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式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中就诊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结果:为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24.0%)显著低于对照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的工作中,为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
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患者的活动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且在治疗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静脉置管和镇痛治疗,导致患者有很大几率出现深静脉血栓[1]。通过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神经内科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的患者,且患者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血栓脱落的概率会增大,一旦出现血栓脱落,就会增大肺栓塞概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在神经内科中治疗的患者而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其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尤为重要[2]。此次调研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中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综合护理,观察其在具体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中就诊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平均年龄为(49.4±3.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平均年龄为(49.2±3.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临专业医生的临床诊断,患者的病情属于此次调研预选取对象之内;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此次调研知情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语言和行为能力障碍者;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者;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调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可能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等,让患者自身引起重视,从而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患者行血液循环护理:由于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形成栓塞,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如果患者出现吞咽障碍,需要对患者行肠道内营养干预以缓解患者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长期受到压迫,容易增加出现血栓的概率,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分更换体位,对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顺畅;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告知患者尽量多选择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及时补充水分,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给予患者压力袜,首先需要对患者下肢周径进行测量,如果周径超过64cm,需要为患者选择腿长型压力袜,如果患者下肢周径在31cm以下,需要选择消耗压力袜进行干预,并联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下肢锻炼,例如踝关节弯曲、背屈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生活质量评分为活动能力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患病率(2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患病率(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需要进行如手术类侵入性治疗,因此治疗后恢复周期长,需要长时间卧床,在此期间内,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而且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深静脉置管和镇痛治疗,很大几率会患上下肢深静脉血栓[3]。此并发症的临床特征主要为肢体肿胀、肢体周径出现突然变化,且伴有十分明显疼痛症状,很多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症状[4]。通过对近年来病例进行分析,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组合要为静脉血流不畅通,且在静脉壁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损伤,导致血液长时间高凝,且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置管和镇痛治疗,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体内的应激物质大量堆积,从而导致静脉血栓的出现,在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不能进行正常活动,从而使血液淤积,最终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5]。
因此,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其出现静脉血栓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对静脉血栓的发病远离和致病因素进行分析,为患者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6]。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从自身出发对疾病引起重视,在生活中主动规避致病因素,从而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能够让患者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病概率[7]。使用压力袜预防患者出现血栓,如果患者下肢周径超过64cm,需要为患者选择长型压力袜,如果患者周径在31cm以下,需要为其选择消耗压力袜,使用压力袜进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再联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下肢情况的变化,以最快速度进行治疗,防止患者病情恶化。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能够让患者的下肢进行一定量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以降低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
通过对此次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使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在预防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行综合护理要比常规护理带来的效果更加显著[8]。
综上所述,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工作中,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患者会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仙仙.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19,(13):154.
[2]孙素英.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6):79-80.
[3]李秋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5-6.
[4]郭剑娟,张文静,古瑞平.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内科,2018,13(5):807-808.
[5]吴聪,肖瑾.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8,(14):224.
[6]马海龙.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双足与保健,2017,26(22):137,139.
[7]单晓西,许鑫鑫,张丽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43):125.
[8]龙姝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7):3-4.
论文作者:李晨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概率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