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哈尔滨市血液中心 150000)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74-01
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量快速增长,因此机采科需要不断引进新的员工以满足工作需要。由于新进人员一部分来自于刚毕业的学生,另外一部分来自有别于采供血机构工作性质的其它医疗单位,他们缺乏输血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对献血者招募及服务的内涵体会不深。所以,为了达到机采科整体工作效果及服务质量,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科室三年来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做以总结。
1.培训实施过程 遵循本血液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结合机采科工作特性实施新员工的培训1.1 制定培训计划1.1.1 培训计划的设计不仅包括采供血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献血知识,还应涵盖机采科从献血者招募、血小板采集到献血者服务等各个岗位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方式采用自学、理论讲解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1.1.2 培训计划应对新进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后加以调整,例如了解新进人员的所受教育程度、有否工作经验及个人综合素质,以明确他们的实际需求。
1.2 培训者的选定及评估1.2.1 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职业素质做为培训者选择的首要条件。
1.2.2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做为培训者选择的基本条件。
1.2.3 培训者应经过试讲、实际考查对其能力进行评估。必要时给予相关的培训以胜任培训者的岗位。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模式以达到统一的培训效果。
1.3 培训计划落实1.3.1 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
1.3.2 必要时培训者可以脱产,给培训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1.3.3 科主任、护士长监督检查培训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培训质量。
1.4 考核方式及标准1.4.1 考核采用口头提问、笔试、实际操作及考察工作表现等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 口答时要流利,条理清晰,回答内容正确。笔试要达到90 分以上,实际操作考核要求达到独立完成、技术操作熟练、无差错。
2.培训实施效果2.1 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使新进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他们在短期内迅速掌握了机采血小板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能独立胜任相应岗位,并能出色地、创造性地完成献血者招募及献血服务工作。
2.2 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 穿刺一针率达到98%以上,人为造成分离管路报废及机器故障报警率明显降低。Trima 公司连续三年对血细胞分离机软件的血小板采集质量及报警等多方面信息追踪分析,我科室整体评价在全国居首位。
3.经验及体会3.1 科主任及护士长应高度重视新进人员的培训。据我们了解,国内许多同行的培训工作更重于写在纸上,而实际操作远没有达到理论书写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为了缓解人员压力,在没有达到岗位需求的情况下被仓促安排上岗,给未来工作留下诸多隐患。机采科的工作集献血者招募、采集、服务为一体,机采事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从业者,所以培训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3.2 新员工如同一张白纸如果首次不能培训到位,在以后的工作中许多错误的理念和习惯就很难纠正,甚至在后续工作中需要不断弥补缺陷和反复培训。
3.3 培训者不仅是知识及技术的传递者,更应是事业的领路人,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我们不仅在资质及工作年限上对带教老师有严格的要求,更着重于培训者思想品质、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选择,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3.4 抛弃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教方式,我们要求培训者集体备课和试讲,培训中要有记录,培训后要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培训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培训效果统一化,有效促进了机采科的整体工作效果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3.5 未来我们应为新员工提供更多感恩教育方面的培训,可以安排员工到临床感受我们所采集的每一袋血小板对于血液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他们从业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鼓励新员工积极参加机采献血,使他们对血小板的采集有深刻的认知和认同,有更多的换位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多创造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1]马小琴,姚鑫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14 年第14 卷第12 期.[2] 高凤英,马亚平. 提高新护士带教质量的实践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7):761-762.[3] 肖光秀. 聘用护士的合理管理与培养[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2):40
论文作者:王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8
标签:工作论文; 新进论文; 人员论文; 血小板论文; 效果论文; 培训计划论文; 实际操作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