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研究论文_朱婵,彭婷香,胡金花

湖南省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内科病症的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1例,优质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模式服务,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结果 优质组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为97.6%,常规组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8.0%,常规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心血管内科治疗的疾病有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梗塞等,这些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的完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次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内科病症的患者,按数学随机分组,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1例。优质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0岁~80岁,平均年龄(61.2±1.1)岁,平均病史(35.3±1.1)年;高血压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18例,心力衰竭患者2例。常规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1岁~78岁,平均年龄(60.2±1.2)岁,平均病史(34.9±0.8)年;高血压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17例,心力衰竭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数量、性别、年龄、病情这些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优质组

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模式服务,即(1)在心理方面,心血管内科病症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发生。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并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多关心患者,向患者讲解病因、病理、注意事项、治疗和预后。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患者的压力,让患者以平稳情绪接受治疗。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认真听取患者的提问并合理做出回答,对于患者的宗教信仰、文化、个人隐私不进行议论,友善,公平的对待患者。(2)在生理方面,大多数心血管内科病症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但长时间的卧床会引起便秘一系列的肠道疾病发生,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每位患者制定一系列的护理计划,主要内容有:饮食习惯、活动强度、用药情况、排便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膳、平衡营养、多吃五谷粗粮和蔬菜水果,禁止吃辛辣食物。指导患者每天早晨在空腹的情况下喝300~500ml的温水,促进肠道的蠕动。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出现腰酸背疼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征求患者的同意再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按摩,注意按摩的力度和速度。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爬楼梯等[2]。

1.2.2常规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服务,指导患者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健康,给予吸氧,指导患者遵医嘱咐服用治疗药物,随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重、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于常规的护理工作人员要尽力尽责完成,不能松懈[3]。

1.3护理评估[4]

我院编制满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护理积极性。总分100分,每项20分,总分超过80分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

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优、良、中、差这四个等级,优良率=优例+良例/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比较,优质组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为97.6%(40/41),常规组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为75.6%(3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常规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具体数据如下表:

3 结论

护理工作是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与医疗质量、安全密切相关,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调理护理人员的队伍团结、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工作人员的能力。目的在于通过加强护理工作,改变护理模式,达到优质的护理效果,让患者满意放心。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难度较高,工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低和对生活质量优良率低。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治后工作[5]。

优质组满意程度为97.6%,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模式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心理、情绪、生活上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不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情绪和要求,还能及时的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不仅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还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综合以上说明,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达到很好的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肖英.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3,(6):306.

[2]周萍.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4):287.

[3]马淙,李海灵,周厚湘,徐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3-104.

[4]靳凤香.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4):344-345.

[5]冯琼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8(10):4-5.

论文作者:朱婵,彭婷香,胡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研究论文_朱婵,彭婷香,胡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