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工程中电力电气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能够保障电力整体质量和运行效率,必须要明确电力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同时具备良好的监控功能,结合生态发展的各项要求,制定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建设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电力电气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电气自动化;重要性
引言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还是比较活跃的,毕竟已经吸收了众多高薪科技与很多综合性学科要素,因此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其前景十分广阔,可谓后劲十足。
一、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性内涵机理论述
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电力系统工程发展建设的必然之路,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及诶过。现阶段我国智能化超特高压电网已经得到了全方位普及,此类技术模式要求完全摒弃在强电主导下的电磁式继电器操作手法,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微机等基础性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号检测的自动化传输、演算和决策,从而是现场的各种信息与模拟量能够在第一实践范围内进行数字量的转化,进而透过逻辑运算途径完成对在线设备的管理任务指标。总结来说,正式在这类自动诊断与检测的范畴之下,电力工程才能够逐渐实现高质量、精准化与安全经济性的运行目标。
二、电力电气技术对于我国电力工程的主导作用
1促使电力工程智能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逐步发展,智能化被不断普及,尤其是近些年的智能手机,品种多,功能齐全使得越来越被广泛应用,随之相伴的,智能化设备生产也被广泛传播。而电力的发展极为受我国重视。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力工程的自动化生产发展就被引起了极大的重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能够完善相应的智能化管理体系。而如果将电脑系统与电气工程联系到一起,那么自动化就能受人类控制,更加具有人性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具有良好的监控功能
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监控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功能能够有效的利用到电气工程的各个设备系统,从而能够时时检测各个部分,系统的运行,能够有效的将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找出问题出现所在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实现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
3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
我国做过有关于EIT暂态保护的仿真实验,而从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数据分析来看,EIT具有比较宽的带宽,不大的相位延迟,动态和线性特性都比较乐观,能够比较快速的推测出高频信号的相位和幅值。从而为暂态响应提供相对来说比较精确的数据,能够完全的满足的暂态配电网对于保护要求,安全和高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随着我国电力发展的深入以及发展的需求,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就更加高,由低压向高压,再到特高压发展。而目前的大容量、远距离的输送对于自动化的需求就更加的高,只有通过高精准的,全数字化的智能技术手段来保护其平稳运行。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智能化的发展了,其自身的机构和技术特点就只能要求它所能承受的系统运行范围比较狭窄,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电路震荡,磁饱和影响失真的状况。显而易见,在智能化普遍的今天,暂态保护技术会逐渐替代一些原始的传统技术。
4可以准确测量畸变波形
目前由于各种大设备的增加使用,所具有即插即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这就会出现智能断路器,闭合开关,这样的通断开关的次数越来越多,这就很容易造成电网畸变波形,从而对电网的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导致频率特性差,分布复杂,造成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动态范围狭窄,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的进行准确的测量的系统维护工作。而目前出现的电子式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弥补了传统技术无法处理的问题,通过分析大电流值,保证了相对稳定的系统运行条件,确保了即使在复杂的条件下也能够安全的进行测量和保护工作。
5增加对智能配电网维保的安全度
传统的电气技术的绝缘结构复杂,使用的是绝缘油品,很容易就会出现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爆炸的可能性。而目前出现的以微机作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就避免了这些弊端,减少了一些危险性的工作,采用集成电路和光纤信号输入的方式减少了传输通道的冲击和材料质化。更不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减少了工作量,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检测得到优化,也提升了安全度。
6提高测量精度
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致力于将数字化,自动化贯彻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当中。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广异复杂,这就需要电气工程其本身高度的自治性。尤其是要求电气测量要比传统测量更加精确,这样才能够实现电网数字化继电保护,故障测距,电网暂态稳定监控,输电走廊的分相技术,电网实时PMU,WAMS的监控和测量都能准确和高速运行。传统的电力工程误差一般在0.7级,将其中的CT和VT假设误差在0.2级,信号在电缆输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在0.1级,而在进入到A/D转化环节中会引来额外的0.2的信号误差。而经过准确的测量,以EIT作为原件的电气系统与传统的电气测量相比可以减少45%的误差,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将所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使用全光纤传播,无需第二次的转换。而同样的假设,由于节省下第二环节的传播,以EIT为原件的电气自动系统的误差仅仅是0.4级。
三、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工程内部科学性应用的策略
1.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内部的应用
为了全面提升电力工程规划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采用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辅助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背景下,对电力工程的各种性能进行开发,以水电长自动化技术为例,首先必须要解决安置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与水轮机等装置模块的问题。所以说,在不同的自动化系统中,其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同样如此,顺势延展出单机、公用设备以及梯级综合式自动化与全长自动化等模式。相比之下,在实际应用层面观察,如若在水电厂电力电气工程内部应用相关的自动化技术,尤其是在水电厂正常运行环境下,能够大幅度提升既有经济效益,进一步为我国水电厂提供高质量电力能源,奠定基础。
2.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内部的过渡转接
2.1电网调度方面。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工序中应用时,会自然地透过电网调度服务器、电气自动化系统等进行自动化调试方案设计。其核心动机在于维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基础上,精确化检验分析电力生产期间一切数据信自、,将电力系统内部衍生的负荷加以自动化预测:再就是利用相关数据信自、快速确认电网系统不同故障位置和滋生原委,进而令我国不同区域电网故障排查消除效率全面提升。
2.2分散控制系统革新应用方面。其还可称作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主张利用一台计算机进行相关性回路控制,尤其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赢得了较为可观的控制实效。分散控制系统在集中获取相关资料过后,会精细化地调试不同运行环节和设备资源,使得线路一设备彼此间的关联变得愈加清晰透彻。
2.3变电站融合式应用方面。在变电站内部融合应用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具体就是联合信自、处理、自动化控制和相关传输技术,将计算机一切高端装置快速地转接到变电站系统内部,进一步贯彻落实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智能化操作目标。
结束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电气自动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电力电气基础性内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具体应用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我国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的建设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刘建华.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
[2]浅析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常见的故障问题及故障分析方法[J].李秀珍.山东工业技术.2017(14)
[3]关于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J].刘金涛.通讯世界.2017(14)
论文作者:赵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电网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测量论文; 电气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