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_研究生就业论文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_研究生就业论文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研究生论文,成本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我国本专科教育全面实行成本分担制度以来,研究生教育是否也要全面实行成本分担制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研究生教育已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实行部分收费,学校普遍对所有研究生收取住宿费,对委培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收取培养费。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将是一项深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它将促进研究生教育机制的变革和体制的创新。同时它将不可避免地对研究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理性对待。本文仅就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与该政策相适应的对策。

一、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带来的机遇

1.学生报考学校、选择专业趋于理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生就业供需矛盾

实行成本分担制度后,研究生本人必须与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研究生必定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和利益要求,希望通过就业实现个人教育投资回报,拥有理想的就业前景。这要求学生报考研究生时要从自己的职业规划入手,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选择学校、专业,考虑其付出的学费是否“物有所值”,不再只看重高校、专业的社会影响和声誉,而要看重它们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结构,看重其本人将来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这样通过市场力量调节研究生报考方向,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研究生就业供需矛盾。

2.就业工作经费和编制更加保证,为研究生就业工作上层次提供物质保障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学校要建立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和经费到位的就业工作保障制度,保证有相对独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保证不低于1%的年度学费用于就业工作,保证师生比1∶500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配备。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后,学校财政状况必将显著改善,研究生学费收入成为研究生教育、学校总经费来源的重要部分,同时为学校带来国家经常性财政拨款。据分析,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后,一般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至少增加收入40%。研究生就业状况是确立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涉及研究生工作方方面面,就业意识贯穿和体现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这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必然将学费收入的很大部分用于研究生就业,这样研究生就业工作经费会同步增加,专职就业编制同步扩充,就业机构同步发展,就业工作领域同步拓展,为研究生就业工作上层次提供物质保障。

3.促进研究生就业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的改革

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后,研究生不但是接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消费者”。这决定了在研究生就业问题上研究生与学校就业部门之间具有服务性契约关系,学校就业部门要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服务,以求获得研究生的满意评价。研究生成为就业的主体,学校要尊重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帮助他们进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生就业管理体制要发生根本变化,学校的研究生就业部门不能是原有的行政管理部门,而是人才专业服务机构,工作职能从对研究生就业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辅导研究生职业生涯和培育研究生就业市场。研究生就业服务方式也将发生根本变化,市场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将成为研究生就业服务的主导方式。

4.部分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状况,提高个体就业竞争力

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后,国家不需要大幅度提高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就能为更多研究生提供读研机会,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这会相对缓解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与不足的研究生教育办学能力的矛盾。研究生教育走下“象牙之塔”,开始面向平民百姓,这有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同时对社会而言,可减轻本科生就业压力,增加研究生毕业生的供给,改善我国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状况,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含量;对学生而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他们今后成为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学业基础,提高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1.原有的研究生就业调控方法失效

目前国家对研究生就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控。研究生属于国家紧缺人才,根据教育部规定,研究生就业要以大局为重,服从国家需要,有支援国家建设的义务,而且要在研究生就业服务范围内就业。同时,国家采用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的招生办法,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到原定向、委托单位工作,来保证国家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这些政策对研究生就业有一定引导作用。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后,由于研究生在接受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承担了部分教育成本,研究生就业与研究生培养脱钩,将实行完全市场化和社会化,国家对研究生就业服务范围无法限制,对研究生就业流向无法用行政手段来调控。同时在学费的压力下,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会更多考虑本人当前职业的薪金待遇,忽视本人将来的职业发展,急于要通过就业实现本人教育投资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研究生就业只有采用公共政策引导、市场调控和职业生涯辅导方法来帮助研究生进行就业定位,原有的行政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不再起作用。

2.研究生教育定位容易趋向功利化、工具化

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加强了市场对研究生教育的导向,在促进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容易使研究生教育趋向功利化、工具化,迷失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具体地讲,研究生教育更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容易过分看重研究生就业率和薪金水平,围绕就业市场打圈圈。这是与研究生教育办学定位背道而驰的。研究生教育不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承担传播文明和传承文化的责任,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和研究。虽然目前一些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就业不景气,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会加剧这些学科无人报考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某些学科的研究生就业永远难,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曾一度就业困难,而现在在就业市场上却极受欢迎,甚至出现“一才难求”之势。研究生教育不能一味追随市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高校研究生专业的调整速度永远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研究生教育定位既要与市场密切结合,又要游离于市场之外。

3.研究生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目前,研究生也出现了就业难、就业竞争激烈和薪酬明显下降的现象。一些社会需求小的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理想就业岗位趋紧,在毕业研究生层面上出现结构性的买方市场。研究生成本分担制度实施,为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供了物质保证,研究生招生数量将在2004年33万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随之而来,毕业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研究生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研究生抱着“我投资、我受益”的心态,在就业时容易过多考虑毕业后的薪金和工作环境。具体地讲,他们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愿到基层、西部、艰苦地区就业,他们愿意到收入待遇丰厚的行业工作,不愿到收入一般的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工作。这样,研究生就业“区域性失衡”和“行业性失衡”会更明显。此外,目前研究生教育模式过分重视理论性教育,忽视应用性教育,钟情于培养学术性理论型研究生。而社会缺乏的是研究生层次应用人才。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培养研究生层次应用人才的历史积累,这种“结构性失衡”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总之,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后,研究生就业更加容易失衡,研究生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4.研究生择业更加倾向短期化、功利化

研究生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一项重大改革,必然对研究生本人择业产生重大影响。对研究生就业而言,研究生成本分担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引导研究生采取务实进取的人生态度,“先就业后择业”;一方面导致研究生功利主义倾向日益突出。后者使研究生在就业时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缺乏远大目标和创业精神,过多关注眼前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出现以“实用”为标尺的短期择业行为。许多研究生在就业去向上宁愿放弃其专长,不考虑个人兴趣、能力是否与所从事职业相匹配,而一味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多的地方去”,完全不考虑学以致用和个人职业发展。同时,由于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制度后,部分研究生需要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加上毕业后面临成家、抚养下一代的问题,在就业时必然考虑经济问题,容易产生“金钱是衡量单位好坏的标准”的择业观。

三、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下的研究生就业对策

1.改革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保证国家人才急需

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后,单靠国家财政拨款已不能解决研究生资助问题,同时国家对研究生就业无法采用原有的行政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进行调控。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拓宽研究生资助来源,把研究生资助和人才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和研究生就业结合起来。根据研究生就业后的收益情况,规定研究生资助方式和资助金额。对市场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学校要引导企事业单位设立定向奖学金,既解决研究生学习生活需求,又为单位发展进行人才储备和构筑人才高地。在学期间,单位还可以提供实习机会,允许研究生参加单位培训,选择单位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对关系国家科学竞争力的基础学科采取保护措施,由国家设立国家优秀奖学金,吸引有志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研究生报考,解决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之忧,从而保证这些学科后继有人。对于毕业后去西部、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的研究生,在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惠政策基础上,学校要设立教育基金,利用各种场合募集资金,为他们提供高额就业奖励金,部分解决他们就业后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扎根西部奉献青春。此外,对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学费全免的研究生,国家要与他们签订资助合同,规定他们毕业后去西部、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的服务期,否则在毕业后6年内退还国家奖学金和减免的学费。对去西部、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服务满三年以上研究生,要允许他们自由流动,为他们在发达地区就业提供便利。总之,我们要改革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为西部、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实行国家对毕业研究生的调控。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人才预测,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目前研究生总体上“存量”不足,需要通过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来进一步扩招,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研究生就业困难。这固然有研究生择业观的问题,但主要是研究生人才需求预测的问题。研究生的扩招要以市场为导向,不能为了追求研究生规模,不顾社会需求和办学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是独立的办学实体,人才是学校的主要“产品”,只有“适销对路”,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研究生教育要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要考虑专业、学位类型的设置与研究生将来就业职业的对应,要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充分利用专业所长为社会服务,减少人才浪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过分强调培养理论型人才,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却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不同行业、地区和单位对研究生需求也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因此,学校要保证研究生顺利就业和高层次就业,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要及时把握研究生层次人才需求脉搏,要有超前意识,做好研究生需求的人才预测,并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培养具有专业学位的应用性研究生,同时兼顾国家长远发展需要,有重点地培养理论型人才。

3.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研究生自主创业

研究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它事关研究生就业、研究生的扩招政策能不能持续下去。随着研究生交费上学,研究生教育不再是少数精英享受的教育权利,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生教育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如不实施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生就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创业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研究生创业能力和主动精神,让研究生有意识、有能力选择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业,使研究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研究生的创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有创意地选择行业、有创意地谋职就业、有创意地自办企业,都属于研究生创业。我们不要以开办公司作为研究生创业的唯一目的,“自办企业”、“创造岗位”固然是研究生就业不错的选择,但对大多数毕业研究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相当一部分毕业研究生即使要自办企业,也要先择业、就业再创业,才可能创业成功。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主要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知识、能力准备。首先我们要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聘用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士为兼职教授,向研究生传授如何创业。第二,顺应创业教育要求,加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第三,为研究生创业提供专业服务和资金资助,营造创业环境。第四,为研究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创业。第五,在研究生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贯彻创业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开辟研究生就业渠道,为社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

4.实施引导性工程,加强研究生择业观教育

择业观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紧扣就业形势和时代热点,因势利导,从本校实际出发,实施引导性工程,为研究生下基层工作起到开拓、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引导他们坚持国家利益、社会需要、个人发展三者的结合,顺应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的调整,积极投身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学生择业时,我们要注重用社会的需要和自身事业发展相结合的观念引导毕业生在事业发展中去实现人生价值,学校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在就业网、就业指导报、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中加强对西部、东、北三省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投身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中去。同时学校要通过跟踪调查,挖掘和宣传在西部、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典型事迹,在全校营造有利于西部、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要出台一些政策推动研究生毕业后到基层工作,如允许到西部、到基层工作就业的毕业研究生,经就业单位同意,可将户口等行政关系委托保管在学校人才中心,工作合同期满,学校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推荐单位;学校根据就业地区实际情况给予就业奖励金;对其助学贷款进行奖励贴息,帮助办理延长贷款还贷期限等。

5.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目前部分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专业研究生教育结构性失衡。具体地讲,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多数研究生是学术性理论型人才,而不是应用性实践型人才,没有实践工作经验,许多实际部门的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他们,同时用人单位具有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稀缺。这要求学校对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学校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职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类型,学校和实际工作部门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和从实际工作部门聘任的一线高水平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在实际工作部门建立实习基地,鼓励研究生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选择实际部门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和预研项目作为论文选题,论文指导采用学校和实际工作部门共同负责的“双导师制”,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同时,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职业教育,提高研究生职业素质。

标签:;  ;  ;  ;  ;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_研究生就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