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黑龙江北安164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上颌窦微生物感染的临床类型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上颌窦微生物感染类型,并在手术治疗后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微生物培养结果在年龄和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随访发现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78.6%、76.5%,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微生物感染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微生物感染;治疗效果影响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有较高的微生物检出率,对于这些微生物的存在是否对患者疗效产生影响没有作出进一步的探讨[1]。笔者研究了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上颌窦微生物感染的类型以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流脓涕、鼻塞、嗅觉减退及头痛等症状超过12周;②术前鼻内镜检查时发现有鼻息肉,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分泌物;③术前鼻窦CT检查提示鼻窦黏膜有炎症病变;④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鼻窦黏膜炎症;⑤所选患者手术治疗前未发生全身或局部急性感染且2周内没有应用过抗生素及甾体类药物;⑥此前未因鼻窦炎接受过手术治疗;⑨无哮喘、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病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的鼻内镜手术由院内同一个耳鼻喉科专家完成。手术前对常规部位进行消毒,鼻前庭则用碘伏彻底消毒,所有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的手术方式,均采用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当病变较重的上颌窦被开放后,立即使用吸引管取窦腔内分泌物标本并立即送往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术中留取适量上颌窦病变黏膜标本,用作病理检查。术后所有患者静滴广谱抗生素3d,再口服克拉霉素和黏液促排剂1-2个月,鼻腔局部应用甲泼尼龙喷剂2-3个月。鼻腔鼻窦黏膜水肿较重时,通过鼻内镜在水肿明显部位放置明胶海绵,再滴入吸入用布地奈德,连续使用1个月,每周-3次,有利于黏膜水肿消退。
1.3评价指标
取手术中取下的标本由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微生物鉴定,使用API鉴定系统和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合显微镜观查对细菌及真菌进行鉴定。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门诊随访,并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相关的标准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近期疗效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分布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性别分布差异采用R×C表资料的X2,术后对于治疗效果评定采用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及Memenyi法多重比较。
2.结果
2.1微生物培养结果
40例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微生物培养用标本, 9例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31例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依据微生物培养的结果将40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阴性的9例患者为A组,细菌培养阳性的14例患者为B组,真菌培养阳性的17例患者为C组。微生物培养结果在年龄和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在成人及儿童的发病率均较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呈多样化[2],可引起鼻塞、嗅觉减退、流脓涕、头面部闷胀、疼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鼻息肉是由极度水肿的鼻腔鼻黏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形成的,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鼻-鼻窦炎一般采用手术治疗[4]。大多数慢性鼻-鼻窦炎与微生物有关,但细菌在本病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5]。作为炎症性疾病,微生物感染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过程及预后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无微生物感染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悦, 朱亚军, 李俊平. 鼻内镜在治疗青少年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3):333-334.
[2] 粘忠柱, 廖军, 张晓东,等.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外医疗, 2014(29):30-32.
[3] 龚成, 廖勇.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2(35):679-680
[4] 宗庆春. 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探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0).
[5] 尼玛吉宗, 边片, 杨风林,等. 高原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J]. 西藏科技, 2015(3):49-51.
论文作者:陆训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微生物论文; 鼻窦炎论文; 患者论文; 上颌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鼻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