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盖凯凯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盖凯凯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一种能够进行充分信息交流的现代化技术,其将先进的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传送到物联网平台上面,使用户能够从一些终端装置上实施远程地利用及查看。这使得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变电运维工作当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以增强变电运维工作的水平,并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基于此,笔者就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将物联网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现代变电运维工作当中。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变电运维工作;应用

一、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现今广泛应用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既能够给人们提供信息交流的渠道,也能够发挥强大的监控性能。利用传感器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把这些信息传送于物联网的信息平台上面,借助物联网的系统功能实施信息的处理及转换,最后在终端装置上面显示,从而为人们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传感器技术的时效性非常强、运行速度较快且准确程度很高,特别是在信息采集以及信息传送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传感器技术可以让工作人员对信息采集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从而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工作,同时还可以确保信息采集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在物联网技术当中,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每种类型的传感器均具有其对应的应用领域,均能够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从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实施地了解及控制。

二、变电运维工作与传感器技术应用

(一)新时代背景下变电运维工作的积极改进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运检部下发的有关文件当中,对变电运行人员的检修与维护工作的职责进行了具体地落实。而且,由国家电网强调的“三集五大”的指导观念、500kV 变电站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以及无人站的大力推进,使得相关的运行与维护工人人员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维修项目也越来越繁杂。在新时代背景下,变电运维工作的积极改进需要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监控机制,从而更好地推进智能化监控管理工作。

(二)关于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够对通信技术和电力系统装置进行紧密地结合,从而更有利于增强电力系统基础装置的性能,从而使得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送以及信息处理均达到自动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对信息的实时状态开展科学的监督与控制,从而有效地增强电力系统装置的运行水平,以便于变电运维工作的正常进行。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减少人员的经济成本,以提升监控装置的性能。

三、物联网技术当中的主要应用难点

(一)关于选取传感装置组网模式的主要应用难点

想要将物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变电站之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对于一些已有的变电站,怎样可以再次将传感器终端安装在这些变电站当中。倘若场地再次实施走电线的挖掘,亦或是把电缆安装于电缆沟内,这样不但会导致增加工程量,还容易出现误碰运行装置的严重情况。所以在对传感器终端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无限信号模式被广泛地应用。通过不断地研发,无线信号模式当中诞生出来了一套其自身的无线组网模式,也就是将 Zigbee 模块和ESP8266Wi-Fi 模块相互融合从而符合容量较大的组网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缺少外网的条件之下,利用SIM900A的 GPRS 流量把数据信息传送出去,借助蓝牙设备与miniUSB 数据线对现成设备进行检查并将相关的数据信息下载下来。

(二)关于编写物联网编程语言的主要应用难点

所有传感器把其采集来的所有模拟量信号均传送到物联网平台上面,在把物联网平台和传感器接入的时候,应该使用特定的语言编码来进行数据的识别,不然就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读取。

(三)关于变电站电磁干扰环境当中的主要应用难点

在500kV 变电站的超高压以及大电流的强电场环境当中具有大量的干扰源,其电磁环境非常复杂,从而使得测量终端极易受到谐波干扰、高频噪声以及强电磁辐射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电力设备的平稳运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引起,一方面是由于场区的电力装置很多,从而对通信信道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场区大量超高压装置形成的电磁干扰也对通信具有严重的影响作用。所以,实施切实可行的抗电磁环境干扰对策是一种可以将物联网技术积极地应用在变电站当中的尤为重要的对策。

1、关于抗干扰的具体对策

在对电子电路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时候,通常可以实施三种抗电磁环境干扰对策。第一种是接地技术,即在低频的电路当中,且信号工作频率在1MHz以下的时候,接地电路所产生的对地环流会对信号产生巨大影响。在该设计过程中,测量终端所发射信号频率是2.4GHz,比1MHz高很多,因此使用多点接地的方式,从而大大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第二种是屏蔽技术,即由于电磁屏蔽的主要功能为阻隔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以避免干扰。第三种是印刷电路板抗干扰奇数,即微控制器把一个门的输出端利用一段长线牵引入输入阻抗非常高的输入端,这样便会产生极大的反射问题,同时形成信号畸变,并进一步加强系统噪声。在一些潜在因素之下,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刷板上面的布线电路之间的连线短一些,从而降低由于连线而产生的干扰。

2、关于数据传输的实验

无线温湿度测量终端的通信距离与接收灵敏度是对Wi-Fi 网络传输性能进行评价的主要参考条件。如果标称的接收灵敏度比接收端的信号能量强,便会使得接收端按照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接收到数据,即接收灵敏度为接收端可以接收到信号的最小门限值。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误比特率为在数据通信当中,在规定的时间当中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当中出现差错的比特数和相同时间里所接收的数字信号的总比特数之比。因此,误比特率是能够有效地评价数据在一定时间当中其传送的准确程度。当传输距离小于30米的时候,改进前的接收灵敏度与改进后的接收灵敏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当传输距离在100米至400米之间的时候,接收灵敏度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然而当通信距离一致的时候,改进前的接收灵敏度远远小于改进后的接收灵敏度,这显著体现了电路改进设备具有明显的抗干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升.物联网在配电网运维管理水平提升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6,(03).

[2]胡帆,李文钧,何风行,等.变电运维现场的多目标超声定位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5,(01).

[3]姜凌霄,霍圆方.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3):103-106.

[4]王煜贞,袁海星,杨淑文. 物联网在配电网运维管理水平提升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纵横,2013(23):123-124.

论文作者:盖凯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盖凯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