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新任务的新型组织工作模式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构建适应新任务的新型组织工作模式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构建与新任务相适应的组织工作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工作论文,相适应论文,新任务论文,新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组织工作从来是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必须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来谋划,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科学定位,努力形成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任务相适应的新格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配班子、育干部、聚人才

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要按照《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内容,科学评判领导干部政绩,切实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和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二要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综合评价,辩证地看待干部。要坚持扩大民主,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性。要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注重定量分析,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改进考评方式,增强考评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三要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要把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锤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舞台;要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措施,把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干部选配到重要岗位上。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法。一要创新培训理念,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性。要紧密围绕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战略任务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宏伟目标的实际需要,构建起适应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要求的比较完备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相匹配,与产业升级相适应。要树立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系统性。二要丰富培训内容。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紧密联系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和发展大局,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三要创新培训方式。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要大力倡导菜单式选课、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经验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现代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利用和推广现代多媒体培训技术,建立和完善现代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系统。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要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要紧密围绕地方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和落实更加优惠的政策引智引才,完善聚才用才的科学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各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用宽广的视野培养人才。在大力培养、吸引、用好创新型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把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纳入人才工作范围,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科学制定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三要用良好的机制激励人才。要积极探索产权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资本有偿转移制度,给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期权、股权激励,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要建立健全政府表彰和社会激励相结合的实用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围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制度创新

第一,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以“民主、公开”为基本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水平。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一要进一步落实“四权”,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切实改变“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二要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在遵守干部工作保密纪律的前提下,凡是有利于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有利于选准用好干部的事项,要尽可能公开,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三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工作,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主体、原则、程序、纪律和责任做出规范,切实解决“暗箱操作”、“程序空转”等问题。

以“竞争、择优”为着力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要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定程序,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并使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互相衔接,环环相扣。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使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实现常态化,让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二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差额考察制度,通过实行差额考察,认真遴选提拔对象,做到好中选优,切实选准用好公信度高的干部。三要把握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要求,从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需要和工作需要出发,既要保证按规定比例配备,又要做到好中选优。要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等限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以“形成科学机制”为根本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水平。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一方面,要在较大范围内建立和实行干部缺额定岗民主推荐、公开推荐、民意调查制度。另一方面,要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工作,增强民意调查的针对性,以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二要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包括考察标准、考察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工作制度。要以选贤任能为目标,改进考察的方式方法,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三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任用决定制度。要在推行地方党委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地实行全委会任用重要干部表决制,充分发挥全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第二,适应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制度创新。一要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要认真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扬党内民主。二要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广泛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提名中的民主。要完善差额选举办法,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提高差额选举的相对竞争性。要有步骤地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三要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大力加强电子党务建设,开办党建网站,在党建网站上开辟党务公开专栏,形成基层党员与各级基层党组织的相融互动。四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拓展民主沟通的渠道,丰富基层民主活动载体,通过开展“民情恳谈会”、“党员议事会”、“党员评议会”等活动,畅通党内民主渠道,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五要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意见征求制度,建立党内下情上达的呈报制度和反馈制度,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够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

进一步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切实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切实抓好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理论、把握精髓上下功夫,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二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紧密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和道德实际,通过典型示范、活动激励、警示教育等,促使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提升道德境界,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三要加强道德监督。在评议党员、考核干部时,要把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作为重要内容,以激发他们提高道德水准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

四、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

优化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深入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新的特点,积极完善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在社区楼宇内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和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

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活力。在农村,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企业,要以促进发展、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加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动促进其他中小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党对非公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社区,要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服务群众、优化环境、维护稳定为目标,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建立服务群众的网络,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要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要进一步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着力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标签:;  ;  ;  ;  

构建适应新任务的新型组织工作模式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