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中则[1]2000年在《香港航运企业陆上产业投资经济分析及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分类号_密 级_U D C_学校代码 10161 学 位 论 文 — —
杨建勇[2]2005年在《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不到10年的时间,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已经完成了从交通运输基础性功能设施向世界市场资源配置枢纽的转型,成为全球性国际贸易与运输链中的重要环节。以国际集装箱化为特征的现代运输方式不仅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重大调整,同时也催动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港口建设与发展的热潮。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争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激烈竞争,其竞争程度已经超越了港航产业的企业经营范畴并越来越带有政府行政行为的色彩。不少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化港口建设与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则是通过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来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提升港口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国际竞争能力。经济发展为港口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深化港口发展理论研究,充分把握港口发展的基本运行规律,对于我们统筹港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经济全球化与港口发展研究为主线,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现代经济学方法及其他多种学科理论工具手段,对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结合港口发展的实践,本论文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了港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运行规律;(2)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分析与论证了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3)通过对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基本趋势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沿海港口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局面,提出了港口发展战略及其基本对策;(4)通过对不同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与检索,本论文在以下四个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及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具有原创性:(1)通过对港口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的作用方式与途径的分析,提出并论证了港口城市市场容量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互为依存关系:(2)通过对港口国际竞争念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区域性国际港口群之间“竞争引力效应”概念,即同一区域相邻国家或地区之间港口竞争程度分别与其产业规模成正比,与其地理距离成反比的相互关系;(3)通过对港口基础设施基本属性的分析,提出了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
刘军[3]2011年在《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邮轮起源于欧洲,邮轮旅游始盛于北美,现代邮轮旅游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大众化,逐渐演进形成邮轮(旅游)母港。现代邮轮是海上浮动的度假村,迄今已成为世界回归自然、品味“慢”生活、阅读异域文化、扩展海权和探究海洋文明的独特度假空间,具有全球性和网络性特征。邮轮旅游是无目的地的目的地,自90年以来邮轮游客年均增幅约7.4%,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板块。邮轮(旅游)母港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发展母港是世界众多滨海城市的战略选择。近年,全球邮轮市场渐向东移。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城市研习国际经验纷争先机建设母港,邮轮经济增速世界瞩目,成为港口都市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本文在明晰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邮轮旅游发展的世界形势与中国机遇基础上,阐释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以规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空间结构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为指导,综合运用世界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抽象研究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等方法,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知识交融维度,探索尝试对规制视角下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全面考察了全球邮轮(旅游)母港的演进发展与规制经验、透视了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现状和规制问题,经国际比较,继而尝试提出了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在规划统筹、经济规制、社会规制上的制度创新构想,旨在激发发展活力、保障健康有序,最终实现母港在经济、社会与环境“三位一体”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后,以上海邮轮(旅游)母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全文共九部分七章。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外对于邮轮(旅游)母港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和参考范式情况下,以当下迫切、关乎长远的规制为研究视角,以邮轮经济发展的引擎枢纽——母港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和促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重点内容,拓展了我国邮轮经济研究的新领域、邮轮(旅游)母港研究的新视域,可为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建设和规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支持。指出邮轮(旅游)母港范围包括邮轮码头及其周边配套区域,是邮轮的始发港、邮轮公司的总部基地和邮轮游客的集散地,母港的功能要素一般包括基础功能、核心功能和延伸功能三部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据我国市场环境、区域条件和SWOT分析,探索性提出了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的四阶段战略:起步发展、借鉴探索、分化提升和全面发展;五个发展原则: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借鉴国际、自主创新,合理布局、区域联动,市场主导、产业协同,优化服务、强化管理等;三种基本模式:母港型、停靠港型和小码头型;三大实施策略:推行阶段性发展与港口分类布局,聚焦政策建设国家级邮轮(旅游)母港进行试验和示范,建立国家和地方分级规划协调保障机制等。探索性提出了以开放发展、放松规制加快发展、试验发展、遵循国际惯例等作为中国邮轮(旅游)母港产业政策重构的四项原则,以及在投资、规划、金融、航线、通关、文艺、人才、专门立法等十方面十九项放松经济规制的产业政策框架。探索性提出,中国邮轮(旅游)母港的社会规制强化应坚持公共利益、整体统筹、注重长远、由简到繁和适应国际惯例的五项原则;需实施构建母港开发建设的社会风险论证机制、确立母港之“邮轮社区”的整合开发模式、加强母港发展的文化环境建设、增强我国海事领域的国际司法能力、有序推进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化建设等五项措施。最后以上海邮轮(旅游)母港为个案,探讨其发展与规制的模式定位、发展原则、阶段目标、港口布局及政策措施,设想为我国沿海城市母港发展提供范例。
王向晖[4]2006年在《中远集团服务创新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飞跃进展。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影响和推动了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为国际海上运输提供了巨大的货物运输量,另一方面,也对航运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航运企业只从事单一模式的港到港的运输服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企业全球业务的发展需要,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我国经济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市场。这为我国航运业发展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促进国内航运企业按照国际航运市场需求来组织营运活动,使我国海上运输在航线布局、规模、结构上发生变化,给中国航运企业开拓全球性运输网络提供了契机,从而使中国从一个航运大国逐步走向航运强国。与此同时,面对新的竞争压力,外国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航运企业也将丧失部分市场,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先进管理技术和高质量运输方式的挑战,在人才开发和使用上也将面临外国同行的市场竞争。因此,我国航运业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速服务创新,增强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鼓励自主创新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企业技术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创新不仅是制造业企业的事,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本文分析我国大型远洋运输企业中远集团服务创新的实践,结合服务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对中远集图的典型服务创新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服务创新的几种典型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创新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香港航运企业陆上产业投资经济分析及实践[D]. 严中则.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建勇. 上海海事大学. 2005
[3]. 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D]. 刘军. 复旦大学. 2011
[4]. 中远集团服务创新模式研究[D]. 王向晖. 武汉理工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