT服务,专业的保险公司提供健康保险的服务;还有专业护理服务,甚至餐饮、超市等后勤服务。这些服务构成围绕医院的服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上的公司是要收费的,而医院本身是非营利的。非营利的概念,不是不赚钱,而是股东不分红。

实际上,未来的医院就是这样的产业链,而这个产业链是包括医疗和医药在一起的。很多人认为,方正做这件事情是在生拉硬扯,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这个模式不是方正的创新,是国外已经做成功的。现在我们正在搭建这个产业链,目前整个方正440亿元的销售收入,医疗医药板块不会超过30亿元,净利润贡献不会超过1个亿。原因是我们正在投入中,整个投入期大概还得再花三年的时间。但一旦这个产业链形成后,它的收入贡献就会凸现出来了,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已经看见了这个产业链能够在中国建成,它的营利模式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的物流、IT服务、设备公司等等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已经开始赢利了。所以,我们加大了在重庆药厂的投入,这个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兴起。

记者:曾淘汰了铅字印刷的激光照排技术是方正的看家本领,您说过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技术已经走到一个升级换代的时刻,可否描述一下它将升级到一种怎样的技术?普通消费者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吗?

李友:事实上它分为高速数码印刷技术、信息保障安全系统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这三项技术,是方正在印刷业20年来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的结晶,我们统称为“数码印刷技术”。其中的方正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目前已经入选科技部火炬计划,在全球有3500家图书馆、政府、企业等机构使用方正的软件。另一项快捷印刷机技术已经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新产品。

传统的激光照排只是体现文字,而新的数字出版可以涵盖所有的可读、可视、可听的信息。全球的书刊和音像,包括网上的声音能够轻松地进行搜索,全球的报纸书刊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这些东西都离不了快速印刷和版权保护。传统打印机的速度是每分钟打印二三十页文字,打印图片可能只能打印10张,而方正现在新生产的打印机,速度已经达到每分钟可以打三四百张图片,也就是说每个小时可以打印好几万张图片,就是对传统打印机的一个革命性的发展。

记者:假如这些都成为现实,方正如何能确保自己的技术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李友:所有的喷墨打印机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个部分是机械传动部分,高速打印和现在我们使用的低速打印,区别在于机械对材料品质的要求和对于精度的要求。在机械部分,要做到高速运转,要求它的精度达到航天飞机那样的精度,而这个中国是可以自己制造的,方正不会做,但我们可以委托生产。第二部分是打印机的喷头,我们知道,今后有可能会发展到打印机是送给客户的,打印机公司赚什么钱?耗材。而喷头最重要的耗材是墨,方正现在能够生产的印刷机,喷头要伸出去喷。但喷头方正是不能生产的,全世界生产喷头的就那么三四家公司。所以说,方正要做方正牌打印机的话,喷头和机械部分一定是去找别人生产的。第三个部分就是打印机核心的驱动程序,机械要转这么快,喷头要伸出去喷,最重要的就是驱动程序。而驱动程序现在能把它做得那么快的,在中国只有方正一家。目前日本的柯尼卡、荷兰的奥西这样的全球顶级打印机厂商用的都是我们的驱动程序,我们有激光照排的数据库和数据包在这里。我们有3000名研发人员,这么多年一直在这个领域进行核心地投入。从“748工程”,到现在为止,我们自己算过账,光是程序写出来会围绕地球转好多圈,你想仿造我把这个技术写出来,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所以说,喷头是现成的,机械部分是能生产航天飞机的国家都可以生产,但驱动程序是唯一的。这就是方正在数码印刷机这一项技术上的革命性创新。它的应用会使一切都改变模式。比如说,你们的杂志今后就可能不通过现有的方式配送了。我住的酒店里如果配了一台这样的打印机,我只需要打《商务周刊》第48页,交一毛钱就行了,把版权费交给你。但是通过网上这么打印,我不能打成《商务周刊》第78页,这就需要方正的版权保护技术,我们在这块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我们的字模技术。

有了这一技术,版权可以得到保护,再加上新的数码印刷技术,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模式就会变换了。首先出书的模式会变化,你的书放到网上去卖就可以了,我觉得好就打印出来。我们的打印机不单是打印的,你还可以自助包装,线装、精装、铜版纸,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你也不用去书店买书了。而我说的版权保护技术,不仅仅用于文字,它还使用于视频或音频。我认为我们的版权保护技术和数码印刷技术出来后,消费模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是强制性的变化,就和激光照排当年出来一样,铅字就必须要淘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记者:之前您升任方正集团执行总裁后,很多人怀疑你将会用资本市场的一套运作模式来做企业,也有人说方正会放弃技术这个根本走资本运作的路子。实际上,您自己做企业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李友:如果单纯的依靠赢利来发展,不使用资本的杠杆,我相信这个企业是不会长久的。方正能够把净资产在3年时间由不到50亿元做到160亿,当然不是仅依靠我们的赢利,我们一直就是产业和资本两条腿走路。方正之前那么多年,无非是把做产品看得很重要,但这些年来,方正把做公司当成做产品,同样看得重要。如果仅仅做产品,不能够长久去支撑我们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把公司当成产品来做。

比如说,我们整个的发展思路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规模思路。现在我们的销售收入是450亿,也许未来这两三年还是这样,但是收入结构会悄然发生变化,我们会抑制不赚钱的行业,或者是赚钱少的行业,让它只保持平稳增长,或者是平均的水平增长就可以了,不去盲目的增长。但是我一定要增加利润高的产业的收入分量。只有高赢利,你才可能做到高市盈率;只有做到高市盈率,你才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回报。这个回报反过来对实业又提供支持,这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的驱动,单纯的靠赢利,或者单纯地靠资本市场都是不可以的,它是一个互相驱动的东西。

整个方正这几年下来我们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我们把双主业驱动放在了第一位,尽管两个副业可能营利能力很强,但是不把它看成是长远的。为什么在副业方向,我们要导入国外知名的大公司进来,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做得好。而我们的双主业有依托,是一定能做到前几名。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把充足的现金流放到第二位,把营利能力放到第三位,丰富的人力储备放在第四位。

我们自己在建立人才资源的储备,到去年年底,方正集团本部人力资源部在管干部大约有700人,其中只有一半是管理干部,另外一半是技术干部,技术干部没有行政级别,但是我们把他们分成国家级的技术干部,省一级的,集团公司级的技术干部等。这些技术干部每一级对应于集团的行政级别,比如国家级的技术干部拿的工资和待遇跟我们的董事长一样高。

另外一个数据是,方正在2007年一年的发明专利和使用专利的总数,相当于方正前面19年的总和,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最近这几年,集团不仅在技术领域加大投入,而且把整个技术体系建立起来了。这些成果出来,要把它转化成生产力和利润,可能要再花几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这个基础。

所以,我们说的这四点:双主业驱动,充足的现金流,良好的营利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几个方面的工作都要同时去做。只有良好的现金流,才有可能去投资新的项目,你才有活下去的基础;投了新的项目,就要强调营利能力;要把这两条做好,没有人力资源储备也是不行的。实质上这几年下来,整个集团的战略和战略执行都是从这个思路来做的。过去的媒体对于我们的产业布局有些误解,但是我相信事实为王,而不是靠去说、去吹嘘,答卷到最后是要交到公众面前的。

记者:在您眼里,方正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方正所讲的“持续创新”的内涵是什么?

李友:方正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在研发、品牌和社会资源上。举例来说,在医疗医药行业,我们在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在IT行业,我们依托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方正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强调创新能力,实际上我们就是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发展起来。北大计算机所的所长历来就是方正的CTO,也是方正集团的董事。我们的模式就是整个计算机所的教授在方正上班、拿工资,我们按照市场机制给他们付报酬。方正这4年时间,能够把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PCB做成国内第一,进入通信和存储等高端领域,做到多层电路板、高密度板、挠性电路板三大品种齐全;过去没有做过芯片,又敢做6英寸(芯片),而且是国内唯一做成前工序、现在能批量生产产品的一家,都是因为我们有研发的能力。也是英特尔唯一的转让技术和工艺的一家,英特尔之所以转让给方正,我相信也是因为它看中了我们的承接能力。就像是一辆车你要会开,你不会开我给你没有意义。

同时我们强调的创新,又不仅仅在基础层面。我们没有仅仅只谈产品创新,只有核心技术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商业模式的创新。针对不同的行业,我们强调争取自己独具特色的竞争能力,强调我们的业务组合,而不是单一的强调某一个产品无节制的做大。这几年,方正在IT产业里,应该说现在活得比其他人滋润,就是因为我们在经营模式上有很多的创新模式,和别人的思路不一样。比如说做IT的终端产品,我们不强调去做规模,当然我并不认为做规模是错误的,我们强调的是往上游去发展。我们也走出来这样的一条路,PCB成功了,接着强调更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因为我们有研发管理和研发支持这个基础,这就是一个模式。另外一个模式是强调跟国际性的大公司合作,跟上游去合作,不要自己独力在那儿干,像芯片我们跟英特尔合作,PCB的研发我们也与以色列和日本等的大公司去合作,现在我们的客户全是国际性大公司。证券业尽管只是一个辅业,我们也去和瑞士信贷合作。所以在商业模式上,我们同样强调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研发的创新。

标签:;  ;  ;  ;  ;  ;  ;  ;  ;  

做一家像产品一样的公司--访方正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优_方正证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