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论文_王天东

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论文_王天东

王天东

山东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255067

摘要:资料:选择2012-03—2013-03我院接诊的9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方法:2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脱水、抗感染等支持治疗;结论:在极期中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均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后遗症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乙型脑炎;后遗症;干预手段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s encephalitis),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常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3—2013-03我院接诊的9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均通过脑脊液和血液检查确诊。男61例,女29例;年龄1~10岁,平均(4.3±1.6)岁,病程为2~11d ,平均(4.5±1.9)d。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预后不良组30例。2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 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脱水、抗感染等支持治疗。抽搐惊厥的患儿给予安定、苯巴比妥钠治疗,高热患儿冷敷头部,意识不清患儿给予抗感染、纳洛酮等对症治疗。分析患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分别对2组患儿的肝功能(ALT、AST)及心肌酶谱(CK、LDH)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调查2组患儿的疫苗接种史、初期持续时间、意识障碍程度、呼吸衰竭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和结论

1.后遗症

1-1后遗症的定义:乙脑病变以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由大脑至脊髓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形成大小不等的软化灶,从而引起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且恢复较慢。[1]部分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症,药物治疗无特效。

1-2远期后遗症 部分乙脑后遗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转或恢复。而部分患者急性期恢复后,数年才出现视神经萎缩、癫痫等滞后出现的后遗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乙脑后遗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期:(1)初期;(2)极期;(3)恢复期;(4)后遗症期。其中极期发生在病程的第4-10天,除初期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2]因此极期是治疗过程中的高危时期,也是后遗症产生和干预的关键阶段。

患儿在极期出现的高热、抽搐症状能够加重脑细胞坏死:当体温达到40℃以上并持续上升时,这种高热状态使患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嗜睡、 昏睡、昏迷,甚至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等症状。大量脑细胞受到乙脑病毒侵害,再加上高热、抽搐等病症影响,更加重了患者脑细胞的缺氧和坏死,最终破坏大脑的正常功能, 出现失语、四肢瘫痪、精神异常等后遗症。

患儿在高热、抽搐的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缺氧、引发呼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部位不同,患儿出现的呼吸衰竭程度也有所差异,病灶在中脑,患者多表现为深度昏迷,出现中枢性过度换气,呼吸性碱 中毒等;病灶在脑桥和延脑,患者多表现为深度昏迷,并迅速 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脑细胞 的缺氧、坏死,更容易导致后遗症的发生。

此外,临床数据表明,肝功能、心肌酶谱状况、意识障碍程度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同样是影响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3、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手段

在整个病程中,极期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在极期中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均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后遗症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中,极期是干预的最佳时期。

3-1迅速控制高热、 抽搐是治疗儿童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对于高热、抽搐乙脑患者,应使用水合氯醛灌肠、地西潘等镇静止痉剂,静脉推注20%甘露 醇,每6h重复应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配合药物降温,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加压呼吸等,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

3-2解除呼吸障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亦可有效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对伴呼吸障碍的乙脑患者,深度昏迷、痰鸣音明显者,应通过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应用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脑水肿所致的呼吸衰竭;针对屏气,给予抗惊厥处理;对于延脑麻醉所致的自主呼吸停止患者,立即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应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果存在自主呼吸,但呼 吸浅弱,应给予呼吸兴奋剂应用。

3-3 纠正大脑缺氧可明显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高压氧可极大的提高脑组织氧分压与血氧弥散力,从而彻底改变脑组织的水肿,脑细胞变性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之能得到充分的氧供应,提高组织的氧储备量,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阻止了无氧代谢,纠正了乳酸血症。[4]同时由于脑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颅内压降低,因而打断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阻止了脑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促进脑细胞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高压氧可改善胃肠功能,提高食欲,改善睡眠,增强循环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极期是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和后遗症预防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等可能引发后遗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治疗,采用迅速控制高热、抽搐,解除呼吸障碍,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衰竭以及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高压氧治疗等干预手段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芳,方琼,沈晓丽等.21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10):1058-1060.DOI: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2.10.022.

[2] 许丽娟,朱朝敏.重庆市303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11):1057-1059,1062.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1.11.028.

[3] 刘增荣,吕晓江,杨洁等.流行性乙型脑炎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5):450-452.DOI:10.3969/j.issn.1005-3697.2014.05.10.

[4] 朱燕凤,曾玫,王晓红等.上海市中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2):92-97.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3.02.003.

作者简介:王天东,男,1963年出生,汉族,藉贯: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三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从事传染病专业29年 。

论文作者:王天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论文_王天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