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南街小学 724400
摘 要:研读教材可以使教学目标明确,挖掘可以使教材内涵丰富,整合重组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拓展延伸能让课堂外延广阔。只有教师用活了教材,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研读 挖掘 重组
一、精心研读吃透教材
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导出?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有困难?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特别是正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版教材的教师,更应该在新旧对比中准确地理解教材:新教材中的呈现方式与原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改?改了有什么好处?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才用可能更好地驾驭教材。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在2014年之前的教材中只是一课时的内容,而在最新版本中却分成了两课时。尤其以第一课时的呈现,乍一看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就课本内容而言,仅仅只是“体会统一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度角和知道特殊角的度数”这样几点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而第二课时也就是利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第一课时究竟教什么?一课时就可以轻松完成的内容为什么要分成两课时?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何在?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或者说目前也有部分教师对这些问题从来不做深入的思考,照本宣科,往往出现一节课的内容半节课学完,或是第一课时掺入第二课时任务,出现没什么可教的情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究其根本原因,教师没有读懂教材、吃透教材。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剖析,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角的度量(一)》内容十分充实。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来源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所以如果教师用传统的眼光看教材,难免会觉得第一课时索然无味,会把大量的功夫下到第二课时,甚至会怀疑教材编排的合理性。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第一课时在数学思考方面就根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模型,渗透数学的模型思想。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建立这一模型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认知经验,才有可能达成这一目标。同时,1度角模型的建立又是后续学习角的度量、角的比较的前提,在整个教材中发挥着重大的潜在作用。
二、深入挖掘充实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好的资源都一一罗列,满足所有学生方方面面的需求。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课为例,教材以比较两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问题为切入口,呈现了两种排水法测量体积的方法,而教材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发现测手机的体积、阿基米德测皇冠体积等资源都与本课内容有一定关系,都是可以挖掘的对象。在练习环节做了如下尝试:将体积相近的乒乓球和泡沫放入两个盛满水的相同容器中,给出结论“两个物体都没有体积”,引导讨论验证。使学生形成“水测法的要领是物体完全浸没”这一经验。那么,如何让这两个物体完全浸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于是“沙测法” 等各种思维层出不穷。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发展学生思维。
三、合理取舍重组教材
面对教材和刚刚挖掘来的准教材,教师必须合理把握取与舍的辩证关系,合理重组整合,才能使教材更科学合理,也更实用。一个善于思考和学习的教师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对数学有用的信息,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编码》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体会编码的作用,能读懂编码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尝试根据需要合理设计编码。教材以一个侦破故事为例,借助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习。整堂课挖掘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如车牌号、门牌号、运动员编号、QQ号、手机号、网络用语编码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能看出这位教师课前是下足了功夫。只到下课依然还有很多张课件没有播放完。再回顾一下他所用到的这些信息,有可有可无的,有雷同重复的,当然也有缺失的。无疑,这位教师取舍不当,什么都想得,结果什么都没得到。有舍才有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道。
四、重视拓展延伸教材
任何一课的教学都必须与生活相融,与其他学科相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可这些非知识层面的东西又都是隐形的,或者是有待开发的。灵动的课堂具备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便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拓展延伸。通过图片、音乐、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实践活动等手段可以很好实现数学与诸多领域的接轨,达到激发情感、开阔视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世贵 《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2]张薇 《我的数学教学之路》.东北大学出版社。
[3]雷玲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付枝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教材论文; 课时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体积论文; 《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