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原因分析论文_罗忠廷

罗忠廷

凤庆县鲁史镇中心卫生院综合医疗科 675900

【摘 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58例腹部外科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腹部外科手术标本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观察其结果。结果:158例患者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36例,细菌检出率86.07%,腹部外科感染以G-菌感染为主,且多数细菌对常用抗生素具不同程度耐药性。结论: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主要原因为对常用抗生素存在普遍耐药性。

【关键词】腹部外科;感染;原因

腹部外科感染属基层医院常见并发症,多发于危急性腹部疾病,及时对患者采取抗菌治疗措施,有助于其预后[1]。本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58例腹部外科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58例腹部外科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83例,年龄22-73岁,平均(44.52±8.25)岁,疾病类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6例,化脓性阑尾炎68例,肠穿孔16例,胰腺炎11例,胆道感染8例,梗阻性黄疸9例。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在术中对患者病变部位的脓液、胆汁、腹水、漏出液、引流液、腹腔穿刺液等标本进行采集。

1.2.2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法

在基础琼脂的培养基内接种采集标本,采用药敏相关分析仪(MicroScan Walk-Away 96SL)进行鉴定细菌、药敏试验,其采用基础琼脂(法国梅里埃生产),药敏卡(法国生物梅里埃中国产提供)。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158例患者标本的病原鉴定结果,主要为细菌种类及其构成;同时观察药敏试验结果,主要是G-与G+菌对本院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记录于统一表格,采用WHO-NET4软件录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本组病原菌鉴定结果

本组158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36例,细菌生长共186株,细菌检出率86.07%。本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40株(21.51%),铜绿假单胞菌29株(15.59%),克雷伯菌14株(7.53%),肠杆菌8株(4.30%),金葡菌28株(15.05%),链球菌18株(9.68%),肠球菌15株(8.06%),不动杆菌7株(3.76%),其他23株(12.37%)。

2.2本组G-菌与G+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本组158例患者标本中,G-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G+菌分别为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其为对本院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1。

表1 本组G-菌与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

3讨论

基层医院腹部外科通常收治的患者为早期或常见腹部外科感染者,疾病感染多发于化脓性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道感染等[2]。据有关报道表明,腹部外科疾病感染的主要与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感染有关,其次为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且真菌感染逐渐增加[3]。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158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36例,细菌检出率86.07%,其中主要感染菌群为大肠杆菌21.51%、铜绿假单胞菌15.59%、克雷伯菌7.53%、肠杆菌4.30%、不动杆菌3.76%;革兰阳性菌(G+菌)主要为金葡菌15.05%、链球菌9.68%、肠球菌8.06%;其他12.37%为不常见细菌,提示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引起,即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肠杆菌、不动杆菌。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腹腔脏器内寄殖细菌所致有关,例如,肠杆菌属于寄存在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其无耐药性,但分离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主要包括对克林霉素等两种及以上的抗生素具耐药性,进而易引起医院腹部外科感染。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肠杆菌可经患者手触传播,进而长久寄存于患者肠道内成为感染源[4]。结果显示:本组158例患者标本中,G-菌与G+菌为对本院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G-菌中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较低,提示其可作为G-感染首选药物;G+菌中克林霉素、丁胺卡纳的耐药率均较低,提示其可作为G+菌感染首选药物。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基层医院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药物较或其他新药较多的因素有关,各基层医院使用抗生素不同,故其细菌种类耐药率也不相同[5]。医院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根据各类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以识别出革兰氏阴、阳性菌感染后,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再根据药敏结果适当调节用药,可减少因耐药性引起的感染。

综上所述,病菌谱是造成基础医院腹部外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滥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具较高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可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亦可提高治疗效果,以减少感染。

参考文献:

[1]刘清涛,徐明录.腹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6):147-148.

[2]方东萍,吴群英,申屠琴芬,等.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94-1496.

[3]熊杰,丁佑铭,沈雄山,等.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分布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58-161.

[4]潘芳.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菌耐药性与干预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4-26.

[5]贺占国,贾恒川,陈晶,等.腹部手术患者腹腔积液分离病原菌特点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549-3551.

论文作者:罗忠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关于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原因分析论文_罗忠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