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分析论文_范幸 聂雪晴 周锐 龙玲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青春期女学生作为本次研究案例。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增订版当中的113条行为问题条目和自行设计的部分一般情况问卷实现问题调查。统计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结果 10至12岁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0.00%)显著低于12至16岁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16.67%),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10至12岁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社交退缩,其次分别为性问题、体诉、分裂强迫以及抑郁。12至16岁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体诉,其次分别为分裂强迫、不成熟、抑郁。将量表当中的所有条目总分数相加之后进行对比,发现分数最高的主要的因子为喜欢争论、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害羞与胆小;班级成绩当中排名上、中、下的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3.04%、13.04%、16.12%,数据差异不显著,但是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的女学生行心理行为发生率最高。结论 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不同行为因子的检出率在不同青春期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成绩存在一定影响,需要提高对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

青春期是幼年步入成年的过渡阶段,是机体的形态、功能、行为、心理、社会人格等全面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身心健康会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1]。因为生理层面上的快速变化原因,经常会引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2]。近些年,有许多研究发现青春期女性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因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导致许多不良情绪的发生[3]。对此,为了更好的保障青春期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我院接受体检的部分女性青春期学生为例,调查并统计其心理行为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青春期女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案例。100例学生年龄10至16岁,平均年龄(13.4±1.5)岁。100例学生中40例为10至12岁,60例为12至16岁。所有学生都根据班级名词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其中成绩排名上、中、下学生例数分别为23例、46例、31例,上、中、下层次学生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增订版当中的113条行为问题条目和自行设计的部分一般情况问卷实现问题调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当中每一条目的问题均以0、1、2分进行表示,分别表示无、轻度、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不同条目的分数综合为行为问题总分,将所有行为条目划分为9个因子,年龄划分为10至12与12至17两个年龄段。10至12所有的行为因子包含体诉、抑郁、社会退缩、多动、攻击性以及违纪。12岁以上的行为因子包含体诉、攻击性、分裂杨、违纪、不成熟,任何一个因子分数超过98%时定义为行为问题。

1.3统计学方法

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并得出结论 本研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均为0.05,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学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10至12岁青春期女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0.00%)显著低于12至16岁青春期女生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16.67%),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12),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10至12岁青春期女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0.00%)显著低于12至16岁青春期女生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16.67%)。我国近些年研究中认为儿童少年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2.19)%,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另外,在研究中发现青春中期学生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青春早期,通过分析后认为是因为青春中期存在第二性征的快速发育特征,会发生月经初潮、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提升等急速且明显的生理性变化,对于学生的心理影响比较突出[4]。

在青春早期与中心女生的行为因子检出率方面,10至12岁女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社交退缩,其次分别为性问题、体诉、分裂强迫以及抑郁[5]。12至16岁女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体诉,其次分别为分裂强迫、不成熟、抑郁。对于这一结果而言,其原因可能是青春早期时学生的身体变化才刚开始,正处于第二性征将要来临或刚开始的阶段,身体体质量快速增长,精神状态也会逐渐不稳定,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行为特征表现会更加突出,例如社会退缩的表现会非常明显,同时因为第二性征的发生,学生对于性别的特征会表现出明显的好奇、神秘以及害羞,涉及到性问题的可能性也会更加明显,在达到了青春中期之后,第二性征会快速发育,此时性别特征会更加明显,在月经初潮之后,身体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此时体诉便会成为女性最为主要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因为大脑的不断发育,逻辑思维与独立性的长足性发育,智力也逐渐成为但是心理并不成熟,这也促使心理情绪的不稳定性更加突出,经常表现出强力、冲动的一面与温顺、驯服等并存的现象、激烈的变动和固执并存的问题[6]。

另外,将量表当中的所有条目总分数相加之后进行对比,发现分数最高的主要的因子为喜欢争论、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害羞与胆小。对于这一结果而言,认为是青春期的独立意识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求知欲望,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心态发生了改变。另外,青春期的女生发生心理行为问题时经常存在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害羞与胆小、喜欢与年龄大的青少年一起活动等现象的也更加明显,这一些表现都是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比较突出,性心理也在逐渐的成熟,同时内外压力的承担压力也会明显超过儿童时期,从而引发精神无法集中以及注意力无法持久等问题[7]。再加上青春期属于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相互交错的现象,所以很容易发生害羞胆小、喜欢与年龄比较大的青少年一起活动。

在统计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关系时得出了下列结果,班级成绩当中排名上、中、下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3.04%、13.04%、16.12%,数据差异不显著,但是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行心理行为发生率最高。对于这一结果而言,虽然整体来看,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的,但是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在心理行为问题方面的发生率最高,这也一定程度证明心理行为问题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成绩,应当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度与干预及时性,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学习压力[8]。

综上所述,青春期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不同行为因子的检出率在不同青春期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成绩存在一定影响,需要提高对青春期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亦然,武俊青,赵瑞,等.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7):152-155.

[2]章静.六安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8,14(2):310-311.

[3]肖红霞,周昇,俞华,等.武汉市汉南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8,23(3):233-234.

[4]洪翔,连大帅,陈璐斯,等.南京市高校大一新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3):320-322.

[5]杨海婷,姚朗建,吴丽英,等.广州市增城区初中学生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调查[J].生殖与避孕,2016,36(12):1025-1030.

[6]马珺,杨小丽,冯泽永,等.2014年重庆市医学生疑病心理状况及其与人格和健康行为的关系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8):902-905.

[7]李斌,戚艳杰,周玉明,等.怀柔某小学6~11岁儿童社会能力及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9-11.

[8]凌辉,朱阿敏,张建人,等.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女生抑郁、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5):955-958.

论文作者:范幸 聂雪晴 周锐 龙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分析论文_范幸 聂雪晴 周锐 龙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