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重点探究其的创新应用方式,以期利用任务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技术与设计 教学模块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通过设置适量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学生综合思维,是一种新型教学法,与《技术与设计1》课程教学目标与方向相一致。将PBL教学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参与到通用技术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及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合理运用PBL教学法开展《技术与设计1》课堂活动,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实施PBL教学法的准备工作
PBL教学法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技术与设计1》课堂活动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方面:
1.科学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到学生学习自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主动变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将课堂主导权还给学生,通过PBL教学法,把“问题”当成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准备好PBL教学法相关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电子阅览室等,不断拓宽学生课后实践学习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的PBL教学法创新应用方式
因此,本研究选择《技术与设计1》中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作为教学实例,按照“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探讨教学问题”——“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落实教学评价”五个教学步骤,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
1.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确定可行教学目标。PBL教学法虽然与《技术与设计1》总教学目标与方向一致,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够运用此教学法,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中的“技术的价值”,学生刚接触通用技术,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也运用PBL教学法,学生在没有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问题,很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确定使用PBL教学法时,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后,与PBL教学法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促进性。如果发现通过“问题”的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考虑使用PBL教学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这一课时是技术产品设计中非常关键、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技术产品设计中最富创造力、最具挑战力的内容,其体现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聪明才智。通过引入PBL教学法,利用问题的方式一步一步打开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思新方案,在探究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构思方案的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PBL教学法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同时,“方案的构思方法”的教学目标在于:
(1)准确让学生掌握联想迁移法、模仿法、草图法等来构思方案;(2)要求学生开展方案构思的实践活动,均与PBL教学法的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在“方案的构思方法”中使用PBL教学法。
2.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引入是成功课堂的一半,在PBL教学法中,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引入新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动态的视频、图片,并配之以声音,从而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调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时,教师可预先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请欣赏以下这些设计作品(依次为学生展示充气雨衣、CD架、鸟巢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儿?请问它的设计有什么技巧吗?如果现在要你们设计一样东西,会最注重什么呢?通过问题情境来引入方案构思方法的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聆听学生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确定探究任务,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相关设计问题。教师在仔细讲解完相关概念与理论后,应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设计好相关探究问题。教师须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均匀的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大概4-6人,要求学生自主推选组长,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职责。在PBL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知识自主进行提问,鼓励学生清晰表述问题,在整理之后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应用在《技术与设计1》课堂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激起学生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学生信任后,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学活动,再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提高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同时,教师须把控好课堂节奏,灵活调整PBL教学环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论文作者:王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教学法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构思论文; 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方案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