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和加热炉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

燃气热水器和加热炉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燃气热水器及采暖炉实施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航[1](2019)在《冬季农村居民用户燃具同时工作系数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空气污染严重,PM2.5监测数据屡创新高。尽管北京多年来采取了“清洁空气行动”、“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减少了燃煤总量,但雾霾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北京农村清空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为防治首都大气污染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减煤换煤”和清洁能源供暖是“十三五”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本研究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及不同地区的差异,分别在平原区、浅山区选择已完成“农村煤改气”工作的14个村庄共2404户作为样本,利用文献收集法、理论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等进行研究。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计算,延庆区农村壁挂炉用户用气指标为10.8 m3/m2·a,昌平区农村壁挂炉用户用气指标为9.87 m3/m2·a,大兴区农村壁挂炉用户用气指标为7.98 m3/m2·a,计算得到的用气量指标与农村居民用户生活习惯,居住时间,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可以客观的反映事实,因此在进行农村煤改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农村壁挂炉用户月高峰系数受气候温度影响较大,延庆区月高峰系数为3.089、昌平区及大兴区月高峰系数为3.221。农村壁挂炉用户日高峰系数受气候温度、节假日、工作规律影响较大,延庆区日高峰系数为1.169,昌平区及大兴区日高峰系数为1.123。农村壁挂炉用户小时高峰系数受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工作规律等影响较大,延庆区小时高峰系数为1.083,昌平区及大兴区小时高峰系数为1.137。本研究得到了延庆区和大兴昌平区两组同时工作系数值,经与城镇居民用户现行规范进行比对,研究所得到的燃具同时工作系数小于城镇居民用户现行标准。

李敏婕[2](2019)在《轻烃燃料在承德市农村供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等9个省市供暖期雾霾天气频发。冬季供暖造成污染物排放,加之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使河北省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民用散煤燃烧供暖对环境的污染引发广泛关注。轻烃燃料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好广大农民对优质燃料的需求。课题围绕轻烃燃料在北方农村供暖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依托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太平庄村轻烃燃气供暖项目,对轻烃燃气实际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研究。出于工程项目安全考虑,重点进行轻烃混空燃气安全性物性计算及置换性理论计算。分别对轻烃燃料、不同混空比的轻烃混空燃气爆炸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给出计算结果;根据采集的数据对不同露点温度、作用压力下的混空比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混空比;选择合适的燃气互换性判定方法,对轻烃混空燃气和其他气源进行互换性判定,并给出判定结果;对燃烧器的改造理论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改造方法并提出保证稳定置换的混空比。对承德市双桥区太平庄村项目能耗模拟及成本分析。利用DeST模拟软件对该轻烃民用供暖项目进行能耗模拟,得出具体能耗值。再与其他民用采暖热源进行性价比对比,结果表明,轻烃作为民用采暖燃料最经济。课题将轻烃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了轻烃燃气在农村供暖应用中的安全性,对推动农村清洁供暖的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梁毅[3](2019)在《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及优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津冀地区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的又一经济增长极。随着能源消费进入增速换挡期,三地都面临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加强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等共同需求。对此,三地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发展问题,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并将电能作为替代清洁能源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电能替代发展较为迅速,在居民采暖等领域,电能替代技术得到逐步应用。随着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的持续推进,对电能替代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对技术方案进行深入融合和优化对京津冀地区未来电能替代的推广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展开对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及优化管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如下:(1)对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关联关系展开了研究。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关联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电力消费。同时,能源的大量消耗会加剧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煤炭的消耗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京津冀地区有必要广泛应用能源替代技术,特别是电能替代技术,以缓解当前严峻的能源消费形势和环境污染状况。(2)对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未来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选取经济发展、环保约束、能源价格、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作为影响电能替代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基于改进BPNN-SVM-KELM的电能替代潜力预测模型。将电能替代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电能替代电量作为输出变量,分别运用MEC-BPNN模型、BA-SVM模型和KELM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将各自的预测结果运用VC权值动态分配法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利用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优势。基于趋势外推法设定了电能替代潜力预测输入变量值,对京津冀地区2018-2025年的电能替代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未来的电能替代发展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在居民采暖领域和交通领域存在较大的电能替代潜力挖掘和运行优化空间。(3)对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项目运行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在“以电代煤”中,对蓄热式电锅炉和地源热泵的综合采暖项目运行进行了优化。构建了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热负荷预测模型,选取室外温度、历史负荷和太阳辐射照度作为输入变量,预测未来时段的热负荷需求,为综合采暖系统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构建了基于混沌-猫群算法的综合采暖项目运行优化模型,选取综合采暖项目运行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运用猫群算法进行寻优,同时加入混沌搜索策略以达到提升寻优速度和准确度的目的。选取天津市某园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运行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并能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为未来区域电采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参考。在“以电代油”中,对电动汽车充电策略进行了优化。构建了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优化模型,选取充电费用最小和电网负荷方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运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同时加入小生境算法以提升寻优速度和准确性。分别对负荷特性不同的商务办公区和居民社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充电策略够较大幅度地降低充电费用,同时能够有效地平滑电网负荷曲线,对未来区域电能替代技术的规划运行具体指导性意义。(4)对京津冀地区优化后的电能替代项目运行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构建了“以电代煤”采暖优化运行项目和“以电代油”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运行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电能替代项目优化运行综合效益模糊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综合采暖项目的运行效益在整体上优于独立采暖项目,而经过优化后的综合采暖项目,因其在各阶段的运行方式能够更好地耦合,所以运行效益最优,在能耗特征、资源与环境特征和用户体验特征等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电动汽车充电站采取优化充电策略运行的综合效益优于无序充电运行,且在电网负荷特征和经营能力特征方面表现突出,对电能替代技术未来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5)对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的创新商业模式和给管理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结合电能替代项目的特点,提出了电能替代领域的EPC模式、PPP模式、B2B模式和B2C模式。结合对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与优化的研究结果,从电价、补贴、环保和规划4个方面提出了电能替代推广的管理政策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未来电能替代商业化运营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徐旭东[4](2019)在《基于Hybrid-LCA模型的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比例居高不下,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源头之一,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建筑碳减排将是全球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草砖作为一种天然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生态建筑中。近20年来,我国秸秆草砖建筑的研究与建造也从未停歇。其保温性能优异、就地取材等优势得到一致认可,并能够显着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本文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混合生命周期(Hybrid-LCA)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旨在量化研究国内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发掘不同结构形式的秸秆草砖建筑的优势与不足。首先,本文对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框架、生命周期理论在建筑碳排放方面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秸秆草砖技术、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分析总结了目前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的不足与问题。其次,详细介绍了当下建筑碳排放源以及建筑碳排放最常用的计量方法,分别为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法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投入-产出法。并通过《2012中国投入产出表》、《2013能源统计年鉴》计算相关部门隐含碳排放系数。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引入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用投入产出数据替代过程分析中的缺失数据,罗列出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公式。第三,以我国现存的且经过时间检验的实用型秸秆草砖建筑为例,运用混合生命周期方法计算四种不同结构的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这四类秸秆草砖建筑分别为砖混结构、木结构、轻钢自承重结构和钢框架结构。并与当下传统建材建造的房屋对比,计算秸秆草砖在农村建筑应用中的碳减排效果。另外,将秸秆草砖作为碳库,计算并评价其在建筑中封存CO2的能力。最后,根据我国统计资料,总结分析秸秆草砖在未来农村建筑的应用前景与减排潜力,提出未来农村建筑在建材选择方面的策略。

张瑞芳[5](2018)在《“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的研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治理雾霾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近几年国家开始在北方地区推行无煤化采暖方案,当前津、冀农村地区正处于煤采暖、电采暖、天然气采暖三种主要采暖方式共存的状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津、冀地区部分农村的住宅信息、采暖现状以及人员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进行研究分析;依据问卷调查结果,选取使用煤、电、天然气三种采暖能源的典型农宅,对其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现场测试,对采暖过程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测试与分析;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不同采暖方式的农宅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农宅能耗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采暖经济性和安全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当前农村地区无煤化采暖道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津、冀农村地区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普遍较差,农户对室内环境热舒适度和空气品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农民使用电和天然气采暖的积极性较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燃煤采暖相比,用电和天然气采暖的农户室内平均温度更高,相对湿度更低,室内空气品质更好;对于燃煤采暖农户,清洁煤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污染水平;农村燃煤采暖排放的烟气中污染物严重超标,经折合计算与对比可知,无煤化采暖排放污染物浓度明显低于燃煤采暖。从环保、投资成本、安全性、能源储量以及采暖设备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综合对比“煤改气”和“煤改电”两种无煤化采暖方案的优缺点。对于最冷月平均温度较高且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华北大部分地区,“煤改电”采暖方案更加适宜;对于最冷月平均温度较低的东北地区,“煤改气”采暖方案更加适宜。无煤化采暖对改善室内和室外环境都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农村采暖仍存在室内环境较差、采暖能耗损失大、无煤化采暖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史靖塬[6](2018)在《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态保护理念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当前城市地区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乡村人口与建设用地基数大、城市扩张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乡村人居环境面临更多的生态矛盾,成为国家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在我国西部省份如重庆山地区域,由于面临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更加敏感脆弱,以及适应性规划的思想观念、建设方法与技术方法滞后等问题,亟需开展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生态规划与建设问题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构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理论,并在实证层面探讨重庆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性的规划路径。首先展开对乡村人居传统生态观念及历史规律的梳理,分析当代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借鉴人居环境科学空间层级观念,将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划分为“宏观—村域、中观—村落、微观—农宅环境”等3个层次。并进一步提出宏观村域层面的生态适应性控制路径、中观村域层面的生态适应性优化路径,以及微观农宅环境层面的生态适应性提升路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由6个部分组成。(1)论文沿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思路,以重庆地区为例,展开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调查。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乡村村域原生状态下良好的生态网络格局需要采取规划措施予以控制,乡村聚落规划结构生态要素层面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及乡村农宅环境生态营建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并有待提升等3个核心问题。(2)构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规律认知、现代理论基础认知、乡村规划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及内容诠释,并提出对应三个层次的规划路径。首先,总结了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性的时间发展规律和生态营建智慧。其次,研究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从整体指导意义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生态适应性理论,到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适应性规划理论以及适宜技术理论。然后,分析内生机制、外部推动机制、差异化机制和多尺度引导机制等生态适应性机制。最后提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构成内容,包括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目标、原则与要素,以及“格局控制——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规划路径框架。(3)在宏观村域层面,以格局控制为导向,研究重庆乡村村域的景观生态格局控制路径。首先对村域生态适应性的内涵构成进行研究,如景观生态资源调查分析、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分区、村域建设适宜性分析与评估等;其次提出生态适应性在村域总体规划的应用路径,如乡村生态特色与定位研究、村域景观生态空间规划、村域空间管制规划、村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等;最后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案例展开实证研究。(4)在中观村落层面,以结构优化为导向,研究重庆乡村聚落环境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针对村落空间规划结构层面的各类要素,在路径层面进行调整,以达到有效节约资源与能源、规划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目标,并缓解因规划建设产生的生态矛盾。重庆乡村聚落环境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点空间结构簇群布局、公共空间乡土化与生态化、道路交通生态化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近自然处理等4个方面。(5)在微观农宅环境层面,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研究重庆乡村农宅环境的生态品质提升路径,具体归纳出节地性引导、节能性引导、节材性引导与在地性引导等4种路径。节地性引导路径提出了战略性引导、指标性控制与合理化设计等3种路径。节能性引导路径从农宅居住环境节能规划、适应季节的农宅节能设计、户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节材性引导路径包括了农宅建设材料的节约化和乡土材料的模块化。而在地性引导路径则针对普通农宅环境和传统民居环境两种主要类型进行分析。(6)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视角、生态适应性分析方法,与生态适应性的规划路径等3个方面。首先,论文基于不同空间层次聚居,通过机制和要素分析,尝试提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视角。其次,初步提出“3种生态发展挑战、3个人居环境空间层级、3类生态适应性路径”的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分析方法,针对性提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性的“格局—结构—品质”规划路径,即宏观村域、中观村落与微观农宅环境所对应的生态适应性具体规划路径。

苏均松[7](2018)在《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消费者对燃气具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对燃气具行业发展越来越来重视。燃气具产品企业生产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推动燃气具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质量管理是燃气具产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部分,是决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对燃气具生产销售企业的在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而且对关键环节进行专题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A燃气具公司的发展和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PEST分析法,为A燃气具公司所处宏观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分析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剖析,重点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设计,确定,实施和改进。本文研究分为七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章介绍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概念,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第二章运用PEST分析法,对A燃气具公司宏观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公司面临宏观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对燃气具行业重视带来行业新变化;燃气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煤改气工程带来燃气具行业新的发展良机;燃气具行业研发加速,生产、销售和服务发生新变化。第三章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过程、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信息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分析。第四章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剖析,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过程、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信息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问题分析。第五章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研究,从关键环节的识别、确定、设计、实施和改进等方面进行开展研究,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过程、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信息等关键环节具体分析。最后形成主要结论:一是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发现对标强大的竞争对手,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质量需求,还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研发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人力资源环节、财务环节、设备环节和信息环节等八大环节作为关键环节进行识别,设计,确定,实施和改进。三是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对燃气具生产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从八个环节来实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有启示参考作用。

刘梅杰[8](2018)在《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清洁供暖适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寒冷地区的农村,冬季气温较低,采暖季持续时间较长,但环保性较强的集中供暖系统不适用于建筑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使用,而农村传统的供暖方式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一次能源、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对农户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为该地区农村农户设计可持续循环利用的清洁供暖系统方案及提供针对清洁供暖方案的自主选择策略,对于我国寒冷地区的农村供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等对寒冷地区农业大省山东省农村的基本情况、农房建筑的平面布局、围护结构做法、采暖季供暖现状及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概括了山东地区农村农房供暖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本文将清洁供暖系统的三大组成要素:农房建筑、供暖热源和供暖末端分别进行了设计分析。在农房建筑方面,通过调研整理,建立了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寒冷地区典型农房模型,并对其进行低能耗优化设计,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其供暖热负荷进行分析模拟。在供暖热源方面,通过适用性要素筛选出太阳能+辅助能热源、空气源热泵热源、固化生物质热源、燃气壁挂炉热源作为适用于寒冷地区农村的供暖热源技术并作了技术分析。在供暖末端方面,针对现有的散热器、低温地板辐射、对流炕三种供暖末端进行了农村适用性优化设计及技术分析。通过对清洁供暖三大基础要素的合理化组合,建立了分别以三者为研究对象的对比方案,并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使用习惯及农房设备结合方式为前提完成清洁供暖方案设计。在理论分析、模拟计算、数据信息整理的基础上对清洁供暖系统三要素从室温营造能力及经济性两个方面进行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了农村清洁供暖技术选择策略。本文旨在充分考虑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农户生活习性、农户建筑特征等要素下,提出适宜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建筑清洁供暖技术的开发与设计。并基于供暖效果及经济性对寒冷地区适用清洁供暖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高该地区农民的采暖用能品质,改善采暖季农房的热舒适度及空气质量,并为不同需求条件的农户选择个性化的清洁供暖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佘丽丽[9](2018)在《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燃气热水器造成使用人员CO中毒的案例屡见报端,虽然强排式热水器使用风机可将烟气直接排出室外,减少CO中毒风险,但所取空气来自室内,对室内空气品质有一定影响。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由于给排气管的设置,使得热水器运行与室内空气完全隔绝,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新鲜清洁,并且从功能上完全解决了CO中毒的问题,是更为安全的一款热水器。因此对强制平衡式热水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针对市售JSG20-10JP1型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的内部燃烧结构、给排气管结构、传热过程及烟气、空气流动形态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实验平台对样机进行热工性能测试,重点分析了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效率、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烟气温度、空气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CFD对给排气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不同伸出长度、不同外界风速、不同风向下的扩散情况,并验证其模拟可靠性。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差异性及给排气管烟气卷吸情况,对热水器提出优化意见,为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的生产及安装提供相关参考借鉴。主要结论如下:(1)强制平衡式热水器内部燃烧结构与强排式基本相同,但供风方式有差异。内部燃烧结构及给排气管传热以对流传热为主,烟气排出形态为有中心轴线弯曲的射流形态,空气吸入则很快发展成湍流。(2)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整体热效率较高,已达到二级能效标准,但风机调节范围小,控制系统反应不够迅速。综合热工性能测试得出样机热效率较优工况点为:水流量为10kg/min,热负荷为15kW,排烟温度为95℃。(3)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效率不完全随烟气温度升高而降低,部分点出现反升,且整机排烟温度较低,给排气管中空气温度随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烟气对空气的传热效果不佳。(4)模拟结果显示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给排气管伸出长度值增加而先降低再升高,在伸出墙壁30cm时浓度最低,墙壁处CO浓度随伸出长度值增加而降低;无风速影响下,空气吸入口处也存在少量CO分布,该处CO浓度随正面风速增大而增大,5m/s10m/s时增速最快,空气吸入口上侧较下侧先出现CO分布;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非正面风速增大而减小,且风速较低时墙壁处会分布大范围CO;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外界风向与烟管夹角增大而减小,外界风向与烟管夹角在30°时,墙壁和空气吸入口处均有较高浓度CO分布。综合以上可得出给排烟管的最佳安装位置为伸出墙壁30cm,且给排气管在排烟过程中易受外界风干扰造成空气吸入口处卷吸CO影响燃烧。

王冠[10](2017)在《发电侧与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的效益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也随之快速增加,但由于能源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增长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已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含有政府补贴的固定上网电价制度和税收优惠制度等,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缓解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的问题,但能源储备与需求的逆向分布抑制了中国清洁能源的规模化消纳。因此,为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需要通过发电侧电能替代、用户侧电能替代和两侧联动电能替代等措施深入开展电能替代工作。本文以中国电能替代政策为研究对象,围绕电能替代途径优化和综合效益评价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电能替代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电能替代的基本含义、演变过程和相关政策,总结典型发达国家电能替代的实施经验启示,明确电能替代的综合作用途径,能够为中国电能替代政策的深入具体化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发电侧、用户侧和两侧联动的电动替代优化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决策价值,为论文开展电能替代途径优化及综合效益评估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2)建立了发电侧参与电能替代潜力动态预测及优化模型。从空间、潜力和途径三个方面分析了发电侧电能替代的潜力及空间,针对区域内发电侧电能替代,引入鲁棒随机优化理论,并针对电源的不确定性建立了鲁棒随机约束条件及随机调度优化模型。最后,基于可信性理论分别建立了电能替代常规数学模型和随机调度优化模型,并对所提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3)设计了用户侧参与电能替代经济效益分析及优化模型。讨论了用户侧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和以电代气等电能替代途径,建立用户侧不同电能替代途径的综合效益分析模型。以用户侧电能替代组合投资效益最大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电能替代实施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经典投资组合模型的用户侧参与电能替代组合优化模型。基于用户侧电能替代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围绕电能采暖、烤烟电价和电动汽车三种电能替代政策,设计了用户侧电能替代的补贴政策。(4)构建了发电侧与用电侧联动电能替代优化模型。首先,设计了低谷风电参与电采暖的技术途径,建立了电采暖的经济分析模型。然后,介绍了虚拟电厂的基本结果,建立了基于鲁棒随机优化理论的虚拟电厂随机调度优化模型。最后,提出了清洁能源驱动的多能互补系统,以系统运营收益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能互补系统运行优化模型。(5)提出了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多目标优化评价模型。设计了电能替代标准体系,从发电侧和用户侧两个维度构建包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集成主观可赋权原理的指标权重计算模型,建立了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多目标优化评估机制,从整体和局部掌握中国电能替代政策实施的主要效果,并纵向和横向对比了电能替代的综合效益。

二、对燃气热水器及采暖炉实施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燃气热水器及采暖炉实施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冬季农村居民用户燃具同时工作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依据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案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方案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预测原理与方法
    2.1 规范中壁挂炉同时工作系数的选取
    2.2 同时工作系数统计学计算方法
        2.2.1 小时流量分布法
        2.2.2 二项概率分布法
    2.3 统计学方法的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气壁挂炉用气指标、用气规律的研究
    3.1 样本的确定与数据采集
        3.1.1 样本的确定
        3.1.2 数据采集
    3.2 SPSS统计分析介绍
    3.3 用气量指标的研究
        3.3.1 用气量指标计算
        3.3.2 利用供热指标计算耗气量
    3.4 用气规律的研究
        3.4.1 月不均匀系数计算
        3.4.2 日不均匀系数计算
        3.4.3 小时不均匀系数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燃气壁挂炉同时工作系数的研究
    4.1 数据来源基本情况
        4.1.1 调研村庄及户数
        4.1.2 采暖温度
        4.1.3 采暖面积
        4.1.4 燃气壁挂炉选用功率
    4.2 数据分析和预处理
    4.3 区域高峰小时流量的确定
    4.4 基于二项概率分布法的计算
        4.4.1 单个用户的壁挂炉使用概率P
        4.4.2 同时使用系数
        4.4.3 曲线拟合
    4.5 农村壁挂炉同时工作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轻烃燃料在承德市农村供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北方农村供暖现状
    1.2 清洁能源供暖方式
        1.2.1 电供暖
        1.2.2 煤改气
        1.2.3 生物质能
        1.2.4 地热能
        1.2.5 太阳能
        1.2.6 余热
    1.3 集中供暖
    1.4 农村供暖面临问题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5.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液态轻烃作为民用燃料可行性分析
    2.1 轻烃燃气简介
    2.2 应用现状
    2.3 轻烃燃气资源分析
        2.3.1 轻烃燃气的原料
        2.3.2 国内轻烃资源量
        2.3.3 国外轻烃资源量
    2.4 轻烃燃气特点及优势
        2.4.1 轻烃燃气特点
        2.4.2 轻烃燃气与其他燃料成本及性能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烃混空燃气系统
    3.1 制气的基础工艺原理及流程
        3.1.1 制气的工艺原理
        3.1.2 工艺流程
    3.2 轻烃气化时的传热和传质过程
        3.2.1 传热过程分析
        3.2.2 传质过程分析
    3.3 轻烃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
        3.3.1 轻烃燃气供气站
        3.3.2 输配管网
        3.3.3 应用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烃混空燃气安全性及置换性理论计算
    4.1 爆炸极限
        4.1.1 爆炸极限的含义
        4.1.2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4.1.3 轻烃燃料爆炸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4.1.4 混空轻烃燃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4.2 空气配比
        4.2.1 混空比例计算
        4.2.2 混空比的确定
    4.3 燃气互换性
        4.3.1 互换性判别理论依据
        4.3.2 互换性判定方法比较
        4.3.3 互换性判别计算
        4.3.4 燃烧器的改造
        4.3.5 保证稳定置换的混气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承德市双桥区太平庄村项目能耗模拟及成本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能耗模拟软件De ST介绍
    5.3 初始模型的建立以及参数的设定
        5.3.1 建筑模型
        5.3.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5.3.3 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
        5.3.4 主要功能房间室内设计参数
        5.3.5 系统设定
    5.4 数据分析
        5.4.1 供暖季气象参数分析
        5.4.2 建筑热负荷模拟结果分析
        5.4.3 建筑热负荷能耗对比计算
        5.4.4 轻烃用气量计算
        5.4.5 轻烃与其他热源性价比对比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及优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能替代实践经验
        1.2.2 能源消费与环境减排关系研究
        1.2.3 电能替代潜力预测研究
        1.2.4 电能替代项目优化研究
        1.2.5 电能替代项目效益评价研究
        1.2.6 电能替代推广模式研究
    1.3 主要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电能替代理论
    2.2 潜力预测理论
    2.3 系统优化理论
    2.4 效益评价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及关联分析
    3.1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3.1.1 能源总体消费
        3.1.2 煤炭消费
        3.1.3 石油消费
        3.1.4 天然气消费
        3.1.5 电力消费
    3.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模型
    3.3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关联分析
        3.3.1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3.3.2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
    4.1 电能替代潜力影响因素分析与量化
        4.1.1 经济发展因素
        4.1.2 环保约束因素
        4.1.3 能源价格因素
        4.1.4 政策扶持因素
        4.1.5 技术进步因素
    4.2 电能替代潜力的量化
    4.3 基于改进BPNN-SVM-KELM的电能替代潜力预测模型
        4.3.1 MEC-BPNN模型
        4.3.2 BA-SVM模型
        4.3.3 KELM模型
        4.3.4 VC权值动态分配法
        4.3.5 预测模型框架
    4.4 预测模型验证
        4.4.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4.4.2 模型参数设定
        4.4.3 评价指标选取
        4.4.4 模型训练与测试
    4.5 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
        4.5.1 影响因素预测值的设定
        4.5.2 电能替代潜力预测
        4.5.3 居民采暖及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项目运行优化模型
    5.1 “以电代煤”综合采暖项目运行优化模型
        5.1.1 蓄热式电锅炉和地源热泵采暖原理
        5.1.2 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热负荷预测模型
        5.1.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建立
        5.1.4 基于CCSO算法的综合采暖项目运行优化模型
        5.1.5 实例分析
    5.2 “以电代油”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
        5.2.1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建立
        5.2.2 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
        5.2.3 商务办公区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优化仿真分析
        5.2.4 居民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优化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项目优化运行综合效益评价
    6.1 电能替代项目优化运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以电代煤”综合采暖项目优化运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1.3 “以电代油”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运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 基于层次分析和熵权的评价指标组合赋权
        6.2.1 层次分析法
        6.2.2 熵权法
        6.2.3 组合权重的确定
    6.3 电能替代项目优化运行综合效益模糊评价模型
        6.3.1 指标因素集的确定
        6.3.2 评语集的确定
        6.3.3 隶属度函数与模糊评判矩阵的建立
        6.3.4 模糊变换
        6.3.5 模糊评价结果的处理
        6.3.6 评价模型框架
    6.4 “以电代煤”采暖项目优化运行综合效益评价
        6.4.1 数据收集
        6.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4.3 采暖项目优化运行综合效益模糊评价
        6.4.4 评价结果分析
    6.5 “以电代油”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运行综合效益评价
        6.5.1 数据收集
        6.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5.3 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运行综合效益评价模糊评价
        6.5.4 评价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创新商业模式与管理政策建议
    7.1 电能替代创新商业模式
        7.1.1 EPC模式
        7.1.2 PPP模式
        7.1.3 B2B模式
        7.1.4 B2C模式
    7.2 电能替代推广的管理政策建议
        7.2.1 电价政策
        7.2.2 补贴政策
        7.2.3 环保政策
        7.2.4 规划政策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Hybrid-LCA模型的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秸秆草砖建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2 在我国采用草砖建筑的可行性
        1.1.3 建筑碳排放核算的技术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理论及其应用
    2.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基础
        2.1.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发展
        2.1.2 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框架
    2.2 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碳排放方面的应用研究
        2.2.1 建筑碳排放来源
        2.2.2 宏观区域建筑碳排放研究
        2.2.3 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
        2.2.4 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研究
        2.2.5 建筑生命周期终止阶段碳排放研究
        2.2.6 建筑减排措施的研究
        2.2.7 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2.3 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研究
    3.1 基于过程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法
    3.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建筑碳排放计算
        3.2.1 投入-产出分析碳排放基础理论
        3.2.2 投入-产出部门碳排放系数计算
        3.2.3 建筑碳排放投入-产出计算模型
    3.3 投入产出碳排放系数与清单分析碳排放因子对比
    3.4 混合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
        3.4.1 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
        3.4.2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3.4.3 能源上游碳排放
        3.4.4 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小结
    3.5 本章小结
4 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研究
    4.1 国内现存典型草砖建筑
        4.1.1 砖混结构草砖建筑—宁夏银川市碱富桥村草砖民居
        4.1.2 木结构草砖建筑—甘肃陇南文县茶园村草砖民居
        4.1.3 轻钢自承重草砖建筑
        4.1.4 钢框架草砖建筑
    4.2 草砖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
        4.2.1 材料生产A1 与运输A2
        4.2.2 施工建造A3
    4.3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4.3.1 建筑日常使用B1
        4.3.2 建筑更新与维修B2
    4.4 建筑生命周期终止阶段碳排放
    4.5 草砖建筑碳汇
    4.6 草砖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及低碳设计策略
    4.7 本章小结
5 草砖作为建筑材料的减排效应分析
    5.1 当下农村主流自建房案例碳排放计算
        5.1.1 农村常规住宅建筑典型案例—礼泉县白村新型农村社区工程
        5.1.2 白村新型农村民居建筑物化碳排放
    5.2 草砖建筑与农村自建房碳排放对比
    5.3 秸秆草砖建筑在我国未来农村建筑建设中的减排潜力
        5.3.1 农村住宅建筑面积增长趋势
        5.3.2 生物质建材应用前景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5)“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农宅内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介绍
    2.1 问卷调查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2 现场测试
        2.2.1 测试对象
        2.2.2 测试参数
        2.2.3 测试仪器介绍
        2.2.4 采样点布置
        2.2.5 测试时间
    2.3 室内空气品质客观评价法简介
    2.4 数值模拟方法
        2.4.1 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2.4.2 网格生成
        2.4.3 数值计算以及结果可视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1.1 家庭基本情况
        3.1.2 住宅基本概况
        3.1.3 农宅采暖信息
        3.1.4 农户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
    3.2 现场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农宅室内热湿环境测试结果与分析
        3.2.2 室内污染物水平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2.3 排放烟气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主观调查与客观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3.3.1 热湿环境的主客观对比
        3.3.2 空气品质的主客观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采暖方式的对比研究
    4.1 不同采暖方式的对比分析
        4.1.1 农宅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
        4.1.2 农宅的采暖能耗分析
        4.1.3 不同采暖方式的经济性评价
        4.1.4 不同采暖方式的安全性评价
    4.2 两种无煤化采暖方案的对比分析
        4.2.1 从能源储量的角度分析
        4.2.2 从采暖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角度分析
    4.3 无煤化采暖的现存弊端
        4.3.1 噪声问题
        4.3.2 采暖设备功率过大
        4.3.3 采暖设备运行受供电限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采暖现存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5.1 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措施
        5.1.1 物理模型
        5.1.2 数学模型
        5.1.3 模拟结果与分析
        5.1.4 实验验证
    5.2 围护结构节能保温性能的改善措施
        5.2.1 外墙节能改造
        5.2.2 外窗节能改造
        5.2.3 其余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5.2.4 节能改造的效果分析
    5.3 无煤化采暖现存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5.3.1 对高成本问题的建议
        5.3.2 对安全性问题的建议
        5.3.3 对“气荒”问题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村住宅采暖现状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二元矛盾背景下,乡村规划生态适应性理念滞后
        1.1.2 乡村建设基数大所导致的生态问题
        1.1.3 乡村生态问题的模糊性与严重性
        1.1.4 城市发展对乡村传统生态优势的影响
        1.1.5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生态宜居需要
        1.1.6 重庆乡村具有生态适应的典型代表性
    1.2 研究对象、范围及基本概念
        1.2.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方法
        1.4.2 现场调研
        1.4.3 文献研究
        1.4.4 比较研究
        1.4.5 其他研究方法
    1.5 相关研究及综述
        1.5.1 国外相关研究
        1.5.2 国内相关研究工作
        1.5.3 研究综合评述
    1.6 研究框架
        1.6.1 主要研究思路
        1.6.2 研究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重庆乡村人居环境面临的生态问题
    2.1 宏观层面:全域乡村景观生态格局发生变化
        2.1.1 城乡用地结构变化及生态格局影响较大
        2.1.2 村域景观生态格局逐渐被改变
    2.2 中观层面:乡村聚落重构的生态丧失
        2.2.1 村落空间构成状态的生态丧失
        2.2.2 村落公共空间规划的生态丧失
        2.2.3 聚落交通组织的生态丧失
        2.2.4 聚落基础设施的生态丧失
    2.3 微观层面:乡村农宅环境的生态缺失
        2.3.1 农宅环境用地集约度低
        2.3.2 农宅环境的能源问题
        2.3.3 农宅环境用材待生态提升
        2.3.4 农宅环境地域特征的缺失
    2.4 三个层面的核心问题分析
        2.4.1 宏观层面的核心问题
        2.4.2 中观层面的核心问题
        2.4.3 微观层面的核心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理论研究
    3.1 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传统观念的发展演进
        3.1.1 远古时期——朴素的择居适应
        3.1.2 封建时期——和谐的自然观念
        3.1.3 当代时期——觉醒的生态意识
    3.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
        3.2.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3.2.2 生态适应性理论
        3.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4 生态适应性规划理论
        3.2.5 适宜技术理论
    3.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机制分析
        3.3.1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内生机制
        3.3.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外部推动机制
        3.3.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差异化机制
        3.3.4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多尺度空间引导机制
    3.4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内容构成
        3.4.1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目标
        3.4.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原则
        3.4.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要素
        3.4.4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路径
    3.5 本章小结
4 重庆乡村村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格局控制路径
    4.1 村域规划生态适应性内涵的构成
        4.1.1 村域景观生态资源分析
        4.1.2 村域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4.1.3 村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估
        4.1.4 村域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分区
        4.1.5 村域建设适宜性分析与评估
    4.2 生态适应性在村域总体规划的应用
        4.2.1 乡村生态特色与定位研究
        4.2.2 村域景观生态空间规划
        4.2.3 村域空间管制规划
        4.2.4 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4.2.5 村域空间布局规划
    4.3 案例研究:以重庆南川区金龙村村域总体规划为例
        4.3.1 金龙村基本情况
        4.3.2 村域生态适应性研究
        4.3.3 研究结论在村域总体规划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重庆乡村聚落环境规划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
    5.1 村落居民点因地制宜的簇群布局
        5.1.1 簇群布局的基本规律与规划手法
        5.1.2 簇群农宅单元的组合类型解析
        5.1.3 整体空间形态与设计
    5.2 公共空间规划的乡土化和生态化
        5.2.1 村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分析与规划准则
        5.2.2 重庆村落公共空间的乡土化规划
        5.2.3 重庆村落公共空间的生态化规划
    5.3 道路交通的生态化规划
        5.3.1 重庆村落道路交通的特征
        5.3.2 重庆村落道路交通的类型归纳
        5.3.3 重庆村落道路交通的生态化规划
    5.4 基础设施的近自然处理
        5.4.1 重庆村落基础设施类型的适应要求
        5.4.2 近自然处理的概念与特征
        5.4.3 重庆村落基础设施的近自然处理方法
    5.5 案例研究:以重庆大观镇高山移民村落规划为例
        5.5.1 村落规划背景
        5.5.2 村落规划现状要素简要评析
        5.5.3 村落规划中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
    5.6 本章小结
6 重庆乡村农宅环境规划的生态品质提升路径
    6.1 重庆乡村农宅环境生态品质提升路径的基本思路
        6.1.1 农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6.1.2 生态品质提升路径的原则
        6.1.3 生态品质提升路径的目标和构成
    6.2 重庆乡村农宅环境规划的生态品质提升路径解析
        6.2.1 农宅环境规划的节地性引导路径
        6.2.2 农宅环境规划的节能性引导路径
        6.2.3 农宅环境规划的节材性引导路径
        6.2.4 农宅环境规划的在地性引导路径
    6.3 案例研究:重庆合川塘湾村农宅环境节能性评定与规划改进
        6.3.1 案例背景与节能性标准评定
        6.3.2 基础分评定——农宅节能与能源利用
        6.3.3 附加分评定——农宅场地风环境分析
        6.3.4 问题总结与优化改进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论文的不足
    7.4 研究工作的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附录1: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需求调研问卷
    D.附表

(7)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PEST分析法
    (三)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一、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管理的概念
        3.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4.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1.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八大原则
        3.戴明环(PDCA)
二、A燃气具公司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府部门对燃气具行业重视带来行业新变化
    (二)燃气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三)煤改气工程带来燃气具行业新的发展良机
    (四)燃气具行业研发加速,生产、销售和服务发生新变化
三、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A燃气具公司概况
        1.主要产品
        2.组织文化
        3.员工概况
    (二)研发质量管理分析
        1.技术评估
        2.技术研发
        3.技术专利成果转化
    (三)采购质量管理分析
    (四)生产质量管理分析
    (五)营销质量管理分析
        1.关键的顾客群及营销相关方群体
        2.和主要顾客的沟通机制
        3.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分析
        1.工作系统
        2.员工绩效管理
        3.员工的学习
        4.员工的权益
    (七)财务质量管理分析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
        2.积极加大融资力度,保证资金供给
        3.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财务监管,提高控制财务风险
    (八)设备质量管理分析
        1.基础设施质量管理
        2.基础设施预防性和故障性维护保养
        3.重视环境、健康安全以及以人为本的设施保证
    (九)信息质量管理分析
        1.信息系统
        2.确保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安全易用
四、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剖析
    (一)研发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研发过程未能实现多维度综合评价
        2.研发项目综合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二)采购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零部件分类管理不清晰
        2.供应商分级管理不清晰
    (三)生产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技术开发改造项目统筹效率有待提高
        2.OEM产品质量管理系统性有待提高
    (四)营销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对顾客消费需求变化信息收集管理有待提高
        2.满足年轻顾客对高科技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分析开发不足
        3.营销体系快速响应客户反应不够
        4.多产品综合营销体系动态管理不强
        5.经销商二代接班人培养关注不够
        6.经销商收集顾客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五)人力资源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未能分类细化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道路
        2.对内部培训讲师综合素质提升不足
    (六)财务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工作不够精细化
        2.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七)设备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设备使用预防性维护不足
        2.设备采购系统性有待提高
    (八)信息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应用网络系统标准化有待提高
        2.内部应用系统和外部顾客交流未能实现
五、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一)关键环节的识别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二)关键环节的确定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三)关键环节的设计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四)各关键环节的实施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五)关键环节的改进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清洁供暖适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寒冷地区农村现状研究
    2.1 寒冷地区农村调研对象及方法
        2.1.1 调研对象
        2.1.2 调研方法和内容
    2.2 寒冷地区农村家庭基本情况
    2.3 寒冷地区农房现状
        2.3.1 农房平面布局
        2.3.2 农房屋顶形式
        2.3.3 农房外围护结构状况调研
    2.4 寒冷地区农村供暖现状
        2.4.1 寒冷地区供暖期区间
        2.4.2 寒冷地区农村供暖方式
        2.4.3 农房能耗及用能现状
        2.4.4 农房供暖季室内热舒适性状况
        2.4.5 农房不同功能空间的供暖需求
    2.5 寒冷地区农村清洁能源分析及农户对其利用现状
        2.5.1 秸秆资源分布
        2.5.2 禽畜粪便资源分布
        2.5.3 太阳能资源分布
        2.5.4 地热能源分布
        2.5.5 风能能源分布
        2.5.6 农户对清洁能源利用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清洁供暖技术选型
    3.1 典型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设计
        3.1.1 典型寒冷地区农房确定
        3.1.2 典型寒冷地区农房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
    3.2 典型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能耗模拟
        3.2.1 典型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能耗模拟
        3.2.2 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模拟结果及分析
    3.3 寒冷地区农房适用清洁供暖热源技术选型
        3.3.1 现有清洁供暖热源技术
        3.3.2 寒冷地区农房清洁供暖热源技术适用性分析
        3.3.3 太阳能(光热)+辅助能热源技术
        3.3.4 空气源热泵热源技术
        3.3.5 固化生物质热源技术
        3.3.6 燃气壁挂炉热源技术
    3.4 寒冷地区农房清洁能源供暖散热末端选型
        3.4.1 散热器对流散热末端
        3.4.2 低温地板辐射散热末端
        3.4.3 对流炕散热末端
        3.4.4 寒冷地区农房清洁能源供暖散热末端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清洁供暖技术适用性分析
    4.1 寒冷地区典型低能耗农房清洁供暖方案选型
        4.1.1 清洁供暖三要素简述
        4.1.2 对比方案组一
        4.1.3 对比方案组二
        4.1.4 对比方案组三
    4.2 对比方案组一设计
        4.2.1 清洁供暖热源设计
        4.2.2 清洁供暖末端设计
        4.2.3 其他供暖构件设计
        4.2.4 系统设计
    4.3 对比方案组二设计
        4.3.1 太阳能+辅助能供暖热源系统设计
        4.3.2 空气源热泵供暖热源系统设计
        4.3.3 燃气壁挂炉热源供暖系统设计
        4.3.4 固化生物质热源供暖系统设计
    4.4 对比组三方案设计
        4.4.1 供暖末端材料及数量设计
        4.4.2 不同供暖末端布置方案
        4.4.3 系统设计
    4.5 清洁供暖方案适用性评价指标
        4.5.1 室温营造能力分析
        4.5.2 经济性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山东地区乡村传统民居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发展
        1.1.2 热水器的分类及原理
        1.1.3 给排气管基本原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烟气扩散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及排烟工况理论分析
    2.1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理论分析
        2.1.1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器燃烧理论分析
        2.1.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室燃烧换热理论分析
    2.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烟气排放理论分析
        2.2.1 烟气成分生成机理
        2.2.2 烟气和空气换热理论分析
        2.2.3 烟气和空气流动理论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性能及排烟工况测试
    3.1 试验系统及仪器
        3.1.1 供燃气系统
        3.1.2 供水系统
        3.1.3 烟气分析系统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准备
        3.2.2 试验方案设计
        3.2.3 试验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及讨论
        3.3.1 热水器热效率与水流量
        3.3.2 热水器热效率与热负荷
        3.3.3 热水器热效率与过剩空气系数
        3.3.4 过剩空气系数与热负荷
        3.3.5 热效率与烟气温度
        3.3.6 空气进气温度与烟气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排烟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4.1 给排气管物理模型
    4.2 给排气管数学模型建立
        4.2.1 控制方程
        4.2.2 Fluent中数学模型的选取
        4.2.3 网格划分
        4.2.4 物理模型假设及边界条件设定
    4.3 数值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模拟结果与分析
    5.1 数值模拟可靠性分析
    5.2 模拟结果分析
        5.2.1 给排气管伸出墙壁长度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2.2 外界风速改变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2.3 外界风向改变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实验数据记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10)发电侧与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的效益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节能减排相关机制研究现状
        1.2.2 清洁能源替代火电研究现状
        1.2.3 电能替代其他能源研究现状
        1.2.4 不同区域电能替代研究现状
        1.2.5 电能替代效益评价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电能替代相关政策、实践经验和作用途径
    2.1 电能替代内涵及政策
        2.1.1 电能替代基本含义
        2.1.2 电能替代演变过程
        2.1.3 电能替代相关政策
    2.2 国内外电能替代实施现状及经验启示
        2.2.1 国外电能替代实践现状
        2.2.2 国内电能替代存在问题
        2.2.3 国外电能替代经验启示
    2.3 中国电能替代多元化作用途径分析
        2.3.1 发电侧电能替代途径
        2.3.2 用电侧电能替代途径
        2.3.3 多元化电能替代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侧参与电能替代潜力分析及调度优化模型
    3.1 发电侧电能替代途径及潜力分析
        3.1.1 电能替代空间分析
        3.1.2 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3.1.3 电能替代途径分析
    3.2 区域内发电侧电能替代优化模型
        3.2.1 鲁棒优化理论
        3.2.2 常规调度数学模型
        3.2.3 鲁棒随机调度模型
    3.3 跨省区发电侧电能替代调度优化模型
        3.3.1 可信性理论
        3.3.2 能源外送数学模型
        3.3.3 能源外送随机优化模型
        3.3.4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及优化模型
    4.1 用电侧电能替代主要途径分析
        4.1.1 实施以电代煤的途径
        4.1.2 以电代油实施途径
        4.1.3 以电代气实施途径
    4.2 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模型
        4.2.1 以电代煤效益分析模型
        4.2.2 以电代油效益分析模型
        4.2.3 以电代气效益分析模型
        4.2.4 算例分析
    4.3 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组合优化模型
        4.3.1 经典投资组合模型
        4.3.2 电能替代目标函数
        4.3.3 电能替代约束条件
    4.4 用电侧电能替代补贴政策设计
        4.4.1 电能采暖补贴政策
        4.4.2 烤烟电价补贴政策
        4.4.3 电动汽车补贴政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电侧与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分析与优化模型
    5.1 发电侧与用户侧组合电能替代途径
        5.1.1 低谷风电参与电采暖
        5.1.2 分布式能源集成虚拟电厂
        5.1.3 清洁能源集成多能互补系统
    5.2 低谷风电参与电采暖经济分析模型
        5.2.1 电采暖技术路径设定
        5.2.2 电采暖经济性分析模型
        5.2.3 算例分析
    5.3 需求响应参与虚拟电厂调度优化模型
        5.3.1 虚拟电厂基本构成介绍
        5.3.2 虚拟电厂调度优化模型
        5.3.3 虚拟电厂随机调度模型
        5.3.4 算例分析
    5.4 清洁能源驱动多能互补系统运营模型
        5.4.1 多能互补系统构成
        5.4.2 多能互补系统运行模型
        5.4.3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发电侧与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6.1 电能替代标准体系设计
        6.1.1 构建依据与原则
        6.1.2 架构与层次划分
    6.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指标体系要素分析
        6.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2.3 指标体系构建
    6.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6.3.1 标准化处理模型
        6.3.2 主观赋权模型
        6.3.3 客观赋权模型
        6.3.4 多目标优化的评价模型
    6.4 算例分析
        6.4.1 基础数据
        6.4.2 权重计算
        6.4.3 评价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对燃气热水器及采暖炉实施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冬季农村居民用户燃具同时工作系数研究[D]. 张伟航.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3)
  • [2]轻烃燃料在承德市农村供暖中的应用研究[D]. 李敏婕.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3]京津冀地区电能替代潜力预测及优化管理研究[D]. 梁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基于Hybrid-LCA模型的秸秆草砖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D]. 徐旭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的研究分析[D]. 张瑞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6]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 史靖塬. 重庆大学, 2018(09)
  • [7]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D]. 苏均松.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2)
  • [8]寒冷地区低能耗农房清洁供暖适用技术研究[D]. 刘梅杰. 山东建筑大学, 2018(02)
  • [9]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D]. 佘丽丽. 重庆大学, 2018(04)
  • [10]发电侧与用电侧参与电能替代的效益分析与优化研究[D]. 王冠.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2)

标签:;  ;  ;  ;  ;  

燃气热水器和加热炉室外安装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