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东莒县阎庄镇水利站 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发展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更是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水利工程建设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需要采取相关生态措施应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变化,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功能,这将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概念入手,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原则,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对于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原则
一、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1、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近几十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恶化,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设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走生态水利的道路。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城市的品味也随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经济的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保障机制,加强施工安全经济的保障,综合生态水利建设项目确定生态水利工程施工进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对水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可持续的需求,合理安排布置水利工程建设,以满足水利项目施工达到安全、经济的原则,从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和谐统一。
2、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以满足水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及时了解地形的形态特征,因地制宜规划,全面了解河流形态和地理环境,做到与周围的水生态系统相协调,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文和自然的有机结合,比如保留和恢复河流本身的原始结构,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水的原始生物的运动;扩大绿色植物区域,提供水生生物生存地域,确保地下水的有效供给;创建简单的景观河,需要协调融入设计;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植物的水体自净能力,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还可以减少维护成本。
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规划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来分析,针对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素提出了系统而总体要求,整体性原则要求不仅要考虑水文系统修复问题,而且要考虑水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如果不对整个环境生态系统进行考虑,只能暂时缓解问题,甚至会影响水利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性原则还要求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从生态角度降低工程成本。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因素
1、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貌形态和岩土体的天然结构,从而产生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开采石料时,岩土剥离后会加速风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工开挖基坑和高陡边坡时,岩土体会产生临空面和裂隙,可能造成滑动破坏。弃石乱堆乱放会引发泥石流,基坑排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
2、水利工程施工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承包商采取的环保措施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中的有关条款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施工放炮,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在居民集中点用药量过大,炮声震动使部分民宅受损,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施工弃渣,在施工中大部分承包商是按规定将弃渣倾倒到渣场的,但也有部分承包商不按规定将施工弃渣乱堆乱倒。生产废水未达标就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倾倒在营地周围,施工机修场地附近油迹斑斑,存放机械设备的地方随处可见油迹。部分施工营地周围废纸、烂塑料袋在树丛中乱挂乱飞,灰渣、废物、塑料、纸屑、烂鞋破袜随地乱扔,卫生状况堪忧。
3、施工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将破坏一部分土壤和植被,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砂石料场开采,施工设施的布置,修扩建公路,修建临时及永久性建筑,施工场区及生活区的布置等施工环节。此外,施工噪声惊扰库周陆生动物,对其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坝基、围堰、截流等施工过程均向水中投入大量的砂石料,料场开采对植被的破坏使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加剧,使一部分泥沙进入河道;若弃渣场位置选择不当,遇暴雨或大洪水冲刷时,亦可能挟带大量泥沙入河,污染河流。
四、加强生态水利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水利工程规划水平。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水利工程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应首先做好被治理或开发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2、完善有关法律,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业主不可能对工程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3、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或采取70%~80%开发率。对能源的开发,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4、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建设期安置移民的费用通过预支若干年应得的收益来解决。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总而言之,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只要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且做到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不断发展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就可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问题的思考[J].品牌,2011,(05)
[2]李建熹.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效应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1,(05)、
论文作者:李文静1,于月文1,李文磊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水利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移民论文; 原则论文; 河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