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地理“第二课堂”的实践_地理论文

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地理“第二课堂”的实践_地理论文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地理“第二课堂”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行知论文,思想论文,第二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力,认为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涉及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和过程,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但传统的地理教学把学生局限于教室之内,限制了学生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广泛接触。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我校以地理课外兴趣小组为核心的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对实现上述“六个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

陶行知提出,解放学生的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发生在自然界的地理现象,许多都可以用眼睛直接观测到。例如:观测云高、云状,掌握一些主要云类的判别方法;观察地面物体征象,判读风向风级;连续观测风、云变化,找出其与天气阴晴的相关规律,逐步掌握看风云识天气的本领。

通过观察,可以产生疑问,激发求知欲。比如环境问题,如果不是有意识的观察,就可能视而不见。为了加速我市经济发展,1987年在蠡口镇北建设了吴县火力发电厂。投产初期,由于没有同时设计和安装防治污染的设施,致使其高大的烟囱浓烟滚滚,大量粉尘随风飘洒,垃圾煤渣到处堆放,严重污染了环境。我们组织学生观察冬、夏两半年粉尘污染的扇面角度和半径,工业垃圾侵占农田、损坏道路、堵塞河道的情况,调查其对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并实地拍摄了一组环境污染照片,在宣传橱窗中公诸于众,帮助同学建立起环境意识,呼吁有关部门治理环境污染,重视环境保护。同学们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用管道把粉尘收集起来,回收利用;有的建议用煤渣铺路、垫操场,或加工成煤渣砖供建筑用,变废为宝……这些设想尽管不一定成熟与完美,却闪耀着创造的光点。

二、解放学生的嘴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除了向教师发问,还要问同学、问家长、问群众。民间流传着大量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看天经验的总结。我们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让学生回家收集看天民谚。这就需要我们动嘴向家长、邻居及其他群众请教。有的同学勤于动嘴,一人就收集到三十多条天气谚语。回校后,同学们动嘴讨论交流,经兴趣小组同学的归纳、整理,出版了天气谚语黑板报专辑。对于“西北风,燥松松”等天气谚语,同学们联系所学地理知识,互相讨论,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对“东虹日头西虹雨”之类,一时讨论不出其中所以然,同学们就动嘴向老师请教。教师以虹的形成及中纬度地区天气系统变化规律加以解释。同学在验证了“霜下东南一日晴”等天气谚语后,惊叹之余,急于探求其科学原理,纷纷提出问题,经讲解了气压场与天气现象及风向的关系后,疑云顿开。在成功的激励下,有的同学跃跃欲试,尝试改编、甚至新编天气谚语。这些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嘴,培养、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为了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布置学生阅读《中国环境报》、《地理文摘》、《地理知识》等报刊,组织讨论。指导骨干同学准备好重点发言,讲述关于“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危害”、“臭氧层‘空洞’的产生和对策”等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少学生对天文现象有兴趣,并看过一些有关书刊,了解了一定的知识,但同时也存有许多疑问。教师因势利导,安排了“谈天会”活动,自由讨论关于宇宙中高级智慧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扑朔迷离的"UFO",神秘莫测的地震云……。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解放学生的手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陶行知的“行—知—行”的认识论,即创造来源于知识,而知识来源于动手实践。可供学生动手的活动很多。例如:制作小地球仪、时区计算盘、行政区拼图、《祖国山河》图片集等等。“若能独出心裁干得与书不同,这类孩子在将来便有发明创造的希望”。有的学生在小地球仪上画出伟大祖国的轮廓,为地球仪做个小支架;有的学生为图片集配上生动的说明词。

在进行气象观测活动时,由于缺少必备的仪器,我们发动同学自己设计、制作。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有的带来马口铁,加工成风压板测风器,转动灵巧;有的从家里找来大罐头铁盒,加上一支学生用的塑料尺(切去零点前的部分)制成的雨量筒,简便实用;有的给铁罐围上铁丝栅栏,成为一个蒸发皿,小巧玲珑;因缺少氯化钴,大家利用食盐的吸湿性,制成手持雨伞的“晴雨人”,生动有趣;设法在自制的水银气压计下端加上零点调节螺旋,准确可靠;为了制作毛发湿度计,一些女生慷慨捐献自己的秀发……。我们自制的仪器解决了课外气象观测活动的燃眉之急。通过动手制作,发扬了创造精神,表现了可贵的创造力,取得了可喜的创造成果。这些作品曾参加市级展评并获得嘉奖。

我们还让学生动手做“对流雨的形成”、“土壤酸碱性及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地球自转偏向力”等地理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眼、手、脑一齐解放出来。

四、解放学生的脑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要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手表指针可以指南。学生动手实验,确信这个方法是可靠的,便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教师就启发学生运用几何知识,通过自己推导加以证明。学习运用数理化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为创造打好了基础。

我校地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大多是各班学习的“尖子”,他们对知识的要求大大超出课本范围。我们便举办一些小型的地理科学讲座来开拓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如《板块构造学说三部曲》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后,我们收集了报纸上有关资料作了《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发射》讲座,讲解了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速度、发射及应用等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地理知识从空间范围看,包罗地球乃至宇宙。我们带学生参观了苏州市气象台的观测场、自记室、雷达测云表演及填绘天气图预报天气等各个部门,见识了各种仪表设施,了解了气象观测预报的全过程以及气象工作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情况。同学们还向工程师们请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获很大。有的同学从此立下从事气象工作的志向。参观苏州市青少年天文观测站,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工作,看了天文知识科普图片展览和关于“太阳”的科教录像,增加了不少感性知识。学生通过到天平山和灵岩山野外考察,形成有关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许多正确概念,加深了对家乡自然地理的理解。

六、解放学生的时间

“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第二课堂”解放了学生的时间。陶行知认为,要“给学生一些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例如,利用计算盘和拼图做区时推算和拼图竞赛、推算节气、朗读地理诗歌、欣赏山河名胜图片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本文获首届全国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标签:;  ;  ;  ;  ;  

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地理“第二课堂”的实践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