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市场的未来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金融风暴论文

香港金融市场的未来动向及对中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动向论文,中国论文,金融市场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7年泰国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而近几个月这种动荡趋势逐步加大,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十分明显。作为自由港的香港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的前景问题倍受关注,因为它也将直接影响中国大陆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此我们从经济的基本面和金融市场面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一、香港经济的基本面:积极健康

(一)香港特区政府是个高度负责的政府。

为了应付金融危机,解决失业率高企的问题,香港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激活经济的措施。最近政府决定在未来五年动用2350亿港元推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包括兴建西北铁路工程等三条主要铁路、兴建四条主要公路干线、建设九号集装箱码头、进行三项大型房屋工程和四项大型“新土地”工程等,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可提供约六万个就业职位。政府还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艰难处境,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措施。同时为了减轻地产商的压力,政府采取了暂停卖地九个月和放宽七成按揭上限等措施。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政府不能包办一切,香港复苏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强信心,通过政府的引导,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健全的香港金融监管体系和稳健的银行体系。

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详尽完善的金融立法、全面而规范的管制手段是香港有效减轻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保证。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冲击了香港金融市场,但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充足比率在1997年底仍保持在13~15%的水平,远高于国际上8%的标准。 香港银行与地产有关的贷款比重虽大,但在房地产价格回落二成的情况下,据有关专家估计银行坏帐机会不大。

(三)香港的财政基础比较好。

香港虽然经济外向程度极高,但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香港政府的预算通常是有盈余的,而实行固定汇率制失败的国家总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财政赤字。香港与去年7 月泰铢危机和墨西哥在90年代中期的危机的一个重要区别在外贸方面。泰国和墨西哥存在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而香港在过去10年中只有一个(即1995年)有赤字。香港是一个在国际间为数很少的基本没有外债的地区;特别是外汇储备充足,1997年10月底其外汇储备为918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位。从80年代后期起尽管港英政府出于政治考虑,逐渐背离了传统的尽量维持预算收入平衡的理财原则,但港府对香港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在宏观上加强管理,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所以总的来说,香港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事业,以及政府行政开支,用于经济服务和投资的只占很少比重。这样的财政政策使香港政府有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日益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和优良的社会服务。这样当经济发生波动时,政府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为基础,有能力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从而使经济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从长远看,良好的财政基础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四)有香港经济和中国大陆经济的强大基础支撑。

国内经济的强大支撑,可以成为香港经济恢复的一个强大后盾,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以及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实际上也就支持了港元的稳定,防止引起香港汇市、股市的大幅波动,当然这是潜在条件,关键还要看香港和内地的合作是否有大的突破,包括一些政策上的突破。现在具有远见的港商到内地扩大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反过来也可以刺激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经济出现下滑,中央决不会袖手旁观,因为1999年就面临着澳门回归,相信中央会有一些措施出台;从香港所处的东南亚地区来看,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但这一地区经济基础还是完好的,经济增长向上的走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日前公布的1998年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看,新加坡和香港与去年一样排名仍为第一和第二,这也反映了世界对香港长远经济的看好。而从整个世界来说,世界经济总体上是走向光明的,香港是个自由港,服务对象在外,市场在外,已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之中,香港没有理由是一片黑暗。

二、香港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调整中求发展

香港金融市场和香港经济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究其原因,外因是此次香港金融风波的导火索和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香港经济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内因直接决定了香港不可能躲过这场金融危机。

1.香港产业结构转型迟缓。

由于地产和金融回报率较高,投资回收期短,从8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服务行业为主,香港的产业结构严重依赖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这两项合在一起占产值的42%)等第三产业。房地产和金融产业也的确为香港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却未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资本型的成功转换,这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滞后会使经济的调整过程放慢(见表一)。表现在股市上,在当前的股份构成中,也是制造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比重过高(见图一),这也就是此次金融危机中香港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所受影响最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房地产业价格过高,泡沫严重,以至于当前房地产价格已从1997年6、7月的高峰下跌50%,与此同时失业率上升,1998年8 月份的失业率已达到5%,是15年来的最高失业率。 所以制造业的萎缩是这次香港金融市场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波动比较大的原因之一。

表一 香港的产业结构比例

年度

本地生产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值(农渔业) 全部工业 其中制造业 (服务业)

1970 100 2

37.330.960.7

1980 1000.8

31.7

23.767.5

1990 1000.3

26.7

19.373.1

1996 1000.1

15.57.284.4

1997 1000.1

15.16.984.8

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图一:1998年6月底香港股市按股份分类的市价总值

资料来源:香港联合交易所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我们不能忽视: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必须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状况要协调,二者要互相平衡,金融发展不可滞后,也不能盲目超前,必须防止过度投机,消除金融“泡沫”。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产业结构基础之上。基于此,当前香港政府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途径,是稳定当前的金融市场。从中长期来说,加速结构调整,恢复和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信息产业是形势所需。

2.香港联系汇率的两难境地。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曾经在过去的15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7.8∶1的联系汇率陷于一种两难境地:如果放弃这一制度,实行港元贬值或自由浮动,将招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如果继续保持这一制度,则有可能引致利率高企,而过高的利率,会加大成本,愈加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为了香港的整体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香港无论如何应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直到国际环境的好转和香港整体经济的向好局面形成后,应考虑联系汇率制度和货币发行制度的合理调整。

3.近期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尤其是日本)不甚明朗。

由于所处地区和贸易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形势直接影响香港金融市场。而当前日本虽然推出了多项金融改革和经济拯救措施,但其能否成功实现尚是未知数。从国际金融市场看,近几个月来一些大型的国际对冲基金由于投机失误,亏损累累,但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国际规则来约束它,一旦其筹集足够的资金,它们很可能再次发动冲击。所以世界携手共同应付危机是必需的。

在较好的经济基本面和香港金融市场面的一些制约因素并存的状况下,香港的金融市场本身也将有一个新的调整与磨合过程。债券与股票相比,具有收益稳定,风险小的特征,所以为稳定金融市场,1999年,香港联交所将重点发展债市。它的首要目标是将价值近千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债券于第三季度正式在交易所上市,从而增大其在债市的深度。其次它还将试图在股市之外开拓出另一个国际融资市场,建立一个普及的债券散户市场。而最先安排的将是中国财政部刚发行总值10亿美元的国债在港上市,这已是1993年以来第八批在港上市的国债,同时也是至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三、香港金融市场及经济的未来发展对大陆经济金融的可能影响

1.对中国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可能影响。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39家国营企业在香港上市,通过发行H股共集资超过589亿美元,“中国基金”形式的投资组合也大受市场欢迎。到1997年底,经证监会认可的基金共有28种,约值13亿美元,分别投资于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上市的B 股以及在香港上市的H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香港金融市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更是大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自东南亚金融动荡以来,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上市的H股基本停止, 这是香港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企业和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影响。

2.对中国贸易的可能影响。香港和内地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自1978年以来两地有形贸易持续增长,1997年内地继续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香港贸易总额中占36%,而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所占的比重更大,达九成之多,是香港转口贸易的最大市场的来源地。而且相应来说,香港也是内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占内地贸易总额的16%。1999年是香港经济的调整年,它将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3.对大陆吸引外资的影响。香港是内地最大的直接外来投资者。到1997年底,香港在内地的已实现直接投资累计价值估计达1210亿美元,约占总投资额的55%。近年来,香港在内地的直接投资已由外贸加工业转往其他行业,如酒店、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等,香港与广东省的联系更为紧密,在1997年底,香港在广东省已实现直接投资累计价值估计为480亿美元,占广东省直接外来投资总额近80%。 目前广东省内超过500万工人经常受雇于港资机构, 这个数目是香港制造业劳动人口的16倍左右。如果香港整体经济不景气,将直接影响大陆吸收外资,并将直接影响大陆经济尤其是广东地区的发展。

4.促进中国大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香港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香港制造业的前途取决于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从香港经济的发展历程看,香港制造业的内迁是香港经济10多年来结构多元化与转型的重要基础。从香港经济的发展前景看,香港制造业的前途还将继续取决于香港与内地的融合。香港制造业现在仍面临结构调整、升级及走向高科技的问题,这是制造业的唯一出路。中国大陆是大国经济,它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制造业的内迁仍将继续。但与此同时,通过这场金融危机我们也应看到,高科技产业是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最强的产业。中国大陆也同样面临结构升级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是很迫切的。目前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正在讨论之中,但是由于大陆的证券市场还不很完善,创立第二板市场不太可能,建立完善的创业资本进入退出机制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但香港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完善的金融业务能为大陆提供一个良好的筹资渠道,而且香港的第二板市场正在酝酿之中,这更能为中国大陆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融通资金的渠道。而在大陆,有科技的强大优势,也有自身高科技发展的需要,所以香港与内地的联合,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

标签:;  ;  ;  ;  ;  

香港金融市场的未来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