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迅速拓广,使得以往需要手工操作的许多领域,相继使用起计算机来辅助工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应运而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然而,在科技编辑领域中,却迟迟未见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问世,是科技编辑工作无需计算机来辅助,无需自动化吗?
尽管在今天编辑手工量尚可对付,但随着各类出版媒体的增加,传播的信息量的指数增长,传统的手工编辑方式终将难以应付。
建立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将编辑工作的经验、方法编制成程序,利用计算机来协助完成编辑工作,在当今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加快科技传播的速度,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间距进一步缩短;其次,可以提高科技传播的质量,防止错误的信息通过出版流入社会而造成的各类危害;第三,可以缓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编辑人员培养周期长知识易老化之间的矛盾,协助科技编辑运用科学方法审读文稿,避免因专业不对口而导致看稿如读“天书”的现象发生。
2 基础
同建立其他计算机辅助系统相比,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相对而言要困难一些。这是因为科技编辑工作所面临的是整个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世界所获成果的总体。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要能够起到协助编辑处理不同内容、不同方向、不同学科的文稿,首先必须寻求各类文稿内容中所共有的规律,然后才有可能编制相应程序;而只有这种共同规律积累到一定数量,才有可能建立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事实上,寻求科技文稿中潜在的一般规律,以便据此建立相应的编辑方法,来发现文稿中可能存在的疏误,已成为科技编辑工作的需要。因此,早在80年代初,华中理工大学钱文霖编审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1988年,正式提出了“科技编辑方法论”这一极富特色的研究。之所以说“科技编辑方法论”可以作为建立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的基础,是因为同其它的编辑学研究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该研究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了编辑的规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科技编辑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或立论依据是:1 )科技文稿的内容无论怎样广泛或各不相同,都是科技成果的总结,符合科技本身的规律性与被论述对象客观存在的一般状态。这种一般状态较之论著的具体阐述层次更高。由这种高一层次的普遍规律出发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把握低一层次的特殊表达。2)当代科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化, 力求用简捷优美的形式来概括丰富深刻的内容,是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那么,通过对科技文稿中图形、文字、符号、公式、表格等各种类型的分析,把握形式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同内容的对应关系,就有可能走从形式到内容之路,由形式特点来把握内容含义,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普适而有效的。3)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所有新的科学研究, 都是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科学常识而发展的,科学常识积累得越多,科学发展的速度就越快。科技发展的历史也同时表明:所有新的科学研究,都突破了已有的常识。这种突破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常识的深化、拓展;二是对原有常识的证伪、否定。这两方面有时会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利用常识与新知的关系,从常识出发来考察新知。其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常识为参照判断新知的“新”;二是以常识为基础来判断新知成立的依据;三是从常识如何演化为新知的途径来审视新知的意义、作用。
十多年来,通过以上思路,已经归纳出一大批能够帮助科技编辑审读文稿的有关规律、规则,并建立起若干科技编辑方法。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也在国内编辑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先后有多次全国或省际的编辑学术会议进行过专题讨论。《新闻出版报》、《中国出版》、《编辑学报》、《编辑之友》等报刊做了报道或评论。1993年,“科技编辑方法”研究通过了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1994年又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3 规律
“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中的编辑方法和规律、规则针对性极强,往往是一条规则对准科技文稿中既普遍出现又十分具体的一种关系。比如,相等与不等关系,即用=、≡、≠、≈、<、>、≥、≤等等符号表示的关系,是科技文稿的表达式中大量出现,其中最常见为特定不等关系(<、>),特定不等相等关系(≥、≤)和相等关系(=)。
它们常常混合交叉使用,如
a=b≥、c>d。
这时其具有何种特性呢?可以发现,表达式中的特定不等关系可以“兼并”掉特定不等相等关系和相等关系,特定不等相等关系也可“兼并”掉相等关系,而相等关系永远是被“兼并”者。因而在混合使用时,相等关系可省,即
a>b≥c=d→a>b≥d。
相对于特定不等关系,特定不等相等关系也可省,但相应地,其后的相等关系也须随之省略,即
a>b≥c=d→a>b,a>b≥c=d→a>b=d。
唯独特稳定不等关系不可省,即
a>b≥c=d→a≥c=d。
由此可归结出相等与不等关系间的所谓兼并规则:在处理相等关系与各类不等关系之间的关系时,不等兼并相等。
掌握了这一规则,就可以简捷地判断特定不等相等关系的性质,准确地省略各种关系混合使用中的运算步骤,从而迅速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另外像“对应规则”“序关系规则”等一系列规则,都能起到同“兼并规则”类似的作用。这样的一些编辑规律或规则,可以人工运用,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科技编辑运用这些规律、规则发现了数表、图形、公式中的递增、递减、数值取位、缺项、图文对应等问题,但人工运用的不足之处在于,随着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的编辑规律、规则会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学习、记忆、选择的困难。如果记都记不住,何谈应用?因此,根据这些规律和规则,建立起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4 实践
建立计算机辅助编辑系统虽然已经具备了可能性,然而,勿庸讳言,真正实践起来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因而较好的办法是采用逐步深入的措施,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地方开始,先开发出一些能够检查文稿中某些常见关系的软件,当这类程序积累多了时,再考虑编制系统,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开发出能够帮助编辑检查参考文献和文稿中某些序关系的软件。
现简单介绍编制检查文稿中序关系的程序的基本思路与过程。鉴于科技文稿中序关系众多、表现各异,错综复杂,因而有必要适当归纳成一般的类型。考察各种序关系的生成方式,可以将其分成若干序型。
常见的序型有:
(1)划分序——由整体划分为部分时产生的序关系, 如将一篇论文分成若干个部分时,就用序号来标识和连接各部分。这种序型的特点是序号至少要有两个,不能出现只有一个序号的情况。
(2)排队序——按某种条件进行排队而成的序关系, 如文稿中常按出现的先后排队,图序、表序、参考文献序、公式序等常是这样形成的。这种序的特点与划分序正相反,可以出现只有一个序号的情况。如在一篇文稿中只引用了一篇文献,也可以将该文献编号为文献1, 因虽只有一项,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队。
(3)层次序——由事物分层次而产生。 这种序型的特点是各层次间必须采用不同形式的序号,由纵向而构成序列。
分清序型后,再找出各类序成序的条件和方式,继而就可编制出检查程序条件和方式的程序。
对付印后送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武汉办事处且符合本软件识别对象要求的36家科技期刊的磁盘文件进行了检查,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12]。
表1 检查结果统计表
总期有错期比例实际论误检论分篇准
刊数 刊数 文数 文数 确率
36
11 30.6 7052
99.7%
检测 实际错误报率设定错检出错漏报率
错误数 误数误数 误数
7050
28.6% 2827
3.6%
由统计结果分析,所检查的科技期刊数量占入编科技期刊总数的54.7%,如果排除方正7.2WORD及采用中文标题序的期刊, 其检查数量上升至70%以上,说明该软件具有相当的适用性。
从表1可以看出,检序软件基本上能够满足编辑工作的实际需要, 完成对大批量稿件中标题序的检查。当然,如果企望通过使用该软件而完全解除编辑的手工劳动是不现实的。因为计算机检序毕竟属于“辅助”性质,它可以提示标题序存在的问题,但要由人来核实和改正。依靠人机配合,有些问题虽然存在但无实质性影响,可满足科技期刊编辑的实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