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油画的几个问题_油画论文

当前中国油画的几个问题_油画论文

当前中国油画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论文,油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在中国画坛已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中国油画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复兴、动荡和变革,它不仅在美术界而且在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油画的变革与发展当前也面临着问题。

在中国油画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各种磨难与动乱。对于这种在西方已有五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中国人学习、探索和研究的时间不长,油画在中国还只能算是初步阶段。80年代以来,在油画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油画的写实能力要胜过当代西方的油画,一些擅长写实且在中国画坛享有一定声誉的中、青年画家也常常以此沾沾自喜。诚然,对于已走进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当代艺术来说,属于古典形态和现实主义范畴为主的中国油画,其写实性似乎要强于西方。然而,西方的写实技巧在17、18世纪时就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到了19世纪更是登峰造极。中国油画的写实能力与之相比显然是望尘莫及。即使是那些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欧洲二、三流画家的作品,其写实功底和艺术手法,与当今中国堪称“一流”的写实油画相比较,也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明显差距。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以“高超的写实技巧”而自以为是呢?

再说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是对当时社会变化的反映,一方面是工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西方现代主义在这种破坏与创造的激烈对抗中走完了自己的历程,从本世纪60年代起进入了后现代主义阶段。西方现代艺术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而兴起于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却在短短几年内就将西方各个现代艺术流派玩了个遍,不少人只是从表面上模仿。吴冠中先生常常形容现在的美术展览“大部分都像假面舞会,看不到他本人,都是借人家的面具戴在头上”。这一比喻一针见血,清晰地显示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另一误区。中国现代艺术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也包含了艺术自身变革的原因。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西方现代主义产生的文化、政治和历史背景。要知道,艺术发展从时间跨度上讲与社会是同步的。脱离中国本身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去抄袭和模仿,必然注定是短命和不能持久的。在对待艺术变革的问题上,不少人显得过于肤浅和表面化,或者是有意追求一种轰动效应,或者是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几年情况有所变化,人们的情绪似乎比较沉稳下来,各种风格的油画作品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纵观中国油画曲折艰辛的历程,心情是喜忧交加,这当中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近年来经济大潮的侵袭对中国油画产生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明显提高,艺术市场也开始兴旺起来,各种形式的艺术博览会,艺术品拍卖公司频频举槌,各种档次的画廊相继成立,都在向人们展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艺术家的独立身份逐渐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作品的市场价格也随之得到认定和提高,许多画家尝到了“小康”的滋味,自由宽松的创作氛围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实推动了社会和艺术的发展。但是,在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经过十多年批“文革”而挣脱的精神枷锁又有被金钱取代的危险,物欲膨胀、心灵扭曲,苦心求索争得的自由心态又有再次丧失的可能;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杠杆,这个常被喻为“身外之物”的东西竟以其难以想像的能量支配了人本身及其灵魂,有不少画家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了自我。商业价值已成为衡量艺术的主要标准,一个画家在得宠于艺术批评家的同时也必然得宠于画廊或艺术经纪人。但即使是在这种形势下,艺术家仍未丧尽选择的权利,仍有可能为艺术争取尽可能多的洁净天地。

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常常把西方的认同与重视作为价值的实现的标志,他们喜欢夸大他们在西方的影响以引起国人的赞誉。例如,经常有这样的报导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某某艺术家令西方人震惊,某某艺术家享誉海外,等等。了解西方的人都知道,绝不至于被某一国的艺术家所“震惊”。此类消息只能被看作是自我膨胀的功利目的以及内心的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事实上,真正深刻影响中国艺术家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广告效应的成功事例。就象普通老百姓崇拜明星一样,不少画家更看重名次,更在乎艺术之外的成败。

谈及中国油画现象,不能回避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理论界的艺术批评问题。在促进中国油画的改革与繁荣方面,评论界确实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出于某种目的,一些批评家喜好“新”、“奇”、“怪”,哗众取宠,从外来语的音译或意译的新名词中煞费苦心地寻找可以套用的种种标记,罗织无数抽象模糊的概念,随意立论、定派,在一些报刊上制造气氛,迷惑大众。在当前的油画展事中,我们几乎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大多是应景式的喝彩和捧场,不负责任地摇旗呐咸、推波助澜,故弄玄虚,搞出一种“包装效应”。一些急于包装自己的画家与长于包装的评论家一拍即合。在这股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佳作”满天飞,“名家”比比皆是,甚至于一些仅会涂上几笔的人一夜之间竟然也能成为“名家”。商品经济的浪潮淹没了真知灼见,泯灭了艺术批评的科学精神,丧失了艺术批评应有的地位,对当前乃至今后油画的发展起到了误导的作用。正是由于艺术批评的这种失落,使中国油画的创作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

中国油画的精神性问题当前已引起美术界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也进行过多次的讨论。精神性不足有表现手段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画家本身即创作主体的精神弱化所引起的。在艺术创作中具体表现为看重技术、手段和形式,忽视精神内涵。换句话说,由于精神内容贫乏和弱化,只能用外在手段掩饰内在的空虚。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写实油画,在一些表现性或抽象性的油画中也同样存在。画家本身的精神失落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前面已经提及的,艺术素质的高低与画家的审美情趣、知识结构有关,与艺术品位也有密切的关系。艺术品位同样也包含着审美趣味和艺术手段的运用等因素,品位的高低与素质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对当前中国油画反映出的素质与品位普遍不高的现象,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要敢于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值得欣慰的是,不少画家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然而,要在这方面看到根本性的变化,还有待时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最活跃的时期,观念更新,创作主体意识增强,变异求新,形成了一个风格多样化的局面。新时期油画教学取得成绩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突破了油画教学的单一化。但是,在面对油画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时,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单一化倾向。例如,有些人强调写生色彩、直接画法、写实具象已经过时,而主观色彩、多遍制作、抽象变形才是油画的发展方向,并主张将这一“新”方法贯穿在油画教学体系中。其实,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科学上的新发明往往是淘汰或替换原有的东西,而艺术上各个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局限,都有自己的表现潜力和艺术魅力,它们的并存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并没有高低或优劣之分。不能以新的单一倾向取代原来的单一化。以免又形成与原先单调局面相同的情况。

在院校的油画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将自己的方法强加于学生的现象,这也是造成风格、手法单一化的因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院校油画教学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多大改变,使得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种传统守旧的观念,处处要求学生的习作符合教学要求,甚至还规定出具体的练习方法,这些都极大地约束了学生本身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愿望,几乎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将艺术规律准确地溶于每个不同的个性中,激发学生来自内心的创造与表现欲望,这才是教师应该遵循的规律原则。

标签:;  ;  ;  ;  ;  

当前中国油画的几个问题_油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