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900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骨质疏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们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7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方面:8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现。症状缓解方面:患者治疗1个月后疼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根据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特点;效果观察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hydrophobic property spine bone fractu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Methods:we will be in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87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imaging features,treatment,use different ways to its treatment method and the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therapeutic effect:87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no deaths.Symptoms:1 month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in and dysfunction index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 < 0.05.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nile osteoporotic spine fracture giving for targeted treatment,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to promote patients outcome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Osteoporosis;Spinal fractur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Results observation
骨质疏松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科疾病[1],易引发患者出现骨骼疼痛、骨折等并发症。其中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呈衰退状态,加之多数老年患者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后,其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病率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为了探讨治疗该病症有效方法,本文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7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效果颇为满意,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基线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基线资料
我们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7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55例;年龄在62—93岁,平均年龄为73.6±3.2岁。患者合并症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15例;心脏病9例;肾脏疾病2例。入选标准:临床明确诊断为由骨质疏松症所致脊柱骨折患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87例患者临床特点:患者入院时均有腰背疼痛症状,且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采用VAS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评分值在6-10分,平均评分为(7.24±1.36)分;采用ODI问卷对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分,患者评分值在32-50分,平均评分为(37.6±3.5)分。影像学资料显示:(1)X线检查:骨矿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皮质内可见隧道征;骨小梁消失或中断不连续;断端畸形;软组织肿胀;椎体形态改变等。(2)CT检查:可见椎体整个区域或中央区域骨松质密度降低;骨皮质普遍变薄。本组病例中:见骨折缝隙37例;见椎体内液体囊或气体囊25例。(3)磁共振检查:可见多个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形,多呈凹陷形、楔形、扁平形等。若变形椎体见正常骨髓信号为陈旧性骨折;若T1加权像内见椎体终板下呈片状或带状低信号为新鲜骨折。
治疗方法:(1)对于脊柱稳定性较好、椎体压缩程度低于1/3且神经无损伤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3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及辅助降钙素等药物治疗;应用外固定支具治疗;理疗及加强腰背部肌肉训练;局部神经阻滞等。(2)对于脊髓有压迫症状、椎管狭窄、骨折端愈合不良且能够耐受手术治疗56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给予19例患者行内固定术+经椎弓根骨水泥填充术治疗;给予37例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2]:将划有不同标记的疼痛评分尺(0-10分)发放患者,让患者按自我感觉在评分尺上划记号以表示当前疼痛程度,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重。
采用ODI问卷方式对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分[3]:其分为生活自理、疼痛强度、睡眠、步行、提物、站立、坐位、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方面,每项评分值均记为0-5分,总分值为0-50分,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包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与百分率方式表示;数据对比时运用t或卡方进行检验处理,数据对比差异性标准设定为P<0.05。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方面:8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现。
2.2症状缓解方面:患者治疗1个月后疼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一。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相关资料统计[4]:70岁以上老人每年脊柱骨折发病率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0%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端愈合时,由于受老年患者自身状况影响,骨折愈合质量较差,且再骨折危险性较高,若按脊柱骨折常规方法行手术治疗,人工材料植入易发生松脱,并且术中复位与固定均较困难,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多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使临床治疗难度增加[5]。因此,笔者认为在给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老年患者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耐受性等方面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以达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目的。本组病例,31例患者采用了保守治疗,56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分别采用内固定术+经椎弓根骨水泥填充术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87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死亡病例出现。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才可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目的,其对改善患者预后及促进老年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明春.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1(32):68-68.
[2] 眭文洁,陈小康,陆秀珍等.老年患者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2(16):4624-4625.
[3] 吴军,赵芬芬.试析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J].医药前沿,2015,05(26):166-167.
[4] 张治家.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4):70-71.
[5] 李泽佳,蒋宜伟(综述),宋敏(审校)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9(10):1099-1102.
论文作者:李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老年论文; 评分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疼痛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