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常规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60例腺样体肥大病人,随机分为鼻内镜组(30例,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刮除术组:(30例,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用声反射鼻测量统计手术效果。结果 鼻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5.23±3.49)min少于常规组(8.51±7.42)min(P<0.01);平均出血量(61.6±7.83)ml明显少于常规组(92.8±11.8)ml(P<0.05)。最小横截面积上,鼻内镜组术前(0.74±0.56)cm2,术后1个月(2.01±0.45)cm2;常规组: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为(0.81±0.52)cm2、(1.88±0.38)cm2,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鼻内镜组术后并发症率6.6%(2/30)少于常规手术组33.3%(10/30)。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腺样体切除术;常规刮除术;对比
腺样体肥大症(AH)常发于儿童,堵塞咽鼓管咽口或鼻孔,极易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或者是鼻炎等相关疾病,甚至对儿童体质发育造成影响。所以,患儿如出现中耳炎、鼻窦炎或者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应通过手术将肥大腺样体切除。传统手术由于盲目操作极易导致腺样体残留、损伤或出血等并发症。文章将分组采用切吸术与刮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病例,其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女分别为22、38例;年龄3-26岁,中位7.5岁;病程2个月-10年,中位24.5个月。临床症状:程度不一的鼻塞、睡眠打鼾或者是张口呼吸等。全部病例均通过鼻咽侧位片或者是CT、鼻咽镜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随即将60例病人分组。鼻内镜组:30例,男女分别为17、13例;年龄3-25岁,中位7.3岁,15例病人年龄<13岁,22例>13 岁;病程3个月-9年,中位24.5个月;14例出现张口呼吸或打鼾症状,10例鼻塞,4例出现耳鸣、耳闷以及听力下降;19例并扁桃体炎,5例并分泌性中耳炎,6例并鼻窦炎,3例存在腺样体面容。常规手术组:30例,男女分别为20、10例;年龄4-26岁,中位7.9岁,24例年龄<13 岁,6例年龄>13 岁;病程3个月-8年,中位24.6个月;16例有张口呼吸及打鼾现象,5例鼻塞,5例出现耳鸣或者是听力下降;18例并扁桃体炎,14例并分泌性中耳炎,7例并鼻窦炎,1例患者可观察到腺样体面容。
1.2 手术治疗
1.2.1鼻内镜组
经口气管插管行静脉复合全麻。取病人仰卧位,上Davis开口器将口腔打开,用肾上腺素(浓度0.1%,2 mL)收缩双侧鼻腔黏膜,从鼻孔插入并经口腔牵出两根细导尿管,牵拉软腭并将鼻咽部敞开。经口腔置入70°鼻内窥镜,监测腺样体、咽隐窝、咽鼓管咽口以及圆枕等结构,一手握内窥镜,另一手则握电动切削器,经口腔推入切割刀头,直至鼻咽腔。内镜下切割,从腺样体外边往中央推进。切割期间,刀刃应始终顺着腺体,使切缘保持清晰,以减轻出血量与腺体残留,并有效保护鼻孔周边以及咽隐窝附近组织。如病人术中出血量较大,可用肾上腺素纱条进行填塞,待止血后再取出纱条;待腺样体切吸彻底,创面不再出血,即可停止手术。针对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是扁桃体肥大者,还应行扁桃体切除术;术毕,给予抗生素3-5d,按需加用鼻腔减充血剂。
1.2.2 常规手术组
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气管插管后行静脉复合全麻。将腺样体刮匙推入鼻咽腔,依次挤切肥大腺样体,直至彻底切除;用砂条压迫鼻咽部进行止血,并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是扁桃体肥大者,应采取扁桃体切除术;术毕,应服用抗生素3-5d,按需使用鼻腔减充血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康复状况,并统计并发症率。
1.4 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症状均已消失,鼻咽镜或者是CT复查结果无异常;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经鼻咽镜或者是CT复查比术前有所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鼻咽镜或者是CT 复查结果与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分析
用SPSS 17.0软件,用S±S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代表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术后1个月、12个月、24个月,鼻内镜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4.1%、91.2%,传统手术组分别为91.2%、76.5%、70.6%;术后12、24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下表1。
2.3 并发症
鼻内镜组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鼻腔粘连,并发症率为 %(2/30);常规手术组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例鼻腔粘连,3例脱水,并发症率为26.5%(10/30),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腺样体肥大的形成
腺样体,处于鼻咽后壁中线处,是咽淋巴环内环极为关键的组分。一般生理情况下,6-7岁发育最大,青春期后将逐渐萎缩,成人后慢慢消失。腺样体属于末梢免疫器官,包含吞噬细胞,可提供天然免疫力较强的细胞或抗体,以防御经血液或淋巴等组织入侵机体的各类有害物质。当腺样体受抗原刺激时,增生肥大且容易引发张口呼吸、鼻塞、睡眠打鼾及听力下降时,我们称之为腺样体肥大[1]。镜下通常存在下列特征:黏膜组织慢性炎症、淋巴滤泡以及淋巴组织反应性增长等。
3.2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的优势
我院通过将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比常规腺样体切除术,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存在下列优势:1)与常规手术相比,电动微型切割器能更彻底切除腺样体组织,并距咽鼓管圆枕处于安全界限(2-3mm),因而可有效防治分泌性中耳炎,降低术后并发症。有统计数据[2]表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行腺样体刮除术后,需安装中耳通气管的比例为9.3%,而鼻内镜切除术后仅为3.5%。2)鼻内镜切除快、切除量合理,手术风险较小。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操作起来便捷、设备相对低廉,但属于盲视下操作,手术时间长,容易造成较大创伤及出血量,术后腺样体残留组织及复发率相对较高,而鼻内镜下切除术的诞生,是对常规手术的一场革命。
3.3 两种不同术式的效果比较
大量研究证实,鼻内镜切除术的疗效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张宇等采用鼻内镜吸切术与常规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症状,结果显示:鼻内镜吸切组患者术后鼻衄、听力改善程度要优于传统组,且腺体残留率要比传统术式更低。杨羿荣[3]等采用鼻内镜与传统刮除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患者,结果显示:鼻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比对照组更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并发症率相对更低。本研究中,通过对60例腺样体肥大病人平均分组,分别采取鼻内镜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结果得出:术后12个月、24个月,鼻内镜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常规手术组更高,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低,且术后不易复发或引发并发症,手术后3、12个月最小横切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提示鼻内镜手术用于腺样体肥大治疗,切除快、安全性高。
综上,腺样体切除术在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要比常规刮除术更显著,术后创伤小、出血量小,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是临床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理想术式,可用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英,安英杰,孙克峰.腺样体鼻内镜下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比较[J].河北医药.2010(13)
[2]龚志云,王国强.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吸切术1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4)
[3]杨羿容,朱德姝,徐小鸿,鄢斌成.鼻口联合动力系统腺样体吸割术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的对比[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06)
论文作者:蒋后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术后论文; 常规论文; 鼻咽论文; 个月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切除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