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希望能够在博物馆中亲身体验到展品,改变传统的仅观看式的展览方式。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旅游业的逐渐发展、文化传承的需求是博物馆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的背景;在具体措施上如体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体验少数民族服饰、品尝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出售纪念品和开设少数民族特色客栈的具体体验形式可以让观众直接体验到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改变博物馆单一的展览模式。
关键词:博物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现代博物馆而言,传统的展示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为观众已不在满足传统的仅靠观看来获得知识的目的,他们需要达到全面体验。”[1]观众希望能够在博物馆中亲身体验到文物。而对于少数民族民俗而言,它是各民族世代传承下来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它是各民族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见到的东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有15个是云南世居独有的民族。民族众多,民俗丰富,直接体验民俗风情才能够让人们正真领悟到少数民族民俗的真谛。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因此可以把少数民族民俗引进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时把少数民族民俗文物更生动、更形象的搬进博物馆,让人们能够在博物馆中真正体验到人们更关心的食、住、行、游、购一体化的展览方式,更直观的体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
一、背景
(一)云南少数民族众多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有15个是云南世居独有民族。因受到云南高原波状起伏、高山峡谷相间的地形影响,使得各少数民族受外来的干扰较小,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延续下来。各少数民族有着精美绝伦的民族文物、风貌独特的传统村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等等。云南有这些先天性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优势让其他人更深刻的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把真实的民族特点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因此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优势,把各民族的民俗特色保留下来,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
(二)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利用少数民族众多的先天优势,一直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政府把开发和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基地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2]云南把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云南经济支柱之一,打造旅游强省。因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云南的旅游业大幅提升,其中大部分就是依靠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如西双版纳的傣族、大理的白族、丽江的纳西族等等,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是依靠当地少数民族民俗特色。通过云南的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把少数民族民俗风情通过博物馆的形式,进一步整理综合而系统的向世人传递出去。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各少数民族经过历史的沉淀而世代传承下来的民族精华,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不同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思想的不断涌现,新生活方式的来临,旧的、传统的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博物馆作为传播文化、保护文化的机构,就应该承担这一任务。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的人真正亲身体验到。
二、发展现状
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为了体现这一特色,各博物馆根据这个特点在设计展览、展品形式上各有突出,如成立云南民族博物馆。但是总体来看博物馆在内容上、陈列形式方面都是采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方式。
(一)陈列形式单一
云南各博物馆的陈列形式都是按照时代发展或是内容来陈列的,如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南民族博物馆在陈列形式上是按照内容来分的,如少数民族服饰、乐器、生产工具等。各博物馆在陈列形式上比较单一,是传统的陈列形式,即把整理好的各文物按照一定的排列展示给观众;在少数民族乐器上,云南民族博物馆是在乐器馆内设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曲,然后循环播放这些歌曲,这点可以让观众聆听到少数民族歌曲,打破单调的形式。但是总体来看,博物馆陈列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观众在观看时,不能真正融入到其中,只是表面上看过,不能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民俗特色文物,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没有真正体会到少数民族民俗的内涵。
(二)系统化缺乏
博物馆在整体内容上基本是按照传统博物馆的形式来设计的,因此新的博物馆在设计上缺乏系统化,除了寂静的展品就没有其他可以让观众触摸到的、可以亲身体验到的有新意的东西。博物馆在设计上只是考虑到博物馆“内部”的文物,没有把视野打开,没有和观众普遍想要得到的既能观看博物馆的文物,又能在博物馆中享受“游”的乐趣。观众想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民俗特色文物,希望在博物馆系统的教授下学习到更多的民族特色。而博物馆没有能突破传统的展览方式,没有把博物馆和人们最关注的食、住、行、游、购一体化系统的联系起来,没有使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三、措施
要让参观者真正体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博物馆在陈列形式上必须要让参观者能够直接的观看、欣赏到文物,尽可能的让观众亲身参与、感受实物。以下主要是从体验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体验少数民族服饰、品尝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出售少数民族纪念品和开设少数民族特色客栈几个方面来阐述博物馆在陈列形式上需要做到的。
(一)体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
云南的各少数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音乐和舞蹈,音乐与舞蹈内容丰富多彩。它是最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博物馆应该陈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同时要让观众直接参与进来。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专门设立“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主题式的馆,该馆按照各民族排列又分各个小馆。各小馆内尽量排列各少数民族民歌和舞蹈,每个民族依次排列,各个小专柜都设有多个耳机和舞蹈视频,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所要听的歌曲和舞蹈,同时附上各民族民歌和舞蹈的详细介绍词,观众可以选择独自欣赏、了解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同时馆里观众对各民族进行了详细了解之后可以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和舞蹈,馆内设立教授音乐和舞蹈的小课程,专业人员定时表演,观众可以直接参与到表演中来,共同感受民族音乐舞蹈带来的欢乐。此外,在馆中还有陈列少数民族乐器,工作人员需要讲解乐器的发展历程、特点、演奏方法、做示范,让观众能够亲自试吹,真正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让观众亲身就可以直接学习、了解到少数民族音乐舞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真正理解少数民族风情,让观众由被动变为主动。告别了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中只有“看——听”的模式,观众参观了就没有真正理解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内涵,而这种新的“看——听——现场表演”亲身体验的展览方式,让观众深刻理解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真正传递的思想。
(二)体验少数民族服饰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对少数民族而言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各少数民族服饰千姿百态。“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无时不在透露着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渊源;传承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信息。”[3]并且少数民族穿法都特别有讲究,各个年龄段的人穿的衣服是不同的,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博物馆应该按照各民族依次详细陈列各种少数民族的服饰,在陈列方式上包括直接陈列服饰和放上少数民族人们生活中的照片,并且由工作人员(穿有少数民族服装)讲解各个服饰的含义,发展的历史,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服饰特点,各纹饰代表的含义、制作工序等等。由于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在服饰上会和其他省的有所不同(如贵州苗族和云南苗族在服饰在有所不同),在陈列上也应该把其它地区的民族服饰放一起,可以让观众看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时专业人员可以让观众试穿,拍照留念,真正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三)品尝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少数民族美食做法多、样式奇特,食材广,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跳的,都能够成为人们的盘中餐,比较有特点如:炸蚂蚱、炸竹虫,这些奇特的美食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本地人看来是再寻常不过了。其次有一些野生的蔬菜更是天然的美味,这些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这些食材在当地随处可见,经过加工后变成一道美食。还有一些是本地的特产,这些会是消费者所青睐的。
博物馆中应该专门设立一条少数民族美食街,美食街按照各少数民族依次排列。装修布置按照各少数民族风格来设计,各小吃尽量还原少数民族的原始做法、样式多,如正餐、甜品、凉品、粗粮、少数民族盛产水果等等。服务人员尽量穿着少数民族服饰。让观众在观赏文物,视觉疲劳之后可以吃到地道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品,这更是拉近了观众与少数民族的距离,让观众直接体验、融入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去。
(四)出售少数民族纪念品
纪念品应该是具有收藏价值、纪念意义的,它的设计要能够体现不同地区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具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物品,观众在参观后可以直接带走留念。观众在一系列的观赏、游览、品尝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后,总会想带走一些留念的东西。博物馆中的就应该出售少数民族纪念品,纪念品应该覆盖范围大,各个有特色的民俗文物尽可能的都包含,如:各民族服饰、乐器、装饰品、家具、建筑、生活用具、民族工艺品等等。出售少数民族纪念品可以和前面的体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体验少数民族服饰联系起来。如在音乐舞蹈上如有观众选好的乐器,可以直接拿到纪念品区购买。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制作代表着本民族的劳动成果,这是他们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因此,可以将手工制作的整个创作过程进行现场的展示,在拉开了原生态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的距离同时,却真正让参观者体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生活。
(五)开设少数民族特色客栈
博物馆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观众在长时间的游览之后,希望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因此博物馆就要开设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客栈,观众可以选择住到里面。客栈的整体设计要按照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方式,客栈内尽量复原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特色物品,专门设立一条客栈街,街内按照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分别设立客栈,让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所想要去的地方。使博物馆真正做到食、住、行、游、购一体化发展模式,让观众真正感受少数民族民俗生活气息。
四、意义
(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为博物馆与少数民族民俗直径体验提供了较好的背景,反过来博物馆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也可以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博物馆能否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将博物馆跻身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之中,是关系到旅游业发展兴衰的新课题。”[4]在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优势条件下建立体验式的博物馆,转变博物馆传统展览形式,把博物馆与旅游直接联系起来,这可以提高了旅游文化价值。使人们在系统地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可以深刻体会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据统计“云南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589项,省级147项。”[5]“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就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6]博物馆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文物、民族风情展览时,就是在间接的参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并且在保护的同时也将这些民俗间接的场地出去,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改变博物馆单一的展览模式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形式就是以陈列物品为主要形式,观众只能静态游览、观看,这种展览方式对于观众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博物馆的陈列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观众不同的需要,各选所宜,或动态、或静态,动静结合,更好的发挥博物馆陈列传播知识。”[7]而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来说,民族特色的文物本身就是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是应该是“活”的展现给观众。新型的动静结合、直接体验的展览方式更适合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的展览,这对于改变传统的展览方式有重要意义。
结 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式的发展模式是博物馆展览形式的一种新挑战。同时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来说,要真正把少数民族民俗的东西进一步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理解少数民族风情,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场所,把少数民族民俗直接搬过来,让观众直接能够体验到原生态、纯正的少数民族民俗。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博物馆与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式的结合,既可以解决博物馆单一的展览模式,又可以进一步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特色。
参考文献:
[1]聂雪娇.博物馆体验式展示形式研究—以景德镇诸博物馆为例[D]西南大学,2014.
[2]曹洪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策略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
[3]张保华.云南民族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2005:156.
[4]王国秀.博物馆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J].东南文化,2005(5).
[5]浦元华.切实保护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N].云南政协报,2008-8-19(007)
[6]祁庆富、史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8.
[7]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03
论文作者:秦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少数民族论文; 博物馆论文; 云南论文; 观众论文; 民俗论文; 文化遗产论文; 旅游业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