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终结合资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联邦快递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美国UPS在华曲线独资后,日前,风传已久的外资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在华独资一事成真。这家外资快递巨头花费4亿美元现金,不仅在华试点合资公司的独资化,更借机收购原合资对象的国内快递资产,从而为布局国内快递业务铺路。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对中国外资快递独资经营政策的放开,外资在中国的独立和扩张步伐加速。中国快递业的“四方势力”(四大外资、中国邮政、民营快递、内资大企业)正因为企业策略调整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格局变幻。
联邦快递单飞中国
在中国快递业对外资开放一个月之后,来自美国的联邦快递选择了在中国市场上单飞。
1月24日,联邦快递宣布,已和天津大田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以4亿美元现金收购大田集团与联邦快递的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50%的股权以及大田集团在中国国内的快递网络。这意味着联邦快递从此将以独资的身份在中国开展快递业务。
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及速递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
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从2005年12月11日起,中国物流业完全放开,外资可在华设立独资分公司。目前大田集团与联邦快递正在等待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交易完成之后,大田一联邦快递有限公司将转变为联邦快递独资公司。
联邦快递称,根据协议,收购具体内容包括大田集团目前在从事国际快递业务的合资企业中所占有的50%股份,从而将该合资企业转变为联邦快递独资公司;以及大田集团目前用于开展国际快递业务的资产、位于89个地区的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双方分手后,大田集团还将继续经营其国际货物代运、普通国内货物运输和商品分销等业务。
据称,此次收购由摩根大通出任联邦快递公司的财务顾问,为其提供独家财务咨询服务。普华永道担任大田集团的财务顾问,为其提供独家财务咨询服务。而美国知名律师行贝克·麦肯斯则为联邦快递提供独家方案策划和法律服务。
尽管市场反应普遍认为收购价格略高于之前传闻,但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家全球规模最大的航空快递公司,独资之后的运营成本将不会产生过大变化,而收益却可大幅提升,实现网络一体化无疑是联邦快递在中国的最大利好。国际资本市场对联邦快递母公司FedEx Corporation更是充满信心。
来自大田集团内部消息,此次收购事实上在更早时间已经基本完成相关工作,联邦快递只是在等待相应法律手续和政策落实之后才得以公布(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货代物流行业即可允许独资)。据了解,联邦快递为独资整整准备了一年的时间。
对于该交易,大田集团没有发表评论,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简力行则表示,此次收购加深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尤其是那些位于中国的二、三级城市的客户,将会因为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到世界上的主要地区而受益匪浅。而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外的一些城市,如人口数量是洛杉矶两倍的武汉,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对于联邦快递在本地区的长期发展也至关重要。
联邦快递对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越来越重视,这从其已将在武汉设立的代理处升格为分公司可以看出来。有消息说,联邦快递正在物色中国枢纽中心,武汉则是候选城市之一。联邦快递正在与包括民营航空东星航空等武汉当地一些企业商谈合作事宜。
自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联邦快递一直持续向中国市场投资。目前,联邦快递每周23个航班服务中国,并计划于2006年3月再增加每周3个航班。
据联邦速递南太平洋区域副总裁罗达宏透露,公司重视中国的庞大市场,并计划把设于菲律宾苏比克湾的亚洲中转中枢迁移至广州,同时加快在中国的业务扩展,预计在2010年把目前服务覆盖范围的220个中国城市增加至300个。
不过,联邦速递的上述交易仍须等待当地政府的批准。一旦交易落实,联邦速递将在中国雇用超过6000名员工。联邦速递表示,中国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的格局,这项为了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的战略性投资,日后将有利于加强公司与许多重要市场的联系。
据称,四大外资快递中的TNT、UPS近两年来先后与中国合资伙伴——中外运分手,走上独资化之路。而大田集团与联邦快递双方分手,这标志着外资快递巨头将掀起单飞高潮——外资快递巨头在内地的合资时代已结束!
独资迹象早露端倪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联邦快递与天津大田集团在北京成立合资企业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之时,联邦快递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大田公司在政府关系方面的攻关能力以及开拓新市场的力度也对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发展帮助很大。双方分工明确:联邦快递主攻中国境外的业务,大田则负责国内快递网络的拓展。
据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简力行介绍,目前联邦快递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近220个国内城市,并计划在未来4-5年内再新增100个服务城市。同时,随着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的设立,人们普遍认为公司将亚太区总部迁往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这一行为被理解为联邦快递在华独资的前奏。
事实上,联邦快递有意收购大田的传闻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外资进入中国的快递行业必须通过与中外运合资。随着中国市场政策的逐步开放,联邦快递的合作伙伴由中外运转为大通,最终选择了大田,除资本层面的合作外,联邦快递已独揽合资公司管理、运营大权,业界普遍认为这正是联邦快递独资的信号。
而早在合资之时双方就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据大田内部人士透露,大田—联邦快递完全由美国联邦快递运营,办公地点、人员招聘、业务开展、财务结算等各方面都是独立操作,大田所有的客户都要进入联邦快递的系统,这些客户是长期采用信用卡来结算,但大田却看不到这些内容,只能用这个系统做业务,大田不断地做,客户便不断地进入联邦快递的系统。
一位物流业内人士表示,从四大外资快递公司的发展来看,合资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外资快递大都是新建网络,独资和合资的开销差别甚微。而合资除了要在收入上分成,管理与决策体制也要处处与内地的企业分享。对外方来说,除了能够有一个熟悉内地市场的向导(即国内合作伙伴)外,中国国内合作伙伴无法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
而随着中国加入WTO承诺,去年年底对外资全部开放快递市场,允许外资在中国设立独资快递公司的大限已过,对于在中国已打下根基的联邦快递而言,大田这个“壳”已失去了价值,再留着大田坐地收钱,显然不是联邦快递想看到的。但无论是陈嘉良还是大田董事长王树生,给外界的感觉一直是“亲密无间”,双方始终表示对彼此合作的满意。而种种迹象表明,联邦快递和大田将分道扬镳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2004年11月17日,联邦快递在上海成立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统筹中国区所有业务的发展。在中国快递市场即将开放之际,尽管联邦快递一再谨慎地表示,没有计划在中国独资运作快递业务,但是在上海成立一个机构齐全、职能广泛的中国区总部仍然引发业界的诸多联想,不可否认的是,联邦快递此举显然是进军中国市场的踏实而又关键的一步。
尽管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表示,中国业务分区总部不会成为一个投资性公司。但毫无疑问,如此齐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免让人猜测中国分区总部的成立目的:制定中国业务发展计划,接着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投资。业内人士指出,联邦快递获得的强势地位显然有助于它在未来向独资发展。
联邦快递中国业务分区总部成立后,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这个总部如何处理与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大田集团以及与双方的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的关系。
2004年11月17日是联邦快递中国业务分区总部成立日,也是大田—联邦快递成立五周年的日子;然而,就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姗姗来迟,参加完新闻发布会后就匆匆离去。
王树生表示,联邦快递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的机构、人事与大田—联邦快递没有任何关系。而作为联邦快递的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将接受联邦快递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的领导。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因为在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大田集团和联邦快递各占有50%的股份,双方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而且大田-联邦快递的董事长是王树生,陈嘉良是副董事长。
有消息说,联邦快递的本意是只想收购合资公司,但是大田集团则执意将合资公司和经营大田国内快递业务的子公司大田快递“一揽子”卖出。原因是由于大田快递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双方由于对价格各执己见,谈判一度搁浅。在去年已经有迹象表明联邦快递在华独资一事有了实质性进展,将全资控股与大田合资的公司,只是联邦快递从未正式宣布。而此次,联邦快递终于揭开了掩盖在独自单飞前面的帷幕。
利益博弈再度升级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12月11日起中国全面开放物流业,允许外商独资进入快递市场,这使得外国快递物流公司纷纷寻求在中国的独资经营。2004年12月,UPS以1亿美元与其在华合作伙伴中外运“分道扬镳”之后,联邦快递与大田的分手将使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格局面临更多变数。而中国快递业的“四方势力”(四大外资、中国邮政、民营快递、内资大企业)的利益博弈也将再度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联邦快递独资的一个诱因是要追赶竞争对手。早在2004年,DHL就高调宣布进军国内快递市场;目前,TNT也开展了国内包裹试运营活动。老对手UPS独资后也拥有了一线城市的国际快递掌控权。联邦快递与大田集团的合约原本于2009年才到期,要想提早在中国市场布局,联邦快递就不得不花钱赢得一个时间提前量。
然而,很多民营快递企业并不看好外资快递公司在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的前景。一位上海颇具规模的民营快递老总表示,“国内快递主要看中的是价格的低廉和速度,外资如果跟我们争这一块,很可能都会亏损。”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联邦快递们看中的还是整个供应链的完整。因为一个企业客户往往既需要国内快递的服务,也需要国际快递的服务,以前就需要两家快递公司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战略能否实现,还要看《邮政法》350克以下的邮政专营权是否会通过。
事实上,外资快递巨头进入中国国内市场,邮政专营权修改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最近《邮政法》第七稿的出,来,却将是联邦快递们顺利开展国内业务的一大阻力。因为,修改稿规定,350克以下的快递业务由邮政专营,这就意味着,不仅是国内的民营快递,希望涉足国内快递业务的联邦快递和UPS等国际快递巨头也将可能“望洋兴叹”。
对此,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简立行表示,对于中国《邮政法》的修订,联邦快递是一直参与其间的,并参与提供相关参考意见,如果这样的法律一旦通过,联邦快递会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办事。
“未来整个市场还是会不断开放的,因为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是需要的。”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的这句话,也反映了联邦快递对影响《邮政法》的信心。
近期出炉的《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已引起内资快递企业的激烈反弹。尤其是在外资巨头和邮政的双重挤压下,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内资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作为我国的物流航母,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建卫表示,中外运一定会加强在快递领域的强势地位,中外运的业务中以海陆空货运代理和快递业务最为出色,目前中外运的国际快递业务占到了中国市场25%的份额,但是与此相对,国内快递还是个婴儿。
中外运的策略是期望掌握终端的快递网络和上游的航空运力两大武器,打造一个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快递王国。它一方面打算收购民营企业申通快递51%的股份,一方面买下了川航集团49%的股份。
而上海某民营快递的老总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忧虑。“现在让我们焦头烂额的是即将出台的新《邮政法》。”他忧心忡忡地表示。《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打破了我国快递市场中原有的平衡。在这极有可能被通过立法的《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中,有两处击中了民营快递的命脉:350克以下的信件(包括商业信函)作为邮政企业专营,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350克以下的商业信函涵盖了民营快递绝大多数业务。如果该业务由邮政专营,意味着大批民营快递公司将灭亡,而EMS将成为市场的主角。
一系列的变化使外资巨头、邮政、民营快递的利益博弈再度升级。有分析认为,四大外资巨头短期内不会过多的涉足国内快递。据悉,早已宣布运营国内快递的DHL,在上海一天的货量只有20多千克。其网络更多的是在为国际快递的揽货和分拨服务。
大田的内部人士也表示,联邦快递收购大田主要是为了收回大田快递的国际代理权。对于巨大的国内快递市场,简力行表示,“静观其变,等待新《邮政法》的出台。”联邦快递相关人士告知,中国国际快递业务每一票货件的收入是美国国内快递的4倍,业务的增值毛利率高达35%~40%,高于联邦以两位数为目标的营运利润率。可见联邦仍然会以国际快递为重点。
民营快递也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我们有两手准备,一是将包裹作为业务发展重点,尽量避开邮政专营范围;二是傍大款,寻找外资或者国企背景的合作者。”上海某知名快递的总裁毫不讳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